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4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299篇
林业   472篇
农学   402篇
基础科学   644篇
  555篇
综合类   3204篇
农作物   290篇
水产渔业   312篇
畜牧兽医   1920篇
园艺   448篇
植物保护   1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61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450篇
  2013年   469篇
  2012年   559篇
  2011年   521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596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418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新疆机采棉加工工艺在清理杂质的同时对棉花品质的影响,围绕典型的新疆机采棉加工工艺,从4道籽棉清理前后、轧花前后、3道皮棉清理前后等环节取样、测试,探讨棉花品质指标(含杂率、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在新疆机采棉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含杂率与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之间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疆机采棉加工工艺在清理杂质的同时,降低了棉纤维的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其中含杂率与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相关极显著。认为:以此定量分析为参考依据,结合各地机采棉品质特征调整新疆机采棉加工工艺,增加籽棉清理道次,适当减少皮棉清理道次,可在保证杂质清理效果的同时,提高棉花品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领域的食品真实性鉴定和产地溯源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稳定同位素技术成为食品真实性鉴定和产地溯源方面强有力的分析手段,并具有可追溯性、绿色、无放射性、易操作等特点.在植物源性食品安全领域,通过稳定同位素技术获取的同位素指纹主要集中于C、N、H、O、S同位素.作为轻同位素,C、N、H、O、S同位素主要通过同位素比率质谱(IRMS)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介绍基于IRMS的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原理、分类,重点回顾IRMS在植物源性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食品的掺假鉴别、有机食品的鉴定和食品产地溯源3个方面,旨在推动同位素食品安全数据库的建立,促进同位素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钙磷比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性能、血清生化、矿物质沉积和能量代谢的影响,配制5种等氮等脂(46%粗蛋白和7%粗脂肪)钙磷比分别为1.00∶2.00、1.00∶1.50、1.00∶1.00、1.00∶0.75和1.00∶0.50的实验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为(12.82±0.37) g的梭子蟹1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钙磷比为1.00∶1.00和1.00∶0.75的饲料,其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显著高于其他组。钙磷比为1.00∶0.50饲料组幼蟹血淋巴的谷草转氨酶(GOT)显著高于其他组,碱性磷酸酶(AKP)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随着饲料钙磷比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幼蟹肝胰腺、肌肉和甲壳中的磷含量随着钙磷比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且钙磷比1.00∶2.00组幼蟹磷含量显著高于1.00∶0.50组。钙磷比1.00∶1.50和1.00∶1.00组幼蟹肝胰腺AT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幼蟹肝胰腺己糖激酶(HK)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随饲料钙磷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钙磷比为1时,梭子蟹肝胰腺的HK和SDH酶活性最高。此外,钙磷比1.00∶1.00组显著上调了梭子蟹肝胰腺电子传递链相关基因(nd1、sdhc、cytb和coxⅡ)的表达水平,当钙磷比为1.00∶0.75时,显著上调了幼蟹肝胰腺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基因(ATPase6、sirt3和nrf1)的表达量。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模型得到梭子蟹最适钙磷比为1.06~1.26,在此范围内能促进三疣梭子蟹幼蟹的生长、维持组织的最适磷沉积以及很好地促进能量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9年国家农业部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行动项目建设要求,在庐江县白山镇开展了6个单季粳型杂交稻品种(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嘉优5号、申优26及天协一号等3个粳型杂交稻品种生物与经济性状、产量与效益均表现较好,可继续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温室春季辣椒间套作西瓜、豇豆绿色高效栽培模式下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育苗、定植前准备、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的内容.结果表明,温室春季辣椒间套作西瓜、豇豆绿色高效栽培模式的应用,可以高效利用土地,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总结出了适合吐鲁番温室春季辣椒间套作西瓜、豇豆绿色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平均纯收入为371730元/hm2,比单作辣椒增收106560元/hm2,增收40.19%,二者呈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滴灌方式对滨海盐碱地土壤剖面盐分变化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以天津滨海盐碱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常规滴灌(CI)和膜下滴灌(FI)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滴灌方式下土壤剖面Ca2+、Mg2+、Na+、K+、SAR和K+/Na+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灌水后CI和FI处理0-60cm土层土壤Ca2+、Mg2+和Na+浓度显著降低;降雨后CI处理0~20 cm土层土壤Na+浓度、SAR和20-60cm土层土壤Mg2+浓度显著降低;水分重分布过程中,0~20 cm土层土壤Ca2+、Mg2+和Na+浓度表现出CI>FI处理,而K+/Na+则表现出CI相似文献   
7.
