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0篇
  免费   845篇
  国内免费   482篇
林业   295篇
农学   611篇
基础科学   134篇
  2048篇
综合类   4725篇
农作物   481篇
水产渔业   333篇
畜牧兽医   1767篇
园艺   319篇
植物保护   27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272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478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623篇
  2011年   650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595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524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463篇
  2004年   322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改良天津地区养殖黄颡鱼种质,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本研究于2019年引进杂交黄颡鱼新品种‘黄优1号’,采用性状比较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试验鱼的生长、抗病和产氮、情况。结果表明:杂交黄颡鱼幼鱼生长速度、增重率显著高于普通黄颡鱼(P<0.05),饵料系数低于普通黄颡鱼,但差异不明显(P>0.05);杂交黄颡鱼的主要死亡病因为体表溃烂和烂鳃,体表溃烂发病情况与普通黄颡鱼无明显差别(P>0.05),烂鳃发病情况明显重于普通黄颡鱼(P<0.05),而其他疾病发病情况明显小于普通黄颡鱼(P<0.05),试验总成活率显著高于普通黄颡鱼;实验鱼体重增加1 kg,杂交黄颡鱼实验组尾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总的增量均显著低于普通黄颡鱼(P<0.05),总氮的增量虽然也小于普通黄颡鱼实验组,但比较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本研究认为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的生长、抗病和单位增重产氮、量等性能较普通黄颡鱼优良,适合在天津地区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对氮、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以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红黄泥(HH)、河沙泥(HS)、麻沙泥(MS)和紫色土(ZS)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对氮、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在低氮浓度范围内(0~10 mg/L),土壤氮解吸量大于吸附量;高浓度范围(20~50 mg/L),随着平衡液氮浓度的增加,土壤氮解吸率逐渐降低;当土壤氮吸附量为-57.267~352.400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氮吸附能力降序排列为HS>ZS>HH>MS;当氮解吸量为8.367~37.833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氮解吸能力降序排列为HH>HS>MS>ZS;4种土壤对氮的吸附等温曲线用Linear模型能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28~0.978之间。而在低浓度范围内(0~10 mg/L),土壤吸附量大于解吸量;当平衡液浓度超过10 mg/L时,土壤固持的能力减弱,解吸增加,但吸附量仍大于解吸量;当土壤吸附量为-110.312~534.961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吸附能力降序排列为HS>HH>ZS>MS;当解吸量为0.188~14.320 mg/kg时,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解吸能力降序排列为ZS>MS>HS>HH;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Freundlich模型均能较好拟合,相关系数在0.945~0.995之间。总体而言,湖南省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对氮、的吸附解吸特征均不同,表现为黏性较强的紫色土固持氮的能力最强,可通过有效固持土壤溶液中的氮,降低氮流失风险;而沙性较强的麻砂泥对氮的固持能力最差,氮素流失风险较高;4种水稻土对的吸附能力均很强,且解吸率较低,说明湖南省主要稻田土壤对的吸附能力很强,流失风险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钙比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性能、血清生化、矿物质沉积和能量代谢的影响,配制5种等氮等脂(46%粗蛋白和7%粗脂肪)钙比分别为1.00∶2.00、1.00∶1.50、1.00∶1.00、1.00∶0.75和1.00∶0.50的实验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为(12.82±0.37) g的梭子蟹1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钙比为1.00∶1.00和1.00∶0.75的饲料,其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显著高于其他组。钙比为1.00∶0.50饲料组幼蟹血淋巴的谷草转氨酶(GOT)显著高于其他组,碱性酸酶(AKP)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随着饲料钙比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幼蟹肝胰腺、肌肉和甲壳中的含量随着钙比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且钙比1.00∶2.00组幼蟹含量显著高于1.00∶0.50组。钙比1.00∶1.50和1.00∶1.00组幼蟹肝胰腺AT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幼蟹肝胰腺己糖激酶(HK)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随饲料钙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钙比为1时,梭子蟹肝胰腺的HK和SDH酶活性最高。此外,钙比1.00∶1.00组显著上调了梭子蟹肝胰腺电子传递链相关基因(nd1、sdhc、cytb和coxⅡ)的表达水平,当钙比为1.00∶0.75时,显著上调了幼蟹肝胰腺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ATPase6、sirt3和nrf1)的表达量。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模型得到梭子蟹最适钙比为1.06~1.26,在此范围内能促进三疣梭子蟹幼蟹的生长、维持组织的最适沉积以及很好地促进能量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黄楠  郦千喜  闫道良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1):2165-2168
碳是植物必需的首要营养元素,主要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获取,植物常处于碳饥饿状态,施加有机碳肥能有效补充植物所需的碳元素。铁皮石斛是珍稀药用植物,为揭示有机碳肥α-酮戊二酸对铁皮石斛品质及氮、、钾养分吸收的影响,对2 a生铁皮石斛进行叶面喷施试验,并测定叶面喷施2个月后茎中可溶性总糖、水浸出物、水溶性氮、总氮、总、总钾和微量元素铁、锌含量。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α-酮戊二酸能明显提高铁皮石斛可溶性总糖含量,施用50~100 mg·L-1 α-酮戊二酸显著增加了总氮含量,水溶性氮随着α-酮戊二酸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在α-酮戊二酸的施用浓度为50~100 mg·L-1时,处理组的水溶性氮/总氮显著低于对照,说明氮合成代谢显著增强。叶面喷施α-酮戊二酸并没有明显影响、钾含量,10~50 mg·L-1 α-酮戊二酸显著提高了铁、锌含量。以上研究结果说明了外施α-酮戊二酸能显著提高铁皮石斛可溶性总糖、铁和锌含量,增强其氮合成代谢,稳定、钾平衡。  相似文献   
5.
