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年限蔬菜大棚土壤性质演变与施肥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对关中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大棚蔬菜土壤性质演变及施肥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速效磷钾富集明显,且随棚龄延长程度加重;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偏低,硝态氮含量较高,二者随棚龄延长无一定规律;有机肥用量少而种类单一;施肥水平差异大;过量或偏施肥料;肥料结构不合理,养分失衡;施肥方法落后。提出加大有机肥投入总量,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平衡养分,应用新型肥料品种,改进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衡振荡法研究了烟嘧磺隆在8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结果表明,其吸附过程均符合经典的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常数为6.891,最小吸附常数为0.798。根据土壤有机吸附常数和吸附自由能的大小对该除草剂的移动性能进行了评价,认为其在8种土壤中均以物理吸附为主,且具有中等或较高的移动性能。通过对吸附常数Kf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粘土含量和pH值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粘土含量和pH值在吸附过程中均属支配因素,Kf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粘土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咪唑烟酸在小粉土、海涂土、黄筋泥及黄红壤1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并探讨了土壤各性质对其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咪唑烟酸在4种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227、0.0233、0.0175、0.0157,即在海涂土中降解最快,在黄红壤中降解最慢,土壤中影响降解的主要因子为有机质含量,其次为土壤酸碱度,即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碱性越强,则其半衰期越短,降解速度越快。外界环境条件对咪唑烟酸的降解影响也较大,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则咪唑烟酸的降解越快,温度效也系数(Q)的范围在1.08~1.42之间,与范特荷夫(Van‘t Hoff)规则不吻合,说明温度对咪哗烟酸在上壤中降解速率的影响明显低于对水解的影响,最适的降解温度为25~35℃。与上述因子的影响相反,添加浓度高,则降解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黄土坡面土壤性质随退耕时间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还草是控制水土流失和防治土壤退化的关键措施,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从试验到推广已有几十年历史。该文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退耕区的实地调查,测定不同地区不同退耕年限植被恢复区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黄土坡面土壤理化性质随退耕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退耕植被恢复时间的增长,土壤物理结构将日趋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水平将逐渐的提高,并主要集中在植被恢复10~20年期间,20年后,尤其是30年后,土壤理化性质较为稳定,而且,植被维护的好坏往往影响其稳定性。同时,水热条件较好的安塞地区土壤理化性质随退耕时间的改善程度更明显,而水热条件较差的皇甫川流域土壤理化性质随植被类型和植被恢复程度的影响更为显著。结果可为退耕的环境影响评价预测以及土地利用的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陕西农业土壤持水性能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1
用离心机法研究了陕西5种主要农业土壤持水特性。结果表明,土壤持水曲线用经验方程θ=AS^-^B拟合最好,土壤持水量,孔径分布和比水容量都与土壤质地蜜切相关,同时受孔隙状况的影响。土壤持水量和无效水含量随土壤质地变粘而增大,土壤有效水含量有效水容量及比水容量以壤土高于砂性土和粘性土。土壤当量孔径的分布,以砂性土表成较大的胶也孔隙较多,细小的无效水孔隙较少,粘性土则相反。综合评定,持水力和供水力以黑垆 相似文献
6.
宁南地区土壤营养障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3
宁地地区土壤的风化发育程度较低,腐殖化微弱,淋溶强度小,侵蚀强烈,导致土壤有机质贫乏,质地较砂,保水保肥能力低,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差。调查分析表明,土壤钾素营养丰富,氮、磷素含量低,对植物供应能力明显不足;微量元素除铜外,均表现为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7.
