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甘蔗新品种选50抗绵蚜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甘蔗选50对绵蚜具有一定的抗性,且抗性明显(高抗),较稳定;选50抗绵蚜的抗性来源于一定的遗传背景和自身的生理、生化抗性基础。选50既有形态特征方面的抗性,又具有一定的生理、生化方面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1982~1985年,在广西武鸣华侨农场进行保护利用瓢虫控制蔗田绵蚜为害试验。主要措施是保护安全越冬、越夏。冬季室内饲养,室温18~20℃,相对湿度75~85%;翌年4月,大突肩瓢虫越冬存活率为62,96~82.92%;双带盘瓢虫存活率45.71~100%。保护安全越夏的最适室温为23~26℃,相对湿度75~85%,大突肩瓢虫越夏存活率为69.13%(当年第一代成虫)和53.8%(越冬代成虫)。双带盘瓢虫抗逆性较强,在一般室内即能越夏。4年来累计释放两种瓢虫的成、幼虫共44661头,防治蔗田绵蚜效果明显,减少蚜害株率96.6%、蚜害叶片率9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甘蔗田间昆虫群落结构、各种昆虫在群落中的地位、重要种的消长情况和天敌的抑制作用.[方法]对册亨县不同海拔高度甘蔗田间昆虫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昆虫种类分别属于12个目24个科,其中以鞘翅目种类最多,其次是半翅目和鳞翅目.害虫优势种主要是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Zehntner)];天敌优势种主要有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 (Thunberg)]、黄斑盘瓢虫(Coelophora saucia Mulsant)和黑方突毛瓢虫[Pseudoscymnus kurohime (Miyatake)]3种.不同海拔的甘蔗田间昆虫群落有差异.[结论]研究结果为甘蔗虫害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15~20℃下模拟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的野外越冬环境,研究4种不同补充饲料对越冬期成虫的保种效果。结果表明:用蔗糖水+冷冻甘蔗粉角蚜饲喂,能显著提高瓢虫的越冬存活率,210d后存活率达67.5%,保种效果最好。且存活的成虫重新取食新鲜甘蔗粉角蚜后能快速恢复繁殖能力。5-6月在蔗田粉角蚜点状发生时,将室内保种存活大突肩瓢虫成虫按100头/667m^2释放,30d后有蚜株率和有蚜叶片率分别由释放前的50.3%和45.0%降为0,与对照相比控蚜效果达100%。  相似文献   
5.
甘蔗绵蚜为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是现今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甘蔗种植区,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叶部害虫。为探明现有生产水平条件下甘蔗绵蚜对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的为害损失和对新植宿根出苗的影响情况,给甘蔗绵蚜的科学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翔实的实测数据。本研究于2014—2016年,选择主栽品种,同田设立为害区和未为害区,调查评估绵蚜为害对新植宿根出苗的影响,甘蔗成熟期分别收砍称量和测定分析甘蔗产量及糖分含量,并计算甘蔗实测产量及糖分损失。研究结果显示,甘蔗实测产量减少2 503~4 123kg/667m~2,平均3 079kg/667m~2;产量损失率为28.5%~45.7%,平均35.9%;出汁率减少2.4%~4.13%,平均3.01%;甘蔗糖分降低5.48%~8.16%,平均6.38%;蔗汁锤度降低6.95~9.05°BX,平均7.66°BX;蔗汁重力纯度降低8.43%~19.97%,平均12.35%;而蔗汁还原糖分则增加1.01%~1.3%,平均1.21%;新植出苗率降低24.7%~27.3%,平均26.0%;宿根出苗数减少3 829~5 083株/667m~2,平均4 456株/667m~2,相对出苗损失率为57.6%~58.0%,平均57.8%。可见,目前云南蔗区甘蔗绵蚜为害造成的甘蔗产量及糖分损失十分严重,甘蔗绵蚜为害已成为现阶段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挑战之一。研究结果对加强甘蔗绵蚜的科学有效防控和支持中国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用药液浸渍法进行了96%毒死蜱TC、98%吡虫啉TC、98%噻虫嗪TC及毒死蜱与其他两种药剂的混配制剂(D+B、D+S)对甘蔗绵蚜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所选药剂对甘蔗绵蚜均具有较高的毒力,其毒力由高到底的排序为噻虫嗪吡虫啉D+B毒死蜱D+S。测定结果可为合理选择防治甘蔗绵蚜的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毛丝鼠皮与其仿制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动物分类,各部位毛色,毛的长度,毛的形态结构,毛的细度以及皮板颜色等几个经济性状方面进行测试,分析了真品与赝品的本质区别,以便为消费者正确选择裘装及其制品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华南地区甘蔗黄叶病发生及甘蔗绵蚜传毒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华南多个蔗区发生由甘蔗黄叶病毒(Sugarcane yellow leaf virus, SCYLV)引起的甘蔗黄叶病。田间调查显示,华南地区果蔗和糖蔗均已受到该病毒的侵染,被侵染的品种有黑皮果蔗、黄皮果蔗、ROC16、ROC22、ROC25、粤糖93-159、127Q、Q174、粤糖8388和HOCP91-555等。大多田块病株零星分布,病株率0.5%~10%,但少数田块病株率超过80%。RT-PCR扩增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揭示,华南地区大多数SCYLV分离物 CP基因核苷酸序列(591bp)与SCYLV巴西分离物(SCYLV-B1)相应基因同一率为100%,仅少数分离物与SCBV-B1存在1至3个核苷酸的差异。本文还首次证实华南地区甘蔗上普遍发生的甘蔗绵蚜为SCYLV传毒媒介。建立了能够检出单头蚜虫及侵染早期未现症植株体内SCYLV的巢式RT-PCR技术,在超过80%的饲毒2周以上的甘蔗绵蚜无翅成虫体内检测到病毒的存在。甘蔗绵蚜除能在甘蔗植株间高效地传播SCYLV外,还可将SCYLV传至高粱、水稻及玉米幼苗,每株接种15头饲毒甘蔗绵蚜,传毒成功率分别为100%(9/9)、75%(6/8)和50%(4/8);本试验中,甘蔗绵蚜未能将SCYLV传至小麦和香蕉。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贵州甘蔗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采用五点取样法和“Z”字型取样法对贵州省甘蔗园害虫种类进行系统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以甘蔗绵蚜和条螟为对象,使用2%吡虫啉颗粒剂、3%克百威颗粒剂、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作为对照药剂,研究0.5%吡虫啉·杀虫单缓释粒剂对甘蔗绵蚜和条螟的田间防效及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省甘蔗产区主要害虫有7种,其中甘蔗绵蚜和条螟为蔗区害虫优势种群;0.5%吡虫啉·杀虫单缓释粒剂防治甘蔗绵蚜药后60 d的防效为79.09%~91.80%,防治甘蔗条螟药后70 d的防效为71.52%~83.04%,能提高甘蔗产量7.1%~14.4%;生产上推荐使用2.25~4.5 kg/hm2.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