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9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64篇
林业   420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15篇
  108篇
综合类   640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192篇
园艺   84篇
植物保护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田边界植物多样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集约化和城市化导致农业景观重要生境发生巨大变化,农田野生动植物数量下降。农田边界作为农业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丰富的物种组成,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具有重要的景观价值。本研究对农业生态系统农田边界植物多样性进行阐述,论述了影响农田边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和生态服务功能。综述研究显示,农田边界具有类型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植物功能类型多样性及时空结构多样性特征;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农田边界结构、农田边界管理、周边土地利用影响以及景观结构特征的影响4个方面;农田边界生态功能包括生产、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景观美学功能等;最后总结了不同类型农田边界生态植被营建模式与优化途径,对中国农田边界植被管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7年3—5月,采用样线法与定位观察法对哈尔滨市内啄木鸟的生境偏好选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啄木鸟倾向于在混交林中觅食,高于对纯落叶松林的选择;在混交林中觅食,倾向于选择胸径大、有杨柳分布的斑块;倾向于在人为影响较小,且视野较为开阔的树林中觅食,取食位置大多向阳。取食高度集中在6~9 m(拾取24.3%,啄取20.7%)与9~12 m(拾取35.6%,啄取28.9%)。同时,车流声和扩音器等人为噪声对啄木鸟生境选择有明显影响,但装修等分贝较小的噪声影响不大。此外,不同性别的啄木鸟对生境偏好无显著差异。通过探究环境因子对啄木鸟生境选择的影响,为啄木鸟保护提供了有效理论依据,对城市啄木鸟保护和生物防治初步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非耕作生境是农业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辽宁省昌图县为例,选取了20个非耕作生境比例为0~50%的网格(1 km?1 km)为样区,采用典型样地法对调查区域内农业景观中的林地、田间路、草地、沟渠、果园5类主要非耕作生境中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探讨不同非耕作生境类型和比例中植物多样性及其与景观异质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非耕作生境比例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先增加后减小,在20%~30%时达到峰值;非耕作生境比例在0~40%范围内时,植物物种丰富度同样呈现先增加后减小,且在20%~30%时达到峰值;非耕作生境比例高于40%时,植物物种丰富度再次出现峰值且高于20%~30%。随着非耕作生境比例的增加,农业景观香浓多样性、香浓均匀度指数和景观斑块形状复杂程度逐渐增加,蔓延度恰好相反。不同生境中重要值最高的均为禾本科植物,但植物种不同;优势种优势度为果园沟渠草地田间路林地。果园、草地和沟渠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林地和田间路,丰富度指数为草地林地沟渠果园田间路,且草地、果园和田间路的不同调查区域间植物群落指数存在较大的变异性。草地、果园、沟渠、田间路和林地中景观异质性与物种多样性相关性顺次降低。研究结论表明,东北平原典型玉米种植区农业景观中,最适宜非耕作生境比例为20%~30%;非耕作生境中林地、沟渠对物种多样性维持、湿生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积极作用;不同生境干扰类型和方式不同,景观异质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相关性程度也不同。在今后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综合考虑非耕作生境的类型和比例,干扰的类型和方式等多种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及农业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燕山北部山地不同生境水曲柳幼树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水曲柳幼树在燕山北部山地的生长状况,以及生境对水曲柳幼树生长的影响,对林间空地、高密度林冠下、低密度林冠下和裸地4种不同生境下水曲柳幼树生长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林间空地生境中,水曲柳幼树的地径和树高最大,在高密度林冠下和裸地生境中较低;造林后第2年第、第3年树高生长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林间空地低密度林冠下高密度林冠下裸地;树高生长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此得出结论,林间空地最适宜水曲柳幼树的生长,水曲柳在冀北山地生长状况良好,可在当地进行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5.
6.
