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4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89篇
林业   67篇
农学   170篇
基础科学   32篇
  424篇
综合类   1729篇
农作物   196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10篇
园艺   130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4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黑土区长期不同磷肥施用量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科学院海伦生态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磷肥施用量包括对照(CK)、低磷处理(25.58 P2O5kg·hm~(-2),N1P1K)、中磷处理(51.75 P_2O_5kg·hm~(-2),N1P2K)和高磷处理(77.65 P_2O_5kg·hm~(-2),N1P3K)对大豆生长、结瘤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大豆株高和生物量的影响表现为N1P3KN1P2KN1P1KCK(鼓粒期株高除外),说明当前黑土磷素水平下,磷肥的施用能够显著促进大豆植株的生长;与CK,N1P1K和N1P2K相比,N1P3K苗期的根瘤数量和根瘤干重分别增加了56.7%~152.8%和87.4%~463.1%;与CK相比,N1P3K和N1P2K处理固氮酶活性分别增加了74.0%和94.0%;大豆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均表现为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虽然百粒重和产量表现出了相似的趋势,但是N1P3K和N1P2K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过多磷肥的施用在东北黑土区对大豆增产效果不明显。因此,在东北黑土区在考虑生产成本、大豆产量等因素的情况下,建议适宜的磷肥施用量为N1P2K,即磷肥的施用量为51.25 P2O5kg·hm~(-2)。  相似文献   
2.
不同磷背景土壤磷素用量对烤烟农艺性状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磷背景土壤磷素用量对烤烟农艺性状及生物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采用"3414"试验磷因素处理,调查烟草农艺性状,在打顶期测定各部位样品中磷素含量,计算不同磷含量土壤磷吸收效率。结果表明,不同磷背景土壤磷素用量对烤烟农艺性状影响不同;中、低磷土壤背景条件下,施用氮、钾可以促进烟株对土壤中磷的吸收;而在高磷土壤背景条件下,氮、钾对烟株吸收磷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低磷和高磷地块,增加磷素用量可以增加烟田的整体和叶片生物量;低磷地块增加磷素用量可增强植株对磷素的吸收;而在中磷和高磷地块,增加磷素用量反而会降低植株对磷素的吸收效果;低磷、高磷地块单位施磷量对烟叶生物量贡献较大,且随施磷量的增加贡献越小。  相似文献   
3.
4.
针对膜下滴灌棉花生产中磷肥用量大、利用率低的问题,通过集成硫酸铵诱导根际酸化技术、启动磷肥技术和磷肥与土壤性质匹配技术,建立了基于根际过程调控的膜下滴灌棉花磷肥施用技术。本文对该技术的操作提出了相应的规范,包括启动磷肥的用量、施肥时间、施用深度及其配套的硫酸铵根际调控等技术要素,旨在调整优化苗期磷肥施用方法,提高磷肥利用率,实现磷肥“减施增效”。  相似文献   
5.