荒漠化土壤对人工植被恢复工程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植被恢复是荒漠化土壤逆转的主要途径,通过对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人工植被恢复工程下荒漠化土壤逆转过程中土体构型、土壤质地、元素组成和理化性质的分析,研究了荒漠化土壤对人工植被恢复工程的响应。结果表明,人工植被恢复工程对荒漠化土壤具有很好的改良作用,受人工植被影响,土体构型逐渐复杂,出露地表的母质层逐渐被淋溶层和淀积层覆盖,结皮层逐渐形成,土壤中细粒物质在表层逐渐富集,其中砂粒平均含量减少152.47 g/kg,粘粒平均含量仅增加105.64 g/kg。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及CEC逐渐提高,结皮层有机碳含量可达10.41 g/kg,全氮达0.95 g/kg,碱解氮达84.7 mg/kg,速效钾达290.0 mg/kg,速效磷达11.6 mg/kg,随着荒漠化的逆转,土体中SiO2含量明显降低,降幅达100 g/kg以上,Al、Fe、Ca、Mg、Ti和Mn等成分不断升高,升高幅度一般在30%~60%之间,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增强,生产力不断提高。研究区土地逆转过程可划分为:风沙侵蚀为主、风沙蚀积平衡、风沙沉积为主和土壤形成发育4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利用农艺、生物、化学措施在陕西渭南市卤阳湖进行盐碱地改良田间试验,研究其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选出适宜的当地盐碱土改良措施,为采取合理措施治理盐碱地提供依据。试验设9个处理,分别为对照、垄沟覆膜、平地覆膜、覆秸秆、生物有机肥、羊粪、腐殖酸、石膏、过磷酸钙处理。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均能提高玉米产量,与对照相比,羊粪、腐殖酸、过磷酸钙处理显著提升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15.2%、16.3%、14.6%。除了平地覆膜处理,其它处理的百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增幅在12.7%~19.1%之间。不同改良措施条件下,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有机质增幅为0.6%~20.9%、速效氮增幅为30.6%~109.3%,速效磷增幅为4.5%~247.4%、速效钾增幅为23.4%~69.2%;土壤pH、全盐含量、钠离子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垄沟覆膜与羊粪处理降低土壤pH、全盐含量、土壤Na+效果显著,pH分别降低2.18%、2.45%,脱盐率分别达到20.4%、20.2%。垄沟覆膜、覆秸秆、过磷酸钙处理的经济效益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9.44%、12.88%、4.87%。针对该区域盐碱地现状,从降盐效果考虑,推荐垄沟覆膜、羊粪为最佳的改良措施;综合改良效果与经济效益,垄沟覆膜为最优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秸秆覆盖量对旱作小麦耗水特性和土壤性质的调控作用,在宁夏南部半干旱区连续两年进行了0(CK),3 000,6 000,9 000 kg·hm~(-2)四种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覆盖量的增加,小麦在各个生育阶段的耗水量逐渐减少,3 000,6 000 kg·hm~(-2)和9 000 kg·hm~(-2)覆盖量处理的小麦全生育期的平均耗水量较CK分别减少了12.7%,21.6%和27.5%,秸秆覆盖量与耗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进行秸秆覆盖以后,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得到明显提升,3 000,6 000 kg·hm~(-2)和9 000 kg·hm~(-2)覆盖量处理的小麦收获后土壤平均含水量较CK分别增加了13.1%,19.8%和26.1%;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以覆盖量为9 000 kg·hm~(-2)的处理最大,水分利用效率较CK增加了42.4%(P0.01);不同覆盖量处理的小麦平均产量较CK增加了2.9%~16.7%,仅覆盖量为3 000 kg·hm~(-2)的处理较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秸秆覆盖对表层土壤(0~10 cm)的温度变化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能够降低地温的日振幅,避免了地温的剧烈变化,能有效缓解地温的激变对作物根部产生的伤害。秸秆覆盖能够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而且有利于作物对土壤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种植并翻压绿肥3年以后渭北旱原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磷肥 P2O5 40 kg·hm-2、豆科绿肥专用肥30 kg·hm-2)和夏季豆科绿肥翻压方式(提前翻压、提前覆盖、播前翻压和不种绿肥—即夏季休闲)对小麦播前和收获期麦田土壤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 施豆科专用肥处理和施磷肥处理的绿肥生物量和养分还田量有高于不施肥处理的趋势,其中提前翻压时施专用肥处理与不施肥处理的差异达显著水平。(2) 小麦播前翻压绿肥由于有较高的绿肥生物量和养分还田量,从而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并增加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3) 夏闲期种植绿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含量,并在160 cm左右的土层有明显的累积峰;绿肥提前翻压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有高于提前覆盖处理的趋势。(4) 绿肥翻压方式各处理160 cm以上土层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与夏季休闲相比,翻压绿肥时160~200 cm土层水分含量有降低的趋势,但只有绿肥提前覆盖土壤0~200 cm储水量显著低于休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