矿物质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鹅机体各组织中,供应不足时可出现缺乏症并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营养鹅的体质和生产性能的发挥,降低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6.
柱花草磷饥饿响应基因SgPHR1和SgPHR2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胁迫是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饥饿响应因子PHR(phosphate starvation response)是植物信号调控网络中的关键因子,具有调控植物平衡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在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中克隆到转录因子SgPHR1SgPHR2基因。SgPHR1SgPHR2基因cDNA全长分别为1413 bp和849 bp,编码470和282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分别为51.4 kD和30.9 kD。SgPHR1和SgPHR2均为SANT家族成员,包含MYB蛋白结构域和CC蛋白结构域,并具有多个潜在的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SgPHR1和SgPHR2均定位于细胞核中。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SgPHR1基因在柱花草根和叶中的表达量高于茎中的表达量,而SgPHR2基因在叶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根和茎。缺(-P)和缺氮(-N)处理均显著增强了SgPHR1SgPHR2在柱花草根中的表达。不同缺时间处理结果进一步表明了SgPHR1SgPHR2在转录水平上响应低胁迫,暗示SgPHR1SgPHR2可能参与了柱花草对低胁迫的应答。本研究结果为解析柱花草响应低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理解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响应土壤亏缺的潜在机理,该研究利用可精准控制CO2浓度的大型人工气候室,探讨了正常CO2浓度400 μmol/mol、升高CO2浓度800 μmol/mol和素供应水平(0.004、0.012、0.02、0.06、0.1和0.5 mmol/L)对黑麦草气孔特征及其气体交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使供水平0.1和0.5 mmol/L的气孔密度增加约35%(P=0.012)和25%(P<0.001),但却减小气孔开度13%(P=0.002)和12%(P=0.005),且导致供水平为0.06 mmol/L的黑麦草气孔分布更加规则。同时,CO2浓度升高还导致供水平0.1和0.5 mmol/L的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8.6%(P=0.002)和15.8%(P<0.001),从而提高黑麦草的水分利用效率。另外,不同供水平明显改变了植株生物量及其分配,且高浓度CO2对较高水平时地上生长产生更强的施肥效应。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理解草地生态系统对大气CO2浓度升高和土壤素亏缺的响应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多以植酸形式储存在成熟籽粒中。非反刍动物,包括人类,无法消化植酸来获取及植酸螯合的有益元素,籽粒中收获的大量素进入人及动物排泄物,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加大了环境风险。因此,培育籽粒低植酸品种是改善作物营养品质、降低素环境风险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作物籽粒的来源,控制籽粒植酸含量的主要生理过程及遗传改良策略等研究进展,为相关领域研究奠定基础。  主要进展  籽粒植酸的积累主要由3步组成,木质部或韧皮部向籽粒转运无机酸盐,籽粒利用无机酸盐合成植酸,植酸被运输至液泡中储存。目前已分离鉴定到负责相关过程的转运蛋白和关键酶及其编码基因,如SULTR3;4、SULTR3;3、PHT1;4蛋白介导无机酸盐向籽粒的转运,MIPS、ITPK、IPK1酶参与植酸的合成,以及MRP蛋白介导植酸合成后的转运储藏。对籽粒低植酸突变体的产量、农艺性状表型及改良策略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籽粒低植酸品种可能存在产量下降、种子萌发率低等不足。  展望  未来可以从特异性修饰籽粒中关键基因的时空表达、发掘关键基因的优良等位变异及针对品种的营养管理3个方向,深入研发籽粒低植酸含量的高产品种,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农业》2021,(1):15-17
为明确生产中锌最佳施用比例,通过随机区组的方法进行相关配施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P-Zn配施对水稻收获穗数和穗重存在一定影响,不同施区施锌对收获穗数造成的效果不同;低区和中区配施锌肥穗重降低,无区和高区配施锌肥穗重增加。不同P-Zn配施对水稻产量表现为低区增施锌肥对产量有负面效果,高区增施锌肥具有正面效果,较常规对照表现增产的处理为处理1和处理6,产量分别为5697.0kg/hm2和5180.0kg/hm2。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