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6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97篇
林业   468篇
农学   143篇
基础科学   26篇
  23篇
综合类   1656篇
农作物   80篇
水产渔业   284篇
畜牧兽医   1123篇
园艺   352篇
植物保护   37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13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0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6篇
  195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黑水虻幼虫与收集、输送、分离等机械工作部件间发生碰撞时的碰撞模型,基于黑水虻幼虫生物特性,应用Hertz弹性碰撞理论推导了黑水虻幼虫碰撞过程动力学方程,结合运动学方程原理构建了黑水虻幼虫恢复系数的测定装置并进行了黑水虻幼虫恢复系数测定试验。试验针对第5龄期的黑水虻幼虫,采用L16(44×23)混合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碰撞材料、材料厚度、下落高度、碰撞角、跌落方向、含水率等因素对黑水虻幼虫恢复系数的影响,然后对碰撞材料、材料厚度、下落高度、碰撞角、跌落方向进行单因素试验,并获得了材料厚度、下落高度、碰撞角对恢复系数的影响规律与回归方程,且方程的决定系数均不小于0.9427。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黑水虻幼虫恢复系数的因素影响由大到小为:碰撞材料、下落高度、碰撞角、跌落方向、碰撞材料厚度、含水率,其中含水率对恢复系数影响不显著。单因素试验结果可得:黑水虻幼虫与Q235钢、铝合金、有机玻璃、橡胶等碰撞材料间的恢复系数依次降低,随下落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材料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恢复系数随碰撞角的增大而整体呈增大趋势,且横向跌落方向大于纵向跌落方向。该文研究结果可为黑水虻幼虫收集、输送、分离等机械相关工作部件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浸泡幼果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及其两元复配组合对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毒力, 并将筛选出的增效组合在田间进行防效验证。结果表明, 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呋虫胺、噻虫嗪和溴氰虫酰胺对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691、4.883、5.350、10.326、13.966和27.942 mg/L。两元复配组合中, 阿维菌素与呋虫胺复配组合(8∶1、2∶1、1∶1、1∶2和1∶4)、呋虫胺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组合(1∶4、1∶2、1∶1、2∶1和4∶1)、阿维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组合(4∶1、1∶1和1∶4)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与呋虫胺复配组合(1∶4)具有增效作用。在梨小食心虫暴发为害年份、于梨果不同发育阶段进行田间防效验证, 阿维菌素与呋虫胺1∶4(12.5 mg/kg+50 mg/kg)、呋虫胺与氯虫苯甲酰胺2∶1(25 mg/kg+12.5 mg/kg)和阿维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1∶1(12.5 mg/kg+12.5 mg/kg)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效分别为75.02%~94.81%、50.04%~89.15%和42.90%~90.57%, 其中, 阿维菌素与呋虫胺(1∶4)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安徽省潜山市监测数据实证分析表明,降雨对于马尾松毛虫发生量的影响线性关系不明显,但非线性关系很明显,其中基于多层感知器分析结果表明,第1、2龄降雨量(mm)自变量重要性值为0.867,规范化后的重要性值分别为100.0%。因此,第1、2龄降雨量(mm)可以作为马尾松毛虫精细化预报建模主要因子之一,对马尾松毛虫进行预报,实现马尾松毛虫灾害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草地贪夜蛾幼虫龄期对自相残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群体饲养下草地贪夜蛾幼虫在不同龄期的自相残杀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密度(5、10、20头/瓶和30头/瓶)下,不同龄期的幼虫自相残杀率差异显著,不同密度下的自相残杀行为主要集中在5龄幼虫,其自相残杀率均在5龄第2天时最高,在5、10、20和30头/瓶中分别为(14.34±3.28)%、(17.94±3.26)%、(18.21±3.47)%和(27.05±5.52)%,幼虫在5龄前的自相残杀行为并不明显。进一步测定发现,相同数量的4龄和5龄幼虫混合后在3种密度(4、10和20头/瓶)下的自相残杀率无显著差异(F=2.29,df=2,P>0.05),但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死亡的4龄幼虫占总死亡个体的比例升高,而死亡的5龄幼虫所占比例下降。这说明草地贪夜蛾同一龄期的幼虫自相残杀行为具有明显的龄期依赖性,自相残杀行为主要发生在高龄幼虫间。低龄和高龄幼虫同时存在时低龄幼虫被残杀的比例较高。试验结果对于草地贪夜蛾的室内大量饲养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幼虫粪便的主要营养成分,评价其营养价值。  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测定金银花尺蠖幼虫粪便主要营养成分质量分数,分析金银花尺蠖幼虫粪便的氨基酸分、必需氨基酸指数(IEAA)、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并与常见虫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金银花尺蠖幼虫粪便的水分、总糖、粗脂肪及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0.08%、2.40%、2.73%和11.89%;总氨基酸为 4.326 9 mg·g–1,必需氨基酸总量为 1.666 2 mg·g–1,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8.51%,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62.62%,IEAA为1.20,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64.05%,其不饱和脂肪酸(P)与饱和脂肪酸(S)的比值(P/S)为1.78,必需脂肪酸质量分数为30.49%;矿物元素钙、钾、镁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为8.126 7、4.955 6和3.257 3 mg·g–1,铜质量分数最低,为0.053 8 mg·g–1;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87 5和0.158 3 mg·g– 1。  结论  金银花尺蠖幼虫粪便营养丰富,适宜作为一种新的虫茶进行开发利用。表5参22  相似文献   
7.