采用菌丝体生长速率抑制法和盆栽喷雾法测定特比萘酚和盐酸特比萘酚对16种植物病原菌的离体杀菌活性及其对9种植物病害的盆栽防效。结果表明,特比萘酚和盐酸特比萘酚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其中特比萘酚对8种真菌(山茶灰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玉蜀黍赤霉病菌、茄链格孢病菌、火龙果溃疡病菌、香蕉炭疽病菌、橡胶炭疽病菌和冬瓜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强,8种真菌的EC50为0.03~0.24 mg·L?1,盐酸特比萘酚对山茶灰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玉蜀黍赤霉病菌、茄链格孢病菌和火龙果溃疡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强,EC50为0.03~0.22 mg·L?1。盆栽活体实验结果表明,特比萘酚和盐酸特比萘酚对多种农作物真菌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浓度为100 mg·L?1时均能100%控制豇豆白粉病;在浓度为400 mg·L?1时均能够有效抑制水稻纹枯病、小麦白粉病、黄瓜靶斑病、黄瓜白粉病和玉米大斑病,防效达到90%~100%。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油蒿的种子大小和比叶面积对不同增雨处理的响应,探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油蒿植物功能性状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机制和演变趋势。【方法】根据内蒙古磴口县多年平均降水量,在植物生长季5—9月设计4个增雨梯度(25%,50%,75%和100%),对天然油蒿灌丛进行增雨试验,利用Winseedle种子和针叶图象分析软件系统,对比了油蒿种子表型形态特征和比叶面积对降水增多的响应,同时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油蒿种子大小与比叶面积的关系。【结果】不同增雨量对油蒿种子长度、宽度、体积、表面积及千粒重均有显著影响,在100%增雨处理下种子各性状指标达到最小值,其中种子宽度、体积、表面积与增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长度和千粒重与增雨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种子长宽比与增雨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不同增雨量对油蒿比叶面积的影响差异性显著(P<0.05),且随着雨量的增加,比叶面积不断增大。种子大小与比叶面积呈负相关关系,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降水增加后油蒿种子会先增加后减小来适应环境变化,通过油蒿种子、比叶面积两大植物功能性状组合对增雨量处理响应的研究体现了荒漠植物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生存策略和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9.
研究多种缺素培养条件下,晋绿豆8号、晋豆19和小红芸豆等3种豆科植物表现出的营养缺乏症状和生理特性变化,为大田栽培的营养诊断和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溶液培养法,设全素与缺氮、磷、钾、钙、镁、硫、铁8个处理组,培养期间每天对植株表型进行实时观察且每7 d测量植株的鲜质量,培养结束时测定并计算各植株的根冠比、根系活力、生长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3种豆科植物的幼苗在缺素培养条件下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顺序有一定差异;同种植物幼苗在不同缺素条件下的敏感性及反应程度均不同,不同植物幼苗在同种缺素条件下的反应也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表现较为相似;缺素培养7 d后缺素植株普遍较全素植株生长缓慢,第28天时生长基本停滞;全素培养时植株高大,叶片大而鲜绿,挺立,腋芽生长明显;不同缺素培养的植株,总体较为矮小、叶片较小而薄、叶色发黄或深绿,而且萎蔫下垂,腋芽生长不明显,此外还表现出一些特殊的缺素症状。对比3种豆科植物幼苗的根冠比可知,三者均是缺氮处理的根冠比最大,全素处理的最小,缺硫、缺钾的仅大于全素处理。缺素处理对3种豆科植物的幼苗生长速率影响极显著;晋绿豆8号幼苗的生长速率对氮、磷、钾、镁较为敏感,缺钾植株的生长速率最小;晋豆19幼苗的生长速率对氮、钙、铁、镁较为敏感,缺钙植株的生长速率最小;小红芸豆幼苗的生长速率对氮、磷、钾、钙较为敏感,缺氮植株的生长速率最小。缺素处理对3种豆科植物的幼苗根系活力均有显著影响;晋绿豆8号幼苗的根系活力对氮、镁、硫较为敏感,晋豆19幼苗的根系活力对氮、磷、铁较为敏感,小红芸豆幼苗的根系活力对氮、硫、铁较为敏感,三者均对氮的敏感性最强,即缺氮植株的根系活力最小。缺素处理对3种豆科植物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影响极显著,其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对氮、镁、硫较为敏感,对氮的敏感性最强,即缺氮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最小,而全素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传统食用菌产业生态补偿演化博弈模型演化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食用菌产业生态补偿演化博弈模型。依据食用菌产业实际情况,界定食用菌产业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引入投入产出方法,以此为基础,构建食用菌产业生态补偿演化博弈模型。以模型为工具,计算模型平衡点,并演化博弈食用菌产业生态补偿情况。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演化博弈模型相比,构建的食用菌产业生态补偿演化博弈模型极大的提升了演化稳定性,表现出了良好的演化博弈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