东北岩高兰具药用价值,其生长缓慢,在我国分布区域狭窄,属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目前,国内外几乎没有围绕其生长特性方面展开的研究。以东北岩高兰为研究对象,将其新生枝分为延长枝、簇生枝以及腋生枝3种类型,比较不同类型东北岩高兰新生枝在石隙、林缘、疏林3种生境下的比例、长度、粗度、叶性状及生物量特征,初步探究其对3种生境的响应,为今后的培育与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生境(石隙、林缘、疏林)下,延长枝与簇生枝是东北岩高兰新生枝最常见的类型,簇生枝中SP=2与SP=3最常见;林缘与石隙产生新生枝较疏林少,石隙叶面积及叶长宽比最大,花芽生物量最大,枝生物量较疏林小,有性繁殖能力更强;疏林产生新生枝较多,无性繁殖能力较强;不同生境且不同类型新生枝间平均长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疏林下其延长枝粗度显著大于林缘与石隙,且延长枝与簇生枝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生境选择是动物对环境行为适应的重要内容,生境丧失或片段化是目前大多数濒于灭绝的脊椎动物所面临的基本威胁。目前,针对高黎贡山地区羚牛的生态研究仍然较少,以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龙江流域的羚牛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境选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羚牛对硝塘的利用强度最高,其次为针阔混交林、竹林、草甸和落叶阔叶林;2)离硝塘的距离是影响羚牛生境利用强度的重要因子,其次为海拔梯度和平均海拔,离公路、水源和人便道的距离对羚牛生境利用强度影响不显著;3)研究区域设置的红外相机在硝塘中拍摄到的照片和视频最多,其次为针阔混交林,竹林、草甸和落叶阔叶林,再次验证了直接观察和痕迹观察的结果。因此,保护好独龙江流域的羚牛关键在于保护好硝塘以及附近连片的森林植被。  相似文献   
8.
北京昌平区农业景观野生蜂多样性的时空动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生境质量的下降和生境丧失,野生蜂多样性急剧下降,严重威胁传粉服务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揭示野生蜂在农业景观镶嵌体中的时空分布格局及不同生境对野生蜂保护的重要性,本研究于2016年4—9月采用网捕法调查了北京昌平农业景观4种主要生境类型(人工林、自然灌木林、荒草地和桃园)中的野生蜂,分析不同生境类型中野生蜂多样性及其时间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野生蜂及其中的大体长蜂和独居蜂的物种数和个体数,以及中体长蜂的个体数均在自然灌木林中最高,人工林中小体长蜂个体数最多,野生蜂总个体数和总物种数均在桃园中最低。在不同月份,所有功能群野生蜂均在自然或半自然生境中最高,5月桃园中最低,原因可能与桃园中对地表杂草的集约化管理有关。多度最大的4个优势物种依次为黄胸彩带蜂、铜色隧蜂、黄芦蜂和隧淡脉隧蜂,其在生境间的时间动态特征不同。调查的4种生境均为野生蜂提供了可利用资源,但自然生境和半自然生境的作用更大;其中,自然灌木林维持了较多具有较高潜在传粉效率的中体长和大体长野生蜂,具有更高的保护价值。为了促进该地区农业景观中不同功能群野生蜂多样性及传粉服务,需提高生境类型的多样性,同时在野生蜂活动高峰季节采取低集约化的生境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长白山区茖葱种质资源分布状况,对长白山区4个种源地5个不同茖葱材料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物候特性、生境与营养品质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长白山区茖葱多生长在海拔500 m以上的冷凉阴湿山坡、林下、林缘及沟渠边等地,对空气湿度、土壤水分与林分郁闭度有一定要求,其物候期也较早.(2)5个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与物候特性存在差异,东丰材料与敦化宽叶材料可归为宽叶型材料,而敦化窄叶材料、安图材料与汪清材料可归为窄叶型材料.(3)宽叶型材料有较高的营养物质含量,而窄叶型材料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较低.(4)不同材料的生长状况、物候期与营养品质也受其各自生境差异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人工栽培与迁地保存时,既要选取较适合仿生栽培的种源(材料),也应创造尽量接近原始生境的栽培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边缘关键天然固沙植物沙拐枣为研究对象,对流动沙丘、固定沙丘不同生境的沙拐枣种群扩张特征进行调查,旨在更全面地认识其种群扩张特征和对干旱高温环境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沙丘不同生境,沙拐枣种群扩张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在流动沙丘,丘间低地和过渡带以有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为辅;迎风坡和背风坡以无性繁殖为主;而随着流动沙丘固定,种群以有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数量和所占比重显著下降,并导致种群数量下降。(2)不同生境中沙拐枣种群密度与年龄均呈显著负相关,种群以幼龄苗为主,种群最大年龄出现在丘间低地,为36龄。(3)流动沙丘不同生境根状茎主要为2年生,多年生根状茎长度较短;而固定沙丘不同生境根状茎年龄结构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