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93篇
农学   83篇
基础科学   18篇
  19篇
综合类   633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93篇
植物保护   9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3种生菜品种为试材,在福建省海峡现代农业示范园温室内开展了3次栽培试验,每隔1~3 d,采集生菜的生长指标.根据生菜对温度的响应,以有效积温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方程构建生菜NFT栽培生长模型.建立了生菜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株高、叶片数、总叶面积等模型,以期探明营养液膜栽培技术(NFT)栽培的生菜生长模型.结果 表明:模拟模型的曲线决定系数范围在0.869~0.984,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基于1∶1直线的决定系数范围在0.965~0.992,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株高、叶片数、总叶面积的RMSE最大值分别为6.52 g、0.66 g、6.50g、0.16 g、2.13 cm、1.11叶、200.09 cm2,模型预测效果较好.最后,用最大叶叶长和叶宽的乘积为自变量,建立了最大叶叶面积及单株总叶面积非破坏性估测模型,模型精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温度下稻螟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寄生潜能。【方法】分别在15℃、20℃、25℃、30℃、33℃下,编制了吉林稻螟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生命表,根据不同温度下稻螟赤眼蜂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计算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世代有效积温,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发育速率进行拟合。【结果】稻螟赤眼蜂平均单雌寄生米蛾卵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0℃时最高,达29.75粒,除与25℃下无显著差异外,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雌蜂平均寿命随温度升高而下降,15℃时寿命显著长于其他温度,当温度高于30℃时,其寿命均短于0.82d;25℃时,稻螟赤眼蜂羽化率最高,达98.14%;15℃时,羽化率最低,只有67.96%。稻螟赤眼蜂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线性关系,其发育起点温度为11.49℃,世代有效积温为131.39℃·d。【结论】利用米蛾卵繁殖稻螟赤眼蜂时,温度对其有显著影响,综合生命表参数、单雌寄生米蛾卵数、雌蜂寿命、羽化率等指标,提高利用米蛾卵工厂化繁殖稻螟赤眼蜂的最佳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3.
基于有效积温的中国水稻生长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有效积温是指作物生长至某一生育阶段所需要积累的有效温度,是反映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影响的主要指标,研究有效积温对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有效积温作为气象因子,收集中国气象数据网中的气象数据和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中的水稻生长数据,建立了描述水稻生长过程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普适Logistic模型,并研究了水稻最大叶面积指数与最大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及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效积温为1000℃左右时,水稻叶面积指数最大,且此时干物质增长速率最大;水稻最大叶面积指数与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之间表现为线性关系;最大叶面积指数和收获指数、降水量之间为二次抛物线关系,当降水量为670.5 mm时,最大叶面积指数为7.93,对应的水稻收获指数达到最大值0.50。该研究对于构建其他作物的生长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同温度下褐带卷蛾茧蜂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温度对褐带卷蛾茧蜂Bracon adoxophyesi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研究了该蜂在6种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褐带卷蛾茧蜂各虫态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36℃下产卵前期略高于32℃下的产卵前期,说明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均不利于卵巢发育。随温度降低,其世代历期显著延长,说明低温会显著抑制该蜂发育。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该寄生蜂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高于其他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在24℃下单雌产卵量最高,为619.86粒,16℃和36℃下的产卵量最低,分别为139.60粒和154.43粒。在24、28和32℃时,其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01.78、74.25和73.41,在36℃和16℃时,其种群趋势指数较低,说明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均不利于其种群繁殖,且低温的影响大于高温。在24~32℃下,褐带卷蛾茧蜂的种群趋势指数较高,说明24~32℃是适宜该寄生蜂种群增长的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5.
基于1961—2015年历史气象数据及不同排放背景下(RCP 2. 6,RCP 4. 5,RCP 8. 5) 2016—2099年气象预估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空间插值法和小波分析法分析了贵州省烤烟种植大田生育期有效积温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 1961—2015年,贵州省烤烟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以及总生长期的有效积温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各阶段及总生长期有效积温变化空间格局存在差异。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以及总生长期的有效积温变化主周期分别为22,29,28和29 a。2) 2016—2099年间,除RCP 2. 6背景下成熟期外,其他背景下各阶段及总生长期的烤烟有效积温均呈上升趋势。除RCP 8. 5背景下外,各背景下各阶段及总生长期的烤烟有效积温变化空间格局较为接近。各背景下有效积温变化主周期均为56 a。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温度对内蒙古地区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卵发育影响,测定20,25,30℃下双条杉天牛卵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20℃时卵的发育历期极显著长于25,30℃下卵的发育历期,25℃与30℃下卵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用有效积温法则中"最小二乘法",得出双条杉天牛卵的发育起点温度(C)为(14.99±5.06)℃,有效积温(K)为(51.86±4.62)度·日,并建立双条杉天牛卵的发育历期预测模型。结果可为预测内蒙古地区双条杉天牛卵的孵化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辽地区美国白蛾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通辽地区2016-2019年气温的调查统计得知:超过10℃的天数主要集中在3-11月,分别为174天、176天、182天、175天;超过10℃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 728.1日度、1 743.9日度、1 761.4日度、1 731.1日度;根据美国白蛾完成1个世代所需要的有效积温可知,发生代数分别为1.95代、1.97代、1.99代、1.96代;故通辽地区属于2代区。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粮食生产与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影响很大,分析积温变化特征可为种植业布局、农情测报、防灾减灾及气候区划等提供决策依据,对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据山西109个气象站1979—2016年间气温日均值资料和SRTM3 DEM数字高程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线性回归模型、IDW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和三维分析建模工具,内插到100 m×100 m的小网格上,进行热量资源分布精细化模拟,绘制出山西积温分布图,分析日均气温≥10℃的有效积温及其持续日数和起止时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8 a来,山西≥10℃积温平均为3 252.3℃,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气候倾向率为154.9℃/10 a;持续日数增加,平均为192.7 d;变化周期为6~8 a,且在1997年前后出现由冷到暖的突变;≥10℃积温及其持续日数均呈波浪上升趋势,最长和最短日数距平均值分别为19.76、-9.6 d;2 500℃以上积温区明显增加,积温带向东北方向推移;积温及持续日数由西南向东北递减,随海拔增加递减。  相似文献   
9.
10.
温度是影响蝗虫滞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明确有效积温对东亚飞蝗卵滞育的影响,本文设置6个有效积温梯度处理饲养2代飞蝗,结果表明544.3、662.2、678.8、760.2、840.0、843.5日度处理下蝗卵滞育率为73.1%、58.6%、48.6%、12.1%、0、0;越冬蝗卵部分滞育,滞育率(D)与越冬前卵期有效积温(Y)负相关,D=-0.719Y+82.75,R2=0.774,Y≥115.1日度时蝗卵全部孵化。进一步分析越冬前不同温度积累有效积温对蝗卵滞育影响,结果表明27℃以上有效积温(E)对滞育率(D)影响最显著,呈线性负相关,D=-0.058E+0.732,R2=0.967。越冬蝗卵经历负积温(X)越小,滞育率(D)越低,呈线性负相关:D=-0.155ln(|X|)+1.136,R2=0.970。本文明确了不同时期越冬蝗卵滞育率与有效积温关系,为飞蝗发生期、发生量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