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描述了云南石榴新记录害虫井上果斑螟(Assara inouei)成虫的形态特征,并与原始特征进行比较,确定该虫为云南的新记录种。通过井上果斑螟分析成虫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动态过程,以及不同管理水平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得出了非生物因子对井上果斑螟影响效力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2.
井上蛀果斑螟昼夜行为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昼夜行为节律,在温度(25±1)℃、光周期L∥D=15h∥9h、RH 60%±10%条件下,系统观察了井上蛀果斑螟的羽化、交配、产卵、卵孵化及幼虫化蛹等行为节律。结果表明:井上蛀果斑螟的羽化、交配、产卵、孵化、化蛹行为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成虫的羽化主要发生在18:00-04:00,此时成虫的羽化数量占总羽化数量的80%以上,其中以20:00-22:00羽化率最高;成虫交配活动主要发生在04:00-08:00,交配率超过75%,以06:00-08:00交配率最高;单次交配持续时间为20~60min,平均为42.12min;其产卵活动主要发生在02:00-10:00,该时段所产卵量达到总产卵量的73.99%,显著高于其他时段;卵孵化主要发生在04:00-10:00和16:00-20:00两个时段,卵的孵化数量占孵化总数的82.86%,显著高于其他时段;幼虫化蛹主要发生在10:00-14:00和18:00-22:00两个时段,幼虫化蛹数占总化蛹数的72.83%,化蛹高峰为18:00-20:00。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小蛀果斑螟Assaraexiguella(Caradja)的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夏秋季,卵期(4.5±0.5)d,幼虫期(14.0±2.0)d,蛹期(8.0±1.0)d,产卵前期(2.5±0.5)d,完成1个世代(27.5±3.5)d,成虫寿命(4.0±1.5)d.卵散产,幼虫5龄,蛀果后不转果危害,成虫无趋光性.在粤东栗区1年发生7个世代,以幼虫在落地栗壳、树干等处越冬.第1~2代田间发生量极少,第3~6代幼虫取食果柄、蛀食栗果,造成严重危害.栗树的不同品种及其结果特性、耕作制度及降雨量是影响该虫发生量的主要因素.毒死蜱、杀虫单等多种杀虫剂对该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冬春季做好清园、剪去无经济价值的第2季花果、田间间种豆科作物、适期施药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 Yamanaka)是云南石榴上的重要害虫。为系统评价乙基多杀菌素对井上蛀果斑螟的综合控制作用,研究了乙基多杀菌素对该虫卵和初孵幼虫的直接致死效应及对存活后续虫态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法处理井上蛀果斑螟不同日龄卵后,随着乙基多杀菌素浓度和卵日龄的增大,卵孵化率显著降低,幼虫的死亡率升高。饲喂法处理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后,幼虫死亡率随药剂浓度的增大和处理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低剂量乙基多杀菌素对存活幼虫及其后续虫态的生存产生显著影响。低剂量乙基多杀菌素可显著延长存活幼虫的发育历期、预蛹期和蛹期,显著降低其化蛹率、蛹质量、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乙基多杀菌素对井上蛀果斑螟卵和初孵幼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同时低剂量下对该虫的生长发育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控制井上蛀果斑螟的种群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室内饲养和石榴园系统调查表明,井上蛀果斑螟成虫多于20∶00~24∶00 羽化,40 h时后交配,交配高峰期为早晨5∶00~7∶00,一般于交配66h后产卵,成虫喜将卵产于石榴花或果实的萼筒周围以及果实表面的不光滑处。此外,首次较详细地记述了该虫2龄幼虫的毛序特征及雌雄蛹的形态差异,为该害虫的田间快速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杀虫剂对井上蛀果斑螟卵的触杀作用,采用浸渍法测定了辛硫磷、丙溴磷、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氟氢菊酯、杀虫双、除虫脲、噻嗪酮、阿维.哒螨灵、吡虫.三唑磷等9种药剂对井上蛀果斑螟卵的触杀效果。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氢菊酯EC 600倍液,对井上蛀果斑螟卵的触杀效果最高,校正死亡率达98.67%;40%辛硫磷EC 250和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EC 300倍液、37%噻嗪酮SC 250倍液、20%吡虫.三唑磷EC 150倍液处理,校正死亡率均在90%以上。此外,40%辛硫磷EC 1 000和1 500倍液、40%丙溴磷EC 2 000和2 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EC 6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 800倍液、25%杀虫双AS 100和150倍液、25%除虫脲2 500倍液、8%阿维.哒螨灵EC 1 500倍液和20%吡虫.三唑磷EC 150倍液的触杀效果均高于80%。综合试验结果考虑,防治井上蛀果斑螟,可使用40%辛硫磷EC 500~10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EC 300~6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 600~800倍液、37% 噻嗪酮SC 250倍液和20%吡虫.