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5篇
  8篇
综合类   275篇
农作物   7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空捕虫网在稻白背飞虱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应用高空捕虫网、灯光诱测和田间系统调查3种测报方法对北京地区稻白背飞虱监测比较表明,高空捕虫网可及时反映白背飞虱迁入动态,1995年高空网与灯光诱测在同日发现白背飞虱迁入,较田间系统调查早2d;1996年高空网较田间系统调查早3d;对迁入高峰期3种方法监测结果基本吻合。试验表明应用高空网监测北京地区稻白背飞虱迁入动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嫩绿粘虫板对水稻稻飞虱成虫诱集监测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嫩绿粘虫板和灯光诱集2种方法对水稻稻飞虱成虫进行同地对比诱集监测。结果表明, 嫩绿粘虫板对3种飞虱总体、白背飞虱和褐飞虱诱集量与测报灯之间无显著差异, 其诱虫趋势与测报灯诱虫趋势基本同步或趋于一致。嫩绿粘虫板对水稻生长前中期白背飞虱迁入峰的监测优于测报灯, 表现为迁入高峰期诱虫量多和峰形明显。嫩绿粘虫板对灰飞虱诱虫量与测报灯诱虫量有明显差异, 诱虫峰次少于测报灯, 监测效果次于测报灯。气象因子、非靶标昆虫等对嫩绿粘虫板诱测无不利影响。运用嫩绿粘虫板可在非灯诱区监测点监测迁飞性白背飞虱。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田间水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和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索线虫科线虫的寄生动态及防控效果,于2013—2015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通过田间调查和线虫罩笼法研究了索线虫科线虫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寄生动态以及优势种长沙多索线虫Agamermis changshaensis Bao,Luo et Luo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在长沙市,索线虫科线虫寄生白背飞虱始见期为6月底至7月初,1个月后出现高峰期,基本与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期同步;对褐飞虱寄生高峰期早稻多发生在7月中下旬,而晚稻在8月底至9月中旬。索线虫科线虫对白背飞虱雌虫、高龄若虫和雄虫最高寄生率分别为16.95%、14.81%和7.69%;而对褐飞虱雌虫、高龄若虫和雄虫最高寄生率分别为43.33%、20.93%和11.63%。2014年和2015年罩笼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45 d长沙多索线虫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分别为36.11%和33.19%。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多索线虫可以作为水稻稻飞虱绿色防控的一种重要辅助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新发生的病毒病,主要通过白背飞虱传播.广西迁入性白背飞虱数量大,4月13日~6月23日样本检测,带毒率最高达80%.平均带毒率8.18%.白背飞虱带毒情况及发生数量成为广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广西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情况进行了小结,提出加强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做好南方水稻黑条...  相似文献   
5.
研究5%烯啶虫胺超低容量液剂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烯啶虫胺超低容量液剂1 200~2 400 m L/hm2对白背飞虱具有良好的田间控制效果,药后1~3 d防效为29.97%~73.13%,药后7 d防效为90.59%~93.18%,药后14 d防效为88.99%~92.02%,与生产常用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的速效性和最高防效相当,而持效性更好,可供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省川南稻区每年均有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发生和危害,一般年份表现为6月迁入,7~8月份造成危害.但是,近段时间白背飞虱已在泸州、宜宾、自贡、广安和达州等地大面积危害,其迁入时间早、灯下虫量大、危害面积广、田间危害重,为近20年来罕见. 一、稻飞虱的发生 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成虫、若虫主要群聚在水稻下、中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危害,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刚发生时很容易使人疏忽,等到人们发现稻株萎黄时已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要密切注意稻飞虱动向,尽量在其发生危害之初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而准确识别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则是进行有效防治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水稻抗白背飞虱新基因Wbph6(t)的定位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应用由90个株系组成的TN1/鬼衣谷F3群体,分析了水稻抗白背飞虱新基因Wbph6 (t)与DNA标记的连锁关系。应用隐性极端群体法,将[WTBX][STBX]Wbph6[WTBZ][STBZ](t)定位于第11染色体短臂,与SSLP 标记RM167的遗传距离为21.2 cM。  相似文献   
8.
白背飞虱爆发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淮稻区白背飞虱呈迁入代至主害代的爆发型相,发生程度为基数决定型。根据白背飞虱历年田间系统调查资料和灯下虫量的逐步回归分析,证明江淮稻区主害代(2代)发生程度与迁入峰后7月15日白背飞虱总虫量显著相关(R2=0.7107),并分别建立白背飞虱预警指标。以为害损失5%以下为标准,主害代高峰期虫量为15头/穴,比原防治指标稍宽。由此提出病虫兼治的防治对策和技术规范,比原传统方法少用药1次。  相似文献   
9.
墨西哥政府补贴助农 抵御市场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 《北京农业》2006,(9):44-44
由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的水稻抗白背飞虱新基因日前被国际植物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Wbph6。这是我国水稻抗白背飞虱研究领域在国际上注册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10.
机插稻白背飞虱种群自然消长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搞好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和白背飞虱的防治,2006年特进行了机插稻白背飞虱种群自然消长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机插稻白背飞虱种群自然消长动态呈季节性单峰型消长,前中期虫量偏高,主害代发生偏重。运用晒田等农业措施和合理应用天敌,可有效减轻白背飞虱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促进“绿色植保”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