我国主要麦区农户施肥评价及减肥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我国主要麦区农户小麦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减肥潜力,为科学施肥、合理减肥提供依据。【方法】连续3年对我国主要麦区的小麦种植户进行施肥调研和取样,基于农户产量、养分需求量和土壤养分供应水平对其施肥状况和减肥潜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我国主要麦区农户小麦产量和生物量平均为6.0和13.2 t·hm -2,二者极显著线性相关。小麦产量与施肥量和土壤养分无显著相关。我国小麦氮(N)、磷(P2O5)和钾(K2O)肥用量平均分别为191.1、112.8和53.4 kg·hm -2,春麦区农户氮、磷和钾肥用量平均分别为171.7、108.9和10.6 kg·hm -2,旱作区分别为154.3、111.8和32.6 kg·hm -2,麦玉区分别为236.4、128.1和74.0 kg·hm -2,稻麦区分别为177.5、77.0和71.8 kg·hm -2。就施氮量而言,春麦区过量施氮的农户较少,为34%,其次是麦玉区、稻麦区和旱作区,分别为42%、55%和63%;产量较低的农户是氮肥减施的重点,减氮潜力最高达43.6%,平均需减氮2.3—135.5 kg·hm -2。过量施磷问题比较突出,各麦区施磷过量的农户分别占63%、87%、68%和57%,即使小麦高产时,仍有超过50%的农户施磷过量;各麦区不同产量等级的农户均需减施磷肥,减磷量平均为3.8—91.1 kg·hm -2,旱作区减磷潜力最大,达55.6%。施钾状况因麦区而异,在春麦区,主要问题是施钾不足,占84%,平均需增施钾肥22.8 kg·hm -2;旱作、麦玉和稻麦区,减钾潜力分别达43.2%、25.7%和56.0%;产量较低的农户是减钾的重点,平均需减钾31.7—45.9 kg·hm -2。【结论】我国农户施肥状况和减肥潜力因农户产量和麦区不同存在差异,中低产农户过量施肥问题较为严重,应注意根据产量适量减少施用氮、钾肥,所有农户均需警惕磷肥过量投入问题,其中旱作区氮、磷肥减施潜力最高,稻麦区减钾潜力最高。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近年来在华南地区主要蔬菜生产区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分析了施磷钾肥对叶菜、瓜类、豆类蔬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及目前条件下华南地区蔬菜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肥料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肥料贡献率和地力贡献率。结果表明,叶菜、瓜类和豆类蔬菜施用磷钾肥均能促进蔬菜产量的增加和磷钾养分的吸收。叶菜、瓜类、豆类蔬菜磷肥偏生产力分别为781.9 kg/kg、257.6 kg/kg、211.9 kg/kg,农学效率为30.5 kg/kg、64.1 kg/kg、23.1 kg/kg,表观利用率为17.2%、9.7%、6.1%,生理利用率为222.3 kg/kg、370.6 kg/kg、292.7kg/kg,肥料贡献率为16.4 %、19.4%、12.9%,地力贡献率为83.6 %、80.4%、87.1%。叶菜、瓜类、豆类蔬菜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298.8 kg/kg、164.3 kg/kg、165.8 kg/kg,农学效率为29.5 kg/kg、39.5 kg/kg、25.8 kg/kg,表观利用率为24.8%、24.3%、13.0%,生理利用率为152.3 kg/kg、218.6 kg/kg、229.1kg/kg,肥料贡献率为13.8 %、21.6%、17.4%,地力贡献率为86.2 %、78.3%、82.6%。分析肥料利用率分布频率可以看出,磷肥表观利用率<20%的试验样本和钾肥表观利用率<30%的试验样本均占总样本的80%以上,表明目前试验条件下各类蔬菜的磷钾肥利用率较低,生产上需同时解决蔬菜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提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西北旱地春玉米种植区磷肥过量施用,磷肥利用效率偏低。本研究旨在探究春玉米磷肥减施的可行性以及实现磷素高效利用的优化施肥方式,以期为该地区春玉米磷肥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方法】  在西北典型雨养农业区设置3年的定位田间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 (CK,不施磷肥)、农户模式 (FP,磷用量P2O5 120 kg/hm2,撒施)、减磷撒施 (RP,磷用量P2O5 70 kg/hm2,撒施)、减磷条施 (BF,磷用量P2O5 70 kg/hm2,条施)、硫酸铵模式 (SA,采用硫酸铵氮肥替代尿素氮肥,其他同减磷撒施处理)。在玉米四叶期、五叶期以及成熟期采集植物和土壤样品 (根际土和非根际土),测定玉米根系、地上部生物量及其磷含量,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pH、有效磷、丛枝菌根侵染率,并采用WinRHIZO根系扫描系统测定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等指标。  【结果】  三年试验结果表明,RP、BF、SA处理玉米籽粒产量、生物量与FP处理无显著差异 (P > 0.05),但磷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平均增幅68.0%。RP、BF、SA处理成熟期玉米籽粒磷含量较FP处理降低7.1%~12.9%,磷累积量降低了8.8%~17.0%,其中RP和BF处理降低幅度达到显著水平,但SA处理籽粒磷含量和磷累积量与FP处理相当。与FP处理相比,RP和SA的磷肥回收利用率均有提高,其中SA处理显著提高7.2个百分点;RP、BF、SA处理均有促进春玉米苗期根系生长的趋势,其中SA处理根长、根表面积以及细根长 (直径小于0.50 mm) 分别提高13.9%~37.9%、8.6%~46.1%、12.2%~43.0%。此外,与FP处理相比,RP和SA处理提高了玉米苗期根系丛枝菌根侵染率,增幅在16.2%~21.7%;SA处理非根际土碱性酶活性有增加趋势,五叶期差异达显著水平,BF处理非根际土有效磷含量提高了18.8%~56.3%。  【结论】  在西北旱地春玉米种植区,磷肥施用量由现在的P2O5 120 kg/hm2减少至70~75 kg/hm2仍可保证玉米稳产。在此基础上,用生理酸性肥料硫酸铵代替尿素可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以及丛枝菌根侵染,促进玉米对磷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8.
