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20篇
  免费   780篇
  国内免费   537篇
林业   2588篇
农学   1573篇
基础科学   769篇
  512篇
综合类   9833篇
农作物   1149篇
水产渔业   149篇
畜牧兽医   1779篇
园艺   2743篇
植物保护   9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345篇
  2020年   434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629篇
  2015年   799篇
  2014年   1215篇
  2013年   997篇
  2012年   1303篇
  2011年   1281篇
  2010年   1220篇
  2009年   1194篇
  2008年   1158篇
  2007年   1126篇
  2006年   979篇
  2005年   1067篇
  2004年   817篇
  2003年   785篇
  2002年   542篇
  2001年   564篇
  2000年   426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337篇
  1997年   334篇
  1996年   291篇
  1995年   321篇
  1994年   293篇
  1993年   278篇
  1992年   262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235篇
  1989年   217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9篇
  1957年   24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叶酢浆草(Oxalis latifolia)在全球分布广泛,且危害多种农作物,2007年中国将其列入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目前,在中国仅发生于云南省,但其适生性强,定殖和传播扩散的风险极高。本文就宽叶酢浆草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分布和危害以及防控措施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2年,北美地区发生了一种由山毛榉李氏垫刃线虫麦肯恩亚种(Litylenchus crenatae mccannii)引起的森林新病害——山毛榉叶线虫病,病情蔓延迅速,已扩散至美国和加拿大30个县。病原为害山毛榉属植物,可造成病树成片死亡。由于山毛榉是北美温带阔叶林的主要构成树种和重要用材树种,新病害已引起美国农业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我国分布5种山毛榉属植物(均为特有种),是我国南方森林的主要组成树种。鉴于我国每年从北美进口大量山毛榉木材,病原线虫存在随进境木材传入国内的巨大风险。因此,检疫部门应开展风险评估,口岸应针对性开展山毛榉叶线虫病的检测。本文主要介绍了山毛榉叶线虫病的发生历史、分布范围、为害症状、病原线虫形态学特征、生活史、传播途径、分子检测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以期为口岸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鹏  吴杰 《农业工程学报》2021,37(11):299-306
针对不规则果形梨果,为构建适用于评估果形不规则梨果硬度的硬度指标,该研究采用傅里叶描述子对梨果轮廓进行描述,并将试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模态分析相结合,研究果形变化对梨果振动频率的影响规律,基于振动频率和果形描述子构建硬度评估指标。结果表明,采用前15个傅里叶描述子可以准确描述啤梨果形轮廓特征,第1傅里叶描述子与啤梨低频弯曲、挤压、呼吸模态频率线性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0.922、0.700;挤压模态振动变形在赤道部较大,测试时易于提取共振频率,因此选取挤压模态频率构建含有第1傅里叶描述子的硬度指标,新指标评估硬度值与M-T穿刺硬度实测值决定系数为0.892。研究结果可为果形不规则梨果硬度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彩叶草叶面色彩斑斓,适宜在荫蔽的环境中生长,是较为优美的室内盆栽花卉。为研究适宜盆栽彩叶粗肋草生长的最佳环境,本试验设置3个光照强度,分别为2000、3000和4000lx,3个温度处理分别为10±2、15±2和20±2℃,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处理下彩叶粗肋草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均显著影响彩叶粗肋草叶片色素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呈现先升高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均在3000lx,温度为20±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叶绿素b呈逐渐减少的趋势。随着温度的增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逐渐增加,类胡萝卜素在不同光照下变化趋势不一致,在光照为3000lx,温度为20±2℃时,表现为叶色浓绿,彩色斑斓,花色较好。  相似文献   
5.
绿咖啡油是一种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的功能性油脂,贮藏过程中极易氧化酸败影响产品品质。本文以海南地区兴隆咖啡为原料提取绿咖啡油,系统研究在60 ℃加速贮藏36 d内氧化指标、生物活性成分及表征氧化的光谱特征峰变化。结果表明:过氧化值、茴香胺值、硫代巴比妥酸、总氧化值初始值分别为0.97±0.04 meq/kg、4.19±0.14、55.08± 1.98 nmol/mL、8.05±0.06,经过36 d的氧化分别显著升高到28.56±0.15 meq/kg、19.19±0.13、102.38±2.18 nmol/mL、133.43± 0.45。本研究中共鉴定出11种脂肪酸,在绿咖啡油氧化过程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值由1.14上升至1.49。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绿咖啡油中的二萜类物质和生育酚,咖啡豆醇、咖啡醇的初始含量分别为21.01±0.31 mg/g、23.44±0.52 mg/g,在氧化24 d后升高至8.21±0.10 mg/g、8.99±0.02 mg/g,随后含量趋于稳定。共定性出α、δ和γ-生育酚,总生育酚含量由初始的49.75±0.88 mg/100 g在氧化18 d达到最大值53.70±1.72 mg/100 g,在氧化结束时降至34.58± 0.05 mg/100 g。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从特征官能团的角度分析绿咖啡油的氧化过程,油脂在3008、2927、2854、1745、1461、1375、1238、1164、721 cm-1处有特征吸收峰。采用拉曼光谱技术表征绿咖啡油加速贮藏中的氧化变质,在1000~1800 cm-1波段的峰强度有明显减弱趋势。