三唑磷EC 100~150倍液对该虫的卵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产卵基质和环境颜色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产卵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井上蛀果斑螟对PE保鲜膜、硫酸纸、蜡纸3种介质的产卵选择性和绿、橙、红、黄、粉、紫、蓝7种不同颜色背景对成虫寿命、产卵期、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等生物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井上蛀果斑螟在硫酸纸上的累积落卵量最高,对其选择率也最高,分别为130.33粒和58.67%;蜡纸最低,分别为29.00粒和8.00%。绿色背景下雌、雄虫寿命均最短,分别为8.55 d和7.65 d;雌虫寿命在红色背景下、雄虫寿命在黄色背景下最长,分别为15.22 d和15.50 d。粉色背景下雌虫产卵前期较短,为1.50 d,显著短于除绿色背景外的其余处理,红色背景下产卵前期最长,为4.50 d;蓝色背景下雌虫的产卵期最短,为8.25 d,橙色背景下产卵期最长,为17.25 d。粉色背景下雌虫单雌产卵量为73.75粒,显著高于除橙色背景外的其余处理;红色背景下单雌产卵量最少,为28.60粒。绿色背景下卵的发育历期较长,为5.71 d,显著长于除红色和黄色背景外的其余处理;蓝色背景下卵的发育历期较短,为4.66 d。红色背景下卵孵化率较高,为79.53%,其次为紫色背景的79.06%,绿色背景下卵孵化率最低,为54.08%。产卵基质和环境颜色可显著影响井上蛀果斑螟的产卵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求成虫期补充营养对井上蛀果斑螟种群动态的影响,在室内研究了8种不同补充营养和蒸馏水处理对其成虫寿命、产卵及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井上蛀果斑螟成虫取食蒸馏水的处理,产卵前期显著长于除取食糖醋酒液2[V(白糖)∶V(醋)∶V(酒)∶V(蒸馏水)=3∶1∶6∶80]外的其余处理;取食5%红糖水和5%蜂蜜水的处理,产卵前期显著短于其余处理;取食5%白糖水的处理,产卵期显著长于除5%红糖水和10%白糖水外的其余处理,取食10%红糖水的处理,产卵期显著短于除蒸馏水外的其余处理。取食糖醋酒液1[V(白糖)∶V(醋)∶V(酒)∶V(蒸馏水)=3∶1∶3∶80]和糖醋酒液2的处理,雌虫寿命显著长于除取食10%白糖水外的其余处理;取食5%白糖水的处理,雄虫寿命显著长于除取食糖醋酒液1外的其余处理;取食10%红糖水处理的雌、雄虫寿命均最短。取食10%蜂蜜水和糖醋酒液1处理的产卵高峰期出现最早,均出现在成虫羽化后第4天,而取食糖醋酒液2和蒸馏水的处理无产卵高峰期。雌虫平均单雌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均以取食10%白糖水的处理最高,取食蒸馏水处理的平均单雌产卵量最低,取食10%红糖水处理的卵孵化率最低。综合分析,8种补充营养处理对井上蛀果斑螟成虫寿命与生殖均有影响,以补充10%白糖水对成虫寿命和生殖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幼虫期短时高温对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存活、生长发育及生殖的影响。【方法】将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在32、35、38、41和44℃条件下,分别处理1、2和4 h,测定其存活率;将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和老熟幼虫在35、38、41℃条件下,分别处理1、2和4 h后,研究其发育历期、化蛹率、羽化率、雌雄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及子代卵孵化率等。【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井上蛀果斑螟幼虫存活率逐渐减小。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在35℃处理下发育历期缩短,38和41℃处理下发育历期延长。老熟幼虫经短时高温处理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及处理时间的延长,化蛹率、蛹质量、蛹羽化率、产卵期、雌虫寿命及产卵量均逐渐减小,蛹历期逐渐延长。【结论】井上蛀果斑螟初孵幼虫对短时高温的适应性高于老熟幼虫,短时高温对井上蛀果斑螟老熟幼虫的存活、生长发育及生殖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揭示了井上蛀果斑螟幼虫对高温的适应性,可为井上蛀果斑螟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是红树林木榄+桐花树群落上的重要害虫,在广东省局部区域的红树林保护区,已经对木榄造成严重危害。白缘蛀果斑螟1年完成4代,第1至第3代虫历时48~66d,越冬代历时180d;荔枝异形小卷蛾1年完成5代,第1至第4代虫历时39~44d,越冬代历时188d。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幼虫均危害木榄的花萼和胚轴,荔枝异形小卷蛾能够迁移到桐花树上危害桐花果实。在木榄+桐花树群落上,白缘蛀果斑螟成虫占54%,荔枝异形小卷蛾成虫占46%。林间世代重叠,以幼虫和蛹越冬。在4月下旬~5月中旬,受害花萼和受害胚轴数量有一个高峰期,而7月上旬-10月中旬,则有一个明显的低值期。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种群数量消长规律与受害花萼和受害胚轴的数量变化规律成正相关,前者同样也出现一个高峰期和一个低值期。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与捕食性蜘蛛数量的比例为1:0.30,捕食性蜘蛛的捕食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