8.
室内测定了黄蝉花素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抑制生长发育活性。结果表明,黄蝉花素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抑制生长发育活性与其处理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对照相比,处理组食物消耗量减少,幼虫生长发育被抑制,发育历期延长。处理组幼虫在蛹期不能正常化蛹而形成畸形蛹,羽化后的成虫表现为形态畸形。在预蛹期和蛹期由于不能正常蜕皮导致死亡率较高。研究显示黄蝉花素作为一类新型的昆虫生长发育控制剂或害虫田间种群管理的先导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松褐天牛幼虫肠道内黏质沙雷氏菌木质素降解功能,为揭示松褐天牛与肠道细菌协作降解木质素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硫酸盐木质素液体培养基培养黏质沙雷氏菌,采用酶标仪微量测定法研究该菌对木质素的降解能力,考察其产木质素降解酶的种类及其变化,以及体外培养条件对该菌产优势降解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10天后黏质沙雷氏菌对硫酸盐木质素的累计降解率达94.12%,其中第4天的单日降解率最高,达15.16%。该菌在木质素培养基中可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3种木质素降解酶,其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然后依次是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前2种酶的日变化趋势与培养基中木质素的降解率相近。该菌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最适培养基条件:p H5、硫酸木质素质量浓度3 g·L~(-1),有机氮源、酵母膏质量浓度5 g·L~(-1),Mg~(2+)、Ca~(2+)、Fe~(2+)、Mn~(2+)、K~+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0.20、0.40、0.15、0.04和0 g·L~(-1)。【结论】黏质沙雷氏菌具有较强的木质素降解能力,可通过产生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实现其对木质素的降解功能;培养基中木质素浓度、p H值、氮源种类及其浓度、金属离子及其浓度等对其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又称秋黏虫,是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为探究本土天敌斑痣悬茧蜂寄生不同龄期草地贪夜蛾幼虫后的生长发育表现,本研究检测了斑痣悬茧蜂寄生2龄、3龄和4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后子代蜂幼虫发育历期、茧历期、羽化率、茧重、成蜂个体大小和成蜂寿命。结果表明,寄主龄期对子代蜂的幼虫发育历期、茧历期和成蜂寿命存在显著影响。与寄生4龄幼虫的子代蜂相比,寄生2龄和3龄幼虫的子代蜂幼虫发育历期分别平均延长了2.08 d(z=5.42,P0.05)和1.64 d(z=4.23,P0.05);寄生2龄幼虫的子代蜂茧历期平均延长了0.46 d(z=3.51,P0.05),但寄生4龄幼虫的子代蜂茧历期与寄生3龄幼虫的子代蜂茧历期无显著差异。4龄幼虫体内羽化的子代蜂成蜂寿命比在2龄和3龄幼虫体内羽化的子代蜂成蜂寿命分别平均延长了1.46 d(z=-2.60,P0.05)和1.68 d(z=-2.98,P0.05)。寄主龄期对子代蜂羽化率、茧重和成蜂个体大小无显著影响。随寄主龄期增大,子代蜂的发育速度加快,但寿命缩短。研究结果将为揭示斑痣悬茧蜂与寄主草地贪夜蛾的互作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