灌溉定额分配及水磷耦合对滴灌苜蓿生长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定额分配及水磷耦合对滴灌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规律的影响。【方法】设3种灌溉梯度,分别为:5 250 m~3/hm~2(W_1)、6 000 m~3/hm~2(W_2)、6 750 m~3/hm~2(W_3),在灌水量为6 000m~3/hm~2(W_2)下,设3种灌溉定额分配模式:(1)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35%+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65%(F_1)、(2)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50%+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50%(F_2)、(3)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65%+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35%(F_3)。在三种灌溉梯度下分别设3种施磷模式为:施P_2O_550 kg/hm~2(P_1)、100 kg/hm~2(P_2)、150 kg/hm~2(P_3)。【结果】不同灌溉定额分配条件下,各茬次F_2处理苜蓿植株达到最快生长速率的天数最少为17~18 d,F_1处理苜蓿生物量的增长空间最大,且受灌溉定额分配的影响最小;不同水磷耦合条件下,各茬次W_3P_2处理苜蓿植株达到最快生长速率的天数最少为15~16 d,W_1P_3处理、W_2P_3处理、W_3P_3处理苜蓿生物量的增长空间最大,W_3P_3处理受水磷影响最小。【结论】在苜蓿达到最大生长速率15~18 d时进行水肥管理效果最佳,且刈割前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35%,刈割后灌溉本茬次总灌水量的65%,以及适宜灌溉量(6 000 m~3/hm~2)与施磷量(P_2O_5100 kg/hm~2)的有效耦合,均有利于建植第二年滴灌苜蓿生长潜力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大豆遮复光后干物质与磷素的积累对磷肥的响应特征。在盆栽条件下,设置4个磷肥用量[0mg·kg~(-1)(P0)、75mg·kg~(-1)(P1)、125mg·kg~(-1)(P2)、175mg·kg~(-1)(P3)]和2种光照条件[自然光(L1)和遮光(L2)],以‘中黄61’为试验材料,研究苗期遮复光后,不同磷用量大豆干物质及磷素积累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苗期遮复光后,在磷肥用量0~125mg·kg~(-1)时,随施磷量的增加,干物质及磷素的积累量、积累最大速率(Rmax)、最大时的生长量(Amax)均增加。增施磷肥可提高干物质及磷素在整个生育期的积累速率。干物质与磷素积累各阶段的积累量在施磷量为125mg·kg~(-1)时达最大。籽粒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在P2处理达最大,且增施磷肥在L2环境下对籽粒的贡献更大。大豆籽粒产量与干物质及磷素积累的Rmax、Rmean、Amax、各阶段的积累量均呈显著相关。可见,适量增施磷肥可缓解大豆苗期弱光胁迫对大豆磷素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促进大豆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中国农牧交错带燕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土壤有效养分丰缺分级改良方案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中国农牧交错带燕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牧交错带燕麦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45、27~45、16~27、9~16、5.5~9、3.5~5.5、2.0~3.5、2.0 mg/kg。当磷肥当季利用率20%、目标产量1.5~6.0 t/hm~2时,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8级的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8~30、15~60、23~90、30~120、38~150、45~180、53~21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