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2篇 |
完全免费 | 596篇 |
专业分类
植物保护 | 1488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73篇 |
2016年 | 101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79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耕秸秆覆盖对旱作麦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通过2001~2004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了免耕秸秆覆盖对黄土高原西部旱地麦田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与气温关系密切;雨季土壤贮水多会导致土壤比热增大而来年早春地温回升慢;免耕秸秆覆盖与传统耕作的地温差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秸秆覆盖可以稳定土壤温度,白天升温较慢,下午至夜间降温更慢。免耕秸秆覆盖降低春小麦全生育期的平均温度0.5℃~1.6℃,拔节至成熟期降低得更多,但对休闲期土壤温度影响不大。免耕秸秆覆盖春小麦经济产量可提高8.8%~28.8%,但产量与耕层平均地温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陇东塬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分析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冬小麦生育期的观测资料表明,气候变暖使陇东塬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天数缩短,主要是越冬期天数缩短,而冬小麦实际生长的天数并未缩短;气候变暖使冬小麦播种期推迟,成熟期提前,从而使麦田的休闲期延长,延长了复种作物的生长期,为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和单位面积的产量提供了保证。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气候产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3.
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生产农业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郭海英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2):123-126
对陇东黄土高原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旱地冬小麦生长期光、热、水三要素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对冬小麦产量起决定作用的农业气象要素为:孕穗—成熟期光照时数,≥0℃积温,开春土壤含水量 返青—孕穗期降水量(R2 3H)。建立了逐步回归方程,Y=-317.138 0.6317X1 0.4647X2。 相似文献
4.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析普通地膜覆盖、小麦秸秆覆盖及露地栽培3种不同处理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 境、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栽培能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 水分利用率,调节土温、湿度,协调水热资源利用的同步性;秸秆覆盖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特 别是速效钾含量;在玉米生长后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功能,提高玉米的光合能力从而 防止玉米早衰,增加穗重,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5.
分根交替灌溉对烤烟生理特性和烟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利用射频反射仪(FDR),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分根交替灌溉对烤烟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根交替灌溉可增强烟株的根系活力,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提高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使烟株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减小,茎粗增加,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烟田灌水量节省41.07%,烟叶产量、产值分别提高1.96%和12.1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3.81%。表明分根交替灌溉是烤烟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6.
免耕对粮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评述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根据国内外有关免耕的试验研究成果,总结了免耕措施对粮食生产及农田经济效益的影响。对于干旱缺水的我国北方地区,如果采取合理的作物轮作,科学的去除杂草方法,免耕后粮食产量一般还高于传统耕种,同时,由于节能、省工、减少操作工序和生产成本等,免耕的投入产出效益也往往高于传统耕作。 相似文献
7.
气候暖干化对甘肃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1981~2000年甘肃全省71站点马铃薯产量和生长期气象资料为基础数据,用EOF、多元回归、积分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该省马铃薯产量年际及地域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气象因子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陇中和陇南山区产量序列与该空间型的时间系数序列的相关不显著,产量年际变幅小;其余地方产量序列与该空间型相关显著,产量年际变幅大。在降水量变化一定的条件下,马铃薯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温度变化一定的条件下,马铃薯产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干旱气候对陇东南主要农作物产量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天水市境内7个气象站1961~2005年(代表站1936~2005年)的逐月、逐年降水资料及干旱灾害发生的次数、造成粮食减产等数据为基本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干旱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及造成的损失程度.得出1961~2005年干旱发生的频率呈上升趋势,一年之内干旱发生的频率以伏旱最高,春旱最低.提出了干旱灾害对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系数,建立了定量评估模式,并对粮食作物的种植风险程度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覆草对果园土壤肥力及苹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建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1):102-105
在苹果园进行的覆草对土壤肥力和苹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覆草能有效地稳定土壤温度,保持和提高土壤水分;降低土壤容重,协调土壤大小孔隙比例;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果树营养;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甘肃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变化对干旱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甘肃省60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4年3~10月日降水量,统计了历年3~10月的降水量,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日数和连阴雨次数;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干旱气象灾害对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降雨量印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日效和连阴雨次数都呈减少趋势;干旱面积和粮食减产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连阴雨次数、中雨日数与干旱面积和粮食减产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小雨和大雨次之;连阴雨次数和中雨日数减少,是造成干旱面积扩大、粮食大幅度减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