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林业   141篇
农学   441篇
基础科学   283篇
  194篇
综合类   3160篇
农作物   31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2篇
园艺   601篇
植物保护   9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250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晓瑛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3):27-30,40
为丰富平凉高粱品种资源并大面积推广应用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以吉杂127露地栽培为对照,对引进的7个酿造高粱品种进行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配套种植,系统研究了8个品种的物候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川糯梁1号表现为植株高、穗子长、穗柄长、穗粒重大、耐倒伏、植株生长整齐、生育期适宜、抗病虫危害、穗粒优势大等特点,产量可达9800.49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品种,较对照产量增加64.48%,应作为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的主配品种在域内种植推广;通杂139、吉杂224-2和吉杂237具有幼苗生长快、茎秆粗壮、耐倒伏、成熟较早、籽粒性状优良的特性,产量分别达到了8333.75、8108.74和7775.39 kg/hm2,较对照品种分别增产39.86%、36.08%和30.49%,可作为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技术的搭配品种进行种植;其他3个品种虽然在一些农艺性状上有较好的表现,但增产水平偏低,不建议作为该技术的配套品种.进一步分析试验结果得出,吉杂224-2和吉杂237的株高、茎粗、穗部性状、成熟期等与机械收获高粱品种的性状指标要求相吻合,产量水平较高,应作为地膜覆盖免放苗栽培机械化收获配套品种在域内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2.
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旱作农田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团聚体氮组分的影响。基于黄土高原8年冬小麦覆盖定位试验,试验设置生育期秸秆覆盖(SM)、生育期地膜覆盖(PM)和无覆盖对照(CK)3个处理。采用干筛法测定团聚体分布特征及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全氮(STN)、微生物量氮(MBN)和潜在可矿化氮(PNM)含量。结果表明:(1)与CK处理相比,2种覆盖处理均未在各粒径团聚体全氮含量有显著变化,但SM处理相较于PM处理提高了0—10 cm土层的1.00~0.25 mm粒径团聚体STN含量(12.88%,P0.05)。(2)与CK处理相比,SM处理在0—10 cm土层中2.00,2.00~1.00,0.25 mm粒径团聚体MBN含量分别提高18.67%,24.05%,20.08%(P0.05),且各粒径团聚体PNM含量分别提高35.13%,30.03%,42.88%(P0.05);SM处理在10—20 cm土层中2.00 mm粒径团聚体MBN含量提高23.02%(P0.05),分别提高2.00,2.00~1.00,0.25 mm粒径团聚体PNM含量28.59%,31.31%,32.48%(P0.05)。(3)PM处理较CK处理提高0—10 cm土层中0.25 mm粒径团聚体PNM含量(32.34%,P0.05)。(4)微团聚体(0.25 mm)氮组分含量均高于大团聚(0.25 mm)氮组分含量,但大团聚体氮组分贡献率为81.88%~87.66%。可见,SM处理可提高土壤表层大团聚体氮组分的贡献率,使更多的氮素储存在大团聚体中,而PM处理对团聚体氮素贡献率的影响作用较小。总体而言,与CK和PM处理相比,SM处理可提高总土壤氮组分含量,提高微团聚体和大团聚体氮组分含量,使更多的氮储存在大团聚体中,促进土壤氮素周转。  相似文献   
3.
辣椒地膜覆盖栽培的作用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地膜覆盖栽培的作用,如增温保温、保墒提墒、改善土壤结构、利于排涝、有效抑制杂草、减轻病害以及有利于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等;并总结了辣椒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包括施足底肥、整地起垄、喷洒除草剂、定植覆膜及覆膜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辣椒地膜覆盖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还田玉米秸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在马铃薯田间定位试验中,设置了6个不同施氮水平(T1:0 kg·hm~(-2);T2:75 kg·hm~(-2);T3:150 kg·hm~(-2);T4:225 kg·hm~(-2);T5:300 kg·hm~(-2); T6:375 kg·hm~(-2)),研究其对还田玉米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主要发生在前90 d,在此期间玉米秸秆腐解较快,T1~T6处理的玉米秸秆腐解率分别为37.3%、40.3%、44.8%、45.0%、50.8%、48.4%,以T5处理为最高,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同时,T1~T6处理的玉米秸秆碳、氮释放率分别为48.2%~56.6%、33.8%~44.4%,T5处理下秸秆的碳、氮释放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秸秆磷、钾的释放率分别为43.1%~49.2%、90.5%~93.0%,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还田150 d后,玉米秸秆的腐解率为52.7%~55.8%,养分释放表现为KCPN。综上所述,连续施氮可以显著促进还田玉米秸秆前期的腐解及碳氮的释放,但对磷钾的释放无明显影响,当施氮量为300 kg·hm~(-2)时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本技术集成,综合应用了低温和激素处理猫爪草种块根打破休眠,提前播种育苗、生根素处理种苗、地膜覆盖定植、配方施肥、滴灌或微喷灌浇水等技术,每hm2商品块根产量,由常规栽培的1500kg左右,提高到3000—3750kg。  相似文献   
6.
政策·数字     
《农机科技推广》2014,(4):11-11
<正>农业部、财政部:专项资金支持推广地膜覆盖技术4月3日,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了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服务"专项资金,支持干旱半干旱地区保墒节水、抗旱增产的关键旱作农业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实现粮食稳产高产。《通知》提出,通过"以旧换新"等补助方式,推广新地膜,促进残膜回收利用。新膜标准  相似文献   
7.
<正>一、地膜应用现状及残留危害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少雨,十年九旱、十年十旱是当地真实写照,干旱也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近年来,宁夏中南部地区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旱作农业技术,对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全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地膜覆盖面积连年增加,到2013年全区地膜覆盖面积达186万亩,其中全膜覆盖141万  相似文献   
8.
<正>马铃薯是蔬粮兼用作物。由于其收获期大多在6月份,此时销售价格较低,造成经济效益低下。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开展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鉴于此,我们开展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取得了成功。该方法主要表现为简便易行,省工省里,变传统种薯为放薯,变挖薯为拣薯,且薯块不破损,色泽鲜嫩,商品性好,稻草覆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马铃薯全膜覆盖栽培,播深对结薯数、产量等商品性状影响明显,尤其是显著影响大薯的数量、产量和商品性,其最佳播深12 cm左右。  相似文献   
10.
陈永卫 《当代农业》2014,(24):28-29
一、茬口安排第1茬青玉米在3月20~25日播种,行距1.33米,单行双株,地膜覆盖栽培,一般在6月底7月初收获。第2茬在上茬青玉米采收前7天左右套种在行间,单行双株,国庆节前后采收上市。二、春播青玉米栽培技术1.整地播种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秸秆杂草,每亩撒施腐熟有机肥1500公斤、高浓度复合肥40公斤。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每亩用75%辛硫磷0.25公斤掺细~20公斤,结合耕翻施人土壤,深翻20--25厘米,精细平整.肥土混合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