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87篇
  免费   994篇
  国内免费   937篇
林业   819篇
农学   2141篇
基础科学   90篇
  464篇
综合类   7977篇
农作物   1936篇
水产渔业   274篇
畜牧兽医   1498篇
园艺   1352篇
植物保护   146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84篇
  2022年   381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399篇
  2019年   400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497篇
  2015年   490篇
  2014年   727篇
  2013年   638篇
  2012年   937篇
  2011年   872篇
  2010年   857篇
  2009年   918篇
  2008年   1074篇
  2007年   904篇
  2006年   802篇
  2005年   888篇
  2004年   740篇
  2003年   704篇
  2002年   575篇
  2001年   547篇
  2000年   443篇
  1999年   336篇
  1998年   307篇
  1997年   251篇
  1996年   289篇
  1995年   250篇
  1994年   265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259篇
  1991年   255篇
  1990年   225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明确稻瘟病菌对肟菌酯的敏感性,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8~2019年辽宁省11个水稻产区分离的220株稻瘟病菌对肟菌酯的敏感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供试菌株的抗药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对肟菌酯的EC50值分布范围为0.011 1~0.498 3 μg·mL-1,敏感性差异达44.89倍。220株稻瘟病菌对肟菌酯的敏感性分布频率不符合正态分布,说明已经出现对肟菌酯敏感性降低的分化群体,根据野生敏感型病原群体对药剂敏感性呈正态分布的原理,将供试群体中91.82%符合正态分布菌株的平均EC50值(0.043 0±0.017 9) μg·mL-1作为稻瘟病菌对肟菌酯的敏感性基线。辽宁省稻瘟病菌对肟菌酯的抗性倍数分布范围为0.256 9~11.493 8,平均抗性指数为0.27,抗性菌株出现频率为6.82%。目前菌群以敏感性群体为主,肟菌酯可作为防治稻瘟病的主要药剂,但在多地发现抗性菌株,应注意与不同作用机制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老桃区、老桃园更新再植和桃园机械化对无性系抗性砧木的需求,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经过近40年的评价、创新和多区多点试验等研究,成功育成桃多抗砧木.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NAA对生长期的细绿萍1001、卡州萍3001和小叶萍4018进行处理,探索生长素NAA对红萍结孢的影响。结果表明,NAA浓度为1、5、10、15和20 μg·mL-1均能诱导细绿萍1001结孢,NAA浓度为15 μg·mL-1时的结孢率为34.7%,浓度为10 μg·mL-1时结孢率为15.0%,浓度为20 μg·mL-1时结孢率为12.3%,浓度为5 μg·mL-1时结孢率为9.3%,浓度为1 μg·mL-1时结孢率为5.0%,对照的结孢率为0%。NAA浓度为15 μg·mL-1的结孢率最高,与其他处理及对照均有显著差异;NAA浓度为15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6.56,NAA浓度为10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4.52,NAA浓度为20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4.35,NAA浓度为5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4.31,NAA浓度为1 μg·mL-1的结孢数量为3.83,对照的结孢数量为0;NAA浓度为15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65∶1,NAA浓度为10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6∶1,NAA浓度为20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5∶1,NAA浓度为5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2∶1,NAA浓度为1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为0.51∶1,NAA浓度为15 μg·mL-1的孢子果雌雄比例最高,与其他处理及对照都有显著差异;其他品种、处理都未能诱导出孢子果。1、5、10、15和20 μg·mL-1的NAA浓度处理后细绿萍1001的萍体大小和碳氮比(C/N)有明显提高,其余处理和对照无显著提高;卡州萍3001和小叶萍4018经处理后萍体大小和C/N比都无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甜瓜近缘种刺角瓜种质对西瓜花叶病毒(WMV)的抗性,在日光温室内,采用苗期人工摩擦接种的方法进行20份刺角瓜材料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刺角瓜是西瓜花叶病毒的专性寄主,有较丰富的抗性种质,其中,PI292190表现为免疫,PI202681、Hm4-1-1、Hm1-4-1等3份种质表现为高抗。研究结果可为刺角瓜的抗病机制研究和挖掘、转育抗病毒基因提供丰富的抗性材料。  相似文献   
5.