本研究表明绿咖啡油在热诱导下的贮藏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氧化反应,可为提升绿咖啡油贮藏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30%腈吡螨酯悬浮剂在不同剂量下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并明确其最适用量,为其田间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19—2020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邵家庄村使用喷雾器将不同剂量的30%腈吡螨酯悬浮剂均匀喷洒于草莓植株各部位.结果:对草莓喷药1次,14d后30%腈吡螨酯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75、100、150mg/kg对草莓上的二斑叶螨防效均达到93%以上.结论:30%腈吡螨酯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75~150mg/kg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效显著,可作为高效低毒的药剂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辉煌’是2004年春季从扦插繁殖的偃伏梾木2年生苗木中选育而来,其叶色金黄、观赏期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经多年植物学、生物学、生态学、繁殖栽培等方面的研究,证明其观赏性高,抗逆性强,易于繁殖,可通过扦插繁殖,性状保持稳定一致,是北方地区优良的彩叶树种,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套袋对马家柚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升江西省特色品种马家柚果实品质,以不套袋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5种纸袋类型[单层黄色纸袋(T1)、双层外黄内黑纸袋(T2)、三层外黄内黑纸袋(T3)、双层外红内黑纸袋(T4)、三层外红内黑纸袋(T5)]和4个摘袋时期[9月25日(Z1)、10月10日(Z2)、10月25日(Z3)、11月10日(Z4)]对马家柚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双层或三层纸袋套袋的马家柚果实外观品质(CCI值为-0.38~-0.08)显著高于不套袋和套单层纸袋处理(CCI值为-1.69~-1.40),但不同颜色对品质的影响差异较小。套袋对马家柚的果型、可食率和果实主要内含物(总糖、可滴定酸、Vc等)含量无显著影响,而T2、T3、T4在增加主要类胡萝卜素含量方面效果更好,其中T3的果实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22.64 μg·g-1),T2的番茄红素含量最高(29.06 μg·g-1)。不同摘袋时期处理并不会显著改变马家柚原有的果型、可食率和果实主要内含物含量,但对果皮和果肉的色泽以及主要类胡萝卜素含量会产生影响,其中Z3的果实果皮色泽最佳(CCI值为26.44),且果实β-胡萝卜素(23.17 μg·g-1)和番茄红素含量(29.14 μg·g-1)最高,但与带袋采收(Z4)无显著差异。综合劳动力考虑,以套袋后带袋采收为佳。本研究结果为改善马家柚的果实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红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二阶导数红外光谱(SD-IR)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2 D-IR))研究人工老化水稻种子。结果表明,人工老化水稻种子的原始光谱整体相似,二阶导数光谱在1800~800 cm-1范围内的吸收峰强度和形状出现差异。二维相关光谱显示,水稻种子随老化时间的增加,在800~1350 cm-1范围内自动峰的位置和强度显示差异。研究表明,红外光谱可以对人工老化水稻种子进行快速有效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高光谱特征初步判别油菜摘薹情况,为实现高光谱反演籽粒油酸含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使用FieldSpec 3地物光谱仪采集油菜盛花期叶片光谱数据,采用Agilent GC-MS 7980B气相色谱仪分析摘薹和未摘薹处理的籽粒油酸含量,比较2组处理的平均原始光谱反射率特征,及其油菜叶片原始及一阶微分光谱反射率与籽粒油酸含量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原始光谱特征波长的支持向量机(SVM)判别模型、基于光谱参数的油酸含量二项式模型、基于一阶微分光谱特征波长的油酸含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MLSR)及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预测模型,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未摘薹及摘薹处理的平均原始光谱反射率曲线在760~1080nm波段存在一定差异。未摘薹及摘薹处理的原始光谱反射率与籽粒油酸含量相关性曲线存在一定差异,未摘薹处理的原始光谱反射率在484~956和1001~1146 nm波段与籽粒油酸含量呈正相关,摘薹处理的原始光谱反射率在1882~2111和2324~2499 nm波段与油菜籽粒油酸含量呈正相关,说明摘薹会影响油菜光谱反射率与籽粒油酸含量的相关性表现。选取位于760~1080 nm波段4个拐点波长(760、920、970和1080 nm)的原始光谱反射率作为自变量,用以构建SVM判别模型,经过多次随机取样比较构建所有SVM判别模型,发现最佳判别模型的训练集样本总体精度为86.1%,验证集样本总体精度为77.8%,说明利用高光谱技术判别油菜是否摘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光谱参数模型中RVI模型对未摘薹处理油菜籽粒油酸含量的反演效果最佳,且该模型与未摘薹处理籽粒油酸含量的相关系数(-0.705)最高。比较全部油菜籽粒油酸含量预测模型类型,PLSR模型对未摘薹处理籽粒油酸含量预测精度最高,其训练集R2=0.590、RMSE=0.610,MLSR模型对摘薹处理籽粒油酸含量预测精度最高,其训练集R2=0.773、RMSE=0.874。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二者模型测试集样本进行验证,未摘薹样本P=0.839,摘薹样本P=0.858,二者样本实测值与预测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合理,说明利用高光谱技术对油菜籽粒油酸含量进行预测可行。【建议】引入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算法,更好地选取特征波长(显著相关波长或全波段等),提高光谱数据对油菜籽粒油酸含量的预测能力。后期的试验应侧重于多品种油菜籽粒油酸含量估测研究,探索高光谱技术估测油菜籽粒油酸含量是否具备普遍的可行性。利用高光谱技术反演其他油菜籽粒品质指标,为高光谱遥感监测油菜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