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降雨聚集条件下系统优化模拟模型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技术、经济两方面对雨水集蓄灌溉利用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系统优化模型。该系统包括集、蓄、用3个子系统,优化模型包括降水序列分析模型,集水量分析计算模型,蓄水窑窖优化设计模型,灌溉水量优化分配模型等4个基础物理模型和经济模型。以陕西省礼泉县北部丘陵区为例,针对大田作物(小麦、玉米)雨水集蓄灌溉利用问题进行了实例分析。在可靠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建立的模拟模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实用性,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雨水集蓄灌溉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系统模式及规划设计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植物病害时空流行动态模拟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描述在二维空间中单一种植或混合种植的植物群体内病害时、空流行动态的计算机随机模拟模型构建完成。模型由寄主、病原2个组分和病斑产孢、孢子传播、孢子着落、孢子侵染、病斑潜育、寄主生长、病害控制等一系列代表病害流行生物学过程的子模型构成。模型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用C++语言编写,能以病害流行曲线图、空间分布图、数据列表等方式显示模拟结果。测试结果表明:模型能反映植物病害流行过程的本质规律,既可作为植物病害流行学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病害流行的时、空动态规律和不同因子对病害流行的影响,也可以作为研究工具,对流行学的某些理论问题进行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3.
品种抗病性持久度的估测(I) 总被引:2,自引:2,他引:4
品种的持久抗病性和抗病性的持久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持久抗病性指的是基因型,抗病性持久度是表现型。表现持久的,可能是但未必是持久抗病性,持久抗病性的表现也因环境条件和背景系统而异。初步研制的一个抗病性持久性估测模型DRES,模拟研究表明,背景系统,品种面积比例,流行速率和新小种初始频率对抗病性持久度影响很大,但是,在这些因素的种种组合下,抗病性持久度在不同品种之间的相对差异仍然基本不变,利用DRES 相似文献
4.
玉米灰斑病空间流行动态模拟模型组建及传播距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材接种灰斑病菌,在田间形成不同发病梯度,分析病害传播的空间流行动态,利用SAS9.13统计软件分别构建病害传播梯度的一维、二维和三维模型。结果表明:1.指数模型和GOMPERTZ模型是沈阳地区玉米灰斑病单向传播梯度的最佳模拟模型;2.高斯模型是模拟病害平行于垄向和垂直于垄向方向传播的最佳模型;3.含有(x2+y2)形式的圆形模型和含有a (x2+y2)+bx+cy+d形式的椭圆形模型是模拟病害在二维平面上传播过程的最佳模型。通过模型推导得到病害的传播距离约20~50m。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旱地小麦叶片生长规律,建立基于APSIM的小麦叶面积潜在生长率模型和叶面积水、氮协同生长率模型,并在田间试验修订参数的基础上,连接到APSIM平台,模拟小麦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过程,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小麦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于APSIM的小麦叶面积潜在生长率模型和叶面积水、氮协同生长率模型对旱地小麦生长指标LAI的模拟有较高精度。小麦全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模拟值与实测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996,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范围在3.08%~9.38%,模型有效性指数(ME)为0.594~0.956,均大于0.5。 相似文献
6.
7.
以苹果的发育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利用天水河谷区麦积试验点的数据,建立了苹果发育模拟模型,并用渭北区秦安和关山区清水点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各个发育阶段(叶芽膨大期、叶芽开放期、展叶盛期、开花盛期、果实成熟期、叶变色始期)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日数。模型对苹果各个生育时期的绝对预测误差一般小于7 d,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在到达叶芽开放期、展叶盛期、开花盛期、果实成熟期、叶变色始期等生育时期时分别为2.4、0.9、2.7、4.04、.0 d;各个发育阶段持续天数的预测误差分别为2.4、2.0、2.3、4.03、.4 d。 相似文献
8.
研究昆虫杆状病毒流行病模拟模型,对确定基因工程改造杆状病毒的主攻方向,明确病毒病田间流行的机制与关键因素,以及制定生物防治策略,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研制了用于昆虫杆状病毒流行病模拟的数学模型和Java模拟软件,该模型包括描述种群动态的一个微分方程组,描述气温变化、作物生长及病毒动态的若干模型等。模拟软件用工具包JDK和JavaScript开发,由主计算类、图形类、结果显示类、参数输入界面类、警告信息类、主页、用户指南页、版权页、计数页等组成。在参数文件中编入有关作物、病毒、害虫等方面的参数,输入初始的各龄健康、染病虫量、叶面积、病毒密度等,运行后可输出各龄健康、染病及病死的虫量,作物损失,病毒积累等动态,以及图形等等。该模型适用于各种杆状病毒,各种有叶作物,各种食叶性的全变态昆虫。应用该模拟模型,对温度、病毒施用虫龄、病毒施用时间、病毒施用剂量等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得到了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9.
苜蓿的株高和叶面积是反映其产量高低的特征量。为推进虚拟草业的牧草模型技术发展,文中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分别以播后天数和有效积温为自变量,通过对苜蓿的株高和叶片的生长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采用logistic函数对二者的变化动态进行建模,并对模型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全面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误差小,能够较好的反映常规栽培条件下苜蓿株高和叶片的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0.
合理的灌水定额和阶段灌量分配是灌溉农业中灌溉制度的核心,它既是作物高产的前提,也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连续2年田间小区滴灌试验,研究了玉米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灌水量和产量的关系,建立了基于阶段干物质积累的滴灌玉米优化灌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本研究基于滴灌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与阶段灌量、产量的关系,依次建立了滴灌玉米在拔节期、吐丝期、灌浆期和乳熟期的灌溉模型.2)由模型得到经济最佳灌量为6798m3/hm2;玉米在拔节期、吐丝期、灌浆期和乳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临界值分别为11241kg/hm2、14104kg/hm2、29194kg/hm2和38842kg/hm2,所需临界灌水量分别为1109m3/hm2 、2252m3/hm2 、4553m3/hm2和7741m3/hm2.3)经田间实际灌量检验,1∶1直线间的决定系数(Rz)、根均方差(RMSE)和相对误差(RE)分别为0.8244、5.50%和0.12%,该模型可较好估算北疆地区滴灌玉米在经济最佳灌水量下进行优化阶段灌量分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