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9篇 |
完全免费 | 371篇 |
专业分类
植物保护 | 1160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43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生长过程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研究了冬小麦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条件下,可增加0-60cm尤其是20-40cm土壤的储水量,并可有效地抑制土壤蒸发,整个生育期内覆盖与不覆盖相比,土壤蒸发量平均降低56.5%;由于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水分状况,影响了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叶面积、株高、生物量、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明显高于不覆盖。 相似文献
2.
黄土区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通过对连续4a夏玉米叶面积指数的研究,建立了夏玉米叶面积指数与积温之间的归一化模型,提出了精确的且唯一确定的归一化方法。多年的叶面积动态变化用同一方程式表达,提高了方程的可信度,可用于作物生长模拟和作物生长监测和遥感估产。 相似文献
3.
保水剂、氮肥及其交互作用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在陕北半干旱地区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进行保水剂及保水剂配施氮肥田间应用试验,苗期保水剂采用两种用法(沟施、穴施)、两个深度(5cm、10~15cm)处理,现蕾期追施氮肥形成保水剂及保水剂配施和氮肥交互组合处理,研究保水剂及保水剂配施氮肥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在苗期,保水剂使马铃薯的冠幅面积增加11.8%~54.8%;保水剂结合氮肥,可以提高不同阶段马铃薯叶片的光合速率,增加花期生物积累量46.7%~98.8%,延长马铃薯茎叶生育期14~15d,增加马铃薯块茎产量75.0%~108.3%,特别是直径较大商品薯的产量。不同方式施用保水剂都能促进马铃薯生长,增加块茎产量,其中以保水剂开沟深施10~15cm结合氮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陇东塬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分析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冬小麦生育期的观测资料表明,气候变暖使陇东塬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天数缩短,主要是越冬期天数缩短,而冬小麦实际生长的天数并未缩短;气候变暖使冬小麦播种期推迟,成熟期提前,从而使麦田的休闲期延长,延长了复种作物的生长期,为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的产量提供了保证。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经过3年试验,研究了在花针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DTA-6对花生产量、品质及器官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比较,DTA-6可显著增加荚果和籽仁产量,表现在单株干物质增加,饱荚数、饱荚重和籽仁重显著提高,秕荚数显著减少;DTA-6对籽仁中含油量具有促进作用,而对游离氨基酸、蛋白质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同时DTA-6提高了花生的根系活力和根系伤流量以及根系的吸收和合成能力,提高了花生的结瘤性和固氮能力。 相似文献
6.
额济纳胡杨林生长规律及生物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本文利用34块胡杨林标准地获得的林分数量及质量指标,对额济纳胡杨林的生长规律和生物生产力及其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杨生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的生态因子对胡杨的生物生产力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物生产潜力模型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作物生产潜力的研究可以为提高作物产量及合理进行农业生产规划提供依据。长期以来 ,中国学者采用了包括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等多种方法计算作物的生产潜力。经验模型使用方便但计算精度比较低 ,而物理模型计算精度较高但使用比较复杂。中国目前这些方法都有使用 ,但仍以应用国外研制的模型为多。本文回顾了各类模型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以利于发现问题和明确研究方向 ,发展中国自己的作物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肥条件下棉花苗期的生长、养分吸收与水分利用状况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采用盆栽试验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施肥与不施肥两种情况下干旱胁迫对棉花苗期的生长及养分吸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水分与养分及其耦合效应对棉花早期的生长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干旱胁迫或养分不足都显著降低棉花生物学产量,阻碍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与积累,充足的水分是肥料效应充分体现的基础,而充足的养分又是提高水分利用率的必要条件,同时,棉花早期生长水分效应>肥料效应,即对水分需求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以转Bt基因棉(Bt棉)等6种寄主植物为材料,研究了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生长发育和药剂敏感性的影响,并对它们的后代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比活力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在25±1℃恒温、光照L:D=12:12条件下,甜菜夜蛾取食Bt棉与取食普通棉相比,幼虫历期延长了9.7d,龄数由5龄增加到7龄,单雌产卵力降低,幼虫存活率、蛹重、化蛹率、成虫羽化率和寿命略有降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间幼虫的存活率、蛹重和单雌产卵力较取食Bt棉和普通棉花间的差异更大。取食Bt棉的幼虫对顺式氯氰菊酯、灭多威、丙溴磷和氟啶脲的敏感性,较取食普通棉花的降低1~1.6倍,也较取食其它植物的敏感性明显降低。但该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比活力却比取食普通棉花及其它植物的明显高。 相似文献
10.
玉米茎叶和根系的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在人工控制和自然条件下,就玉米茎叶和根系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反应比地下部根系敏感,中度干旱胁迫仅在苗期具有促进根系生长发育的作用,而对不同品种玉米其他各生育时期地上部茎叶和地下部根系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抗旱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在干旱条件下可通过增加叶面积、干物质累积量、根量和根活跃吸收表面积来抵御干旱,以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