恶苗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该病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可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近来国内外学者在水稻恶苗病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抗性遗传、QTL定位和基因挖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简要概述了水稻恶苗病菌分类和特征,比较了不同恶苗病抗性鉴定方法,分析了当前定位的水稻恶苗病抗性QTL数目和染色体分布,探讨了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技术在水稻恶苗病抗性基因挖掘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今后深入开展恶苗病抗性研究和抗恶苗病水稻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光照玉米幼苗顶部叶片产生的系统信号对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的影响,探讨玉米叶片对光斑高效利用可能机制.以玉米(Zea mays L.)幼苗为试验材料,光照其顶部叶片,其余叶片处于遮蔽状态,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玉米幼苗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通过预先光照玉米幼苗顶部叶片,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从最低值到达最高值所需时间显著缩短,中间叶片光合诱导过程T50和T90分别下降,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T50和T90分别下降29%和37%.玉米叶片全部遮荫条件下,底部叶片喷施过氧化氢(H2O2)促进光合诱导过程.三氯乙酸(TCA)和二苯基碘化钾(DPI)处理玉米顶部叶片基部,即使顶部叶片受到预光照,也无法改变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预先光照玉米顶部叶片,产生系统信号,信号物质为H2O2,通过韧皮部转运,可调节其他叶片光合诱导过程,有利于玉米底部叶片对动态光能利用和碳积累.该系统信号对玉米冠层底部叶片高效利用光斑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畇昊  张梦佳  彭淑萍  董诚明 《核农学报》2021,35(11):2528-2534
为探索不同浓度内生真菌GG22诱导子与地黄毛状根共培养不同时间后,对毛状根的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制备地黄内生真菌GG22诱导子溶液,加入已培养23 d的毛状根液体培养基中,使含诱导子的多糖浓度分别为0(对照)、10、30、50和100 mg·L-1,共培养0、3、5、8、11 d后,分别测定地黄毛状根的鲜重、干重、总环烯醚萜苷及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表明,加入诱导子溶液的试验组毛状根的鲜重、干重、总环烯醚萜苷及毛蕊花糖苷的含量比对照组高。且通过变异系数权重法分析综合得分,得出最适宜诱导条件为诱导子浓度50 mg·L-1,共培养11 d。由此推测地黄内生真菌GG22诱导子在一定诱导浓度和培养天数下能够促进地黄毛状根的生长,并提高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地黄内生真菌GG22诱导子促进地黄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花生是最易受黄曲霉菌侵染的作物之一。为进一步阐述花生籽仁抗黄曲霉侵染的生理生化机制,前人已从受黄曲霉侵染的花生籽仁中分离提取出多种能直接抑制黄曲霉生长或分生孢子形成的物质。本文综述了花生籽仁中发现的抗黄曲霉物质及花生籽仁受黄曲霉侵染后酶活性的变化。目前花生籽仁中发现的抗黄曲霉物质从成分上可以分为多酚类物质和抗菌蛋白。同时,研究指出苯丙烷类代谢通路及活性氧代谢通路可能参与花生抵抗黄曲霉侵染、定殖及产毒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多组学技术的发展,更多具有抗黄曲霉活性的物质将被发现和验证,以发掘更多抗黄曲霉花生种质资源及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天蓝苜蓿单倍体再生植株,本研究以野生天蓝苜蓿花药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L16(44)筛选适宜天蓝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比较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组合筛选适宜的分化培养基,并用1/3MS、1/2MS和MS添加不同浓度的NAA研究不定生根。结果表明:天蓝苜蓿现蕾15~25 d的花药其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高达60.5%。4℃低温预处理2~4 d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诱导率达77.2%。适宜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NB+2,4-D 1.0 mg/L+NAA 0.5 mg/L+6-BA 0.5 mg/L+TDZ 1.0 mg/L,诱导率达78.5%。比较不同基本培养及生长调节剂的不同组合发现,NB培养基愈伤组织分化效果优于B5和MS,NB+NAA0.5 mg/L+6-BA 2.0 mg/L适宜愈伤组织的分化,分化率为66.3%。不定芽在1/3MS+NAA 0.5 mg/L中培养,生根率最高,为86.55%。本研究建立了天蓝苜蓿花药培养再生体系,获得了单倍体植株,为天蓝苜蓿的育种实践及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危害日益严重.为筛选抗象耳豆根结线虫的辣椒种质,本试验利用种属特异性引物对根结线虫病原物开展分子鉴定,确定为象耳豆根结线虫.接着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对10份一年生辣椒种质和10份中国辣椒种质进行象耳豆根结线虫抗性鉴定,计算根结指数和卵粒指数,并通过比较隶属函数,发现其中3份辣椒种质对象耳豆根结线虫表现为高抗,抗病性最强的是L518M和L525-1M,L42M次之;10份表现为中抗;7份表现为感病,抗病能力最弱的是L69-1M;未发现免疫品种.本研究发现中国辣椒种质的抗病性整体高于一年生辣椒,是重要的抗病种质来源,可用于象耳豆根结线虫抗病育种和后续抗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