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篇 |
完全免费 | 195篇 |
专业分类
植物保护 | 40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aCl和Na2CO3对枸杞的胁迫效应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对5个月苗龄的枸杞幼苗用0.3%~0.9%的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处理,以观察枸杞幼苗对盐碱的耐受程度.结果表明枸杞耐Na2CO3的最高浓度为0.3%,而耐NaCl的最高浓度为0.9%.在两种盐胁迫下,相对生长率、O2(-*)、 H2O2、 MDA含量以及质膜透性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是,在Na2CO3胁迫下,相对生长率明显下降,O2(-*)、 H2O2、 MDA含量上升加剧,质膜透性也明显增加.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下降;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而在NaCl胁迫下,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根中的淀粉含量也出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并且二者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枸杞对盐的耐受力高于碱.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福建省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交配型分布及对甲霜灵的抗性情况,对1999~2002年分离的致病疫霉进行了交配型和抗药性水平测定.发现福建省同时存在致病疫霉的A1、A2两种交配型菌株,被测定的89个菌株中,73个菌株为A1交配型,16个为A2交配型,分别占82.1%和17.9%;对甲霜灵抗药性测定表明,高抗、中抗和敏感菌株分别占36.0%、48.3%、15.7%,不同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程度差异很大;离体测定对甲霜灵的敏感性表明,1.0μg/mL甲霜灵对敏感菌株的平均防治效果为68.7%,而500μg/mL浓度对高抗菌株的防治效果仅为69.7%,说明致病疫霉对甲霜灵产生高抗药性. 相似文献
3.
以除草剂2甲4氯(MCPA,简写为M)、氯化亚砜、氨基己酸和氨基丁酸等为起始原料,经两步化学反应分别合成了两种MCPA半抗原:6-(2-甲基-4-氯苯氧乙酰基)氨基己酸(MC)和4-(2-甲基-4-氯苯氧乙酰基)氨基丁酸(MB)。并通过碳二亚胺法和混合酸酐法将MCPA、MC和MB分别与载体蛋白(BSA、OVA)偶联制备了2甲4氯的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再将M-BSA、MC-BSA和MB-BSA分别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了3种抗2甲4氯的多克隆抗体:抗M-BSA抗体(M-Ab)、抗MC-BSA抗体(MC-Ab)和抗MB-BSA抗体(MB-Ab),当相应的包被抗原浓度均为4μg/mL时,相应的冻干粉效价分别为1.0×106,1.2×106和2.0×106。在同源反应中,仅M-Ab适用于2甲4氯的残留检测,其线性浓度范围为0.01~10mg/L(IC50为1.3mg/L,MC-Ab和MB-Ab均大于50mg/L),最低检测限为0.01mg/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制2甲4氯快速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提出利用无机-有机双模板法,即以纳米碳酸钙(平均粒径为70 nm左右)作为无机模板,表面活性剂吸附在其表面作为有机模板,以硅酸钠为硅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空心多孔SiO2纳米颗粒,其粒径很小,平均约100 nm,壁厚大约15 nm,孔径约4.5 nm.首次采用空心多孔SiO2纳米颗粒作为控释载体对阿维菌素进行载药研究.结果表明:空心多孔SiO2纳米颗粒对阿维菌素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包埋率高达62.5%;其对阿维菌素的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初步观察发现,空心多孔SiO2纳米颗粒能够保护阿维菌素不被紫外光降解.阿维菌素纳米控释剂(Av-PHSN)在连续不断搅拌的溶出介质中的控制释放时间可长达33 h以上,这表明新型空心多孔SiO2纳米控释剂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因此,空心多孔SiO2纳米颗粒可望作为理想的新一代农药保护型控释载体. 相似文献
5.
2甲4氯(MCPA)为选择性激素型除草剂,对植物有强烈的生理活性,低浓度时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使植物分生组织的分化被抑制,伸长生长停止,致使根茎膨胀,堵塞疏导组织,从而导致植物死亡。其主要用于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田防治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目前,有关2甲4氯作用于杂草的研究报道很多,但2甲4氯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影响尚未见报道,作者研究了2甲4氯对黄淮麦区主要小麦品种幼苗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旨为小麦田合理使用除草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GC-ECD)研究了杀菌剂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在水稻中的总残留量检测方法.经简单净化后将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在高温下与吡啶盐酸盐反应,转化为2,4,6-三氯苯酚进行测定.咪鲜胺在各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2.9%~103.4%,变异系数在1.46%~9.38%之间.残留动态研究表明,咪鲜胺在水稻苗中消解较快,半衰期仅为3.4d;到水稻收获时,在用166.6mg/L浸种处理后的稻米和稻秆中分别检出了0.025和0.056mg/kg的残留量,其他样本中均未检出咪鲜胺的残留. 相似文献
7.
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与过氧化氢含量及几种酶活性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与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白叶枯病菌T7133后,苗期与成株期植株体内H2O2含量上升以及POD、PPO和SOD活性增加。与苗期叶片相比,成株期叶片H2O2含量高,且PPO和SOD的酶活性增强,而POD的酶活性则降低。苗期和成株期CAT的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成株期比苗期CAT活性更低。这些结果表明,H2O2、PPO、SOD和CAT可能与水稻白叶枯病成株抗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而POD则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薄层层析、紫外吸收光谱以及气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了苍白杆菌Ochrobacterum sp.B2降解甲基对硫磷的中间产物。结果表明,B2水解甲基对硫磷产生对硝基苯酚(PNP),PNP通过产生4-硝基邻苯二酚(4-nitrocatechol,4-NC)和1,2,4-苯三酚(1,2,4-benzenetriol)的途径进一步代谢。苍白杆菌B2可以以PNP和4-NC为碳源生长,在菌的初始OD600值为0.02时,B2可在48h内将50mg/L的PNP完全降解,在60h内,将30mg/L的4-NC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9.
西安大气SO_2/NO_x污染时空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SO2和NOX监测数据,分析了近10年来西安大气污染时空变化,结果发现:①SO2、NOX的年内变化呈宽“U”字型,冬季1-2月和11-12月污染较为严重,夏半年4-9月浓度低,与月平均气温变化具有较好的反相关性;②12年来SO2、NO的年际变化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1999年开始的“煤改气工程”收到了明显的环保效益,一、四季度SO2和NO的年际变化基本符合环境库茨聂兹曲线;③1996年以来,大气SO2和NO呈现明显的时空转化特征,工业区SO2、NO浓度大幅度下降,商业区和居住区的污染反而高于工业区,这反应了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改变和区域发展速度的差异,应引起环保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0.
2,4-滴丁酯原药及其杂质GC-MS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2,4-滴丁酯原药进行分离鉴定.得到2,4-滴丁酯及其10个杂质质谱图,分析这些质谱图,推断出各自的结构;并总结2,4-滴丁酯质谱裂解规律及10个杂质的质谱特征,指导2,4-滴粪化合物常规分析和残留分析。本文还对某企业的2,4-滴丁酯原药的杂质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行业标准中所限制的游离酚质量分数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