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9篇
  11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4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高寒牧区气候变化,依据1976—2017年青海湖东北部海晏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法确定冬、夏半年极端降雨(雪)阈值并统计极端降水事件,运用线性趋势、R/S和小波分析法分析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未来演变趋势及周期。结果表明:青海湖东北部地区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冬半年极端降水强度和日最大降水量不显著增加,而夏半年不显著减小;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贡献率均以不同的速率增加,其中夏半年的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影响较大;冬半年降水日数不显著减小,而降水量显著增加,表明冬半年发生短时强降水的几率增大,夏半年的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增加不明显;未来,冬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增加趋势将发生转变,极端降水量与之前的变化趋势无关将继续呈现震荡性,其他各要素将持续前期的变化趋势;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分别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高寒牧区的极端降水研究对于预防短时强降水带来的雪灾、洪涝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3.
祁栋林 《农学学报》2020,36(4):101-112
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海东市5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根据中国气象局降水等级划分标准和旱涝Z指数的计算方法,分别统计海东市夏、冬半年不同等级雨量和雨日及计算Z指数,利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海东市55年来不同等级雨日和雨量和Z指数的变化趋势,并采用偏相关系数、相对贡献率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等级雨日和雨量对旱涝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海东市夏(冬)半年降水以小雨(雪)和中雨(雪)为主,雨日和雨量及占年比例均呈现自南向北递增的空间分布。②夏半年小雨和大到暴雨的雨量及雨日呈减小趋势,中雨雨量和雨日呈增加趋势,冬半年小雪、中雪和大到暴雪的雨量及雨日均呈减小趋势。③夏、冬半年Z指数均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小趋势。④夏、冬半年不同等级雨量和雨日与Z指数偏相关系数和相对贡献率分析,夏半年中雨和大到暴雨的雨量及雨日对Z指数有显著的影响,冬半年小雪的雨量和雨日对Z指数变化影响最大。⑤采用合成分析法的标准化值,无论是夏半年还是冬半年,在偏涝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基本都为正值,在偏旱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基本都为负值。在偏涝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差异夏半年主要表现在大到暴雨和中雨雨日及雨量,小雨雨日及雨量差异较小,而冬半年主要表现在小雪雨日及雨量,中雪次之,大到暴雪最小;在偏旱年,不同等级降水雨日和雨量差异夏半年主要表现在中雨雨日及雨量,大到暴雨次之,小雨最小,冬半年主要表现在小雪和中雪雨日及雨量,大到暴雪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高寒牧区气候变化,[方法]依据1976—2017年青海湖东北部海晏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法确定冬、夏半年极端降雨(雪)阈值并统计极端降水事件,运用线性趋势、R/S和小波分析法分析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未来演变趋势及周期。[结果]结果表明:青海湖东北部地区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冬半年极端降水强度和日最大降水量不显著增加,而夏半年不显著减小;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贡献率均以不同的速率增加,其中夏半年的极端降水对年降水的影响较大;冬半年降水日数不显著减小,而降水量显著增加,表明冬半年发生短时强降水的几率增大,夏半年的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增加不明显;未来,冬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增加趋势将发生转变,极端降水量与之前的变化趋势无关将继续呈现震荡性,其他各要素将持续前期的变化趋势;冬(夏)半年极端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分别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结论]高寒牧区的极端降水研究对于预防短时强降水带来的雪灾、洪涝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青藏高原东部强降温的气象预报和服务问题,利用青藏高原东北部68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日最低气温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及相关分析等方法,本文探讨了近57年青藏高原东北部强降温的阈值及气候特征,并利用NECP/NCAR(2.5°×2.5°)海温场、高度场建立了预报诊断模型。研究发现 (1) 应用改进的强降温指标统计寒潮发生的特征更符合高原实际情况。(2)受地形地貌及山脉阻挡的影响,青藏高原东部强降温次数的地域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海拔较高的山区和东部地区强降温次数明显多于盆地。南部山区24h寒潮发生的次数多于48h、72h。(3)近57年区域寒潮频次总体呈下降趋势,南部和北部的降速分别为-0.5次/10a、-0.4次/10a,并通过显著性检验;西北部盆地区降速分别为-0.1次/10a,未通过显著性检验。(4)高冷空气的移动路径是强降温预测的关键信号。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相关部门开展农牧业资源的和旅游资源的相关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7.
近53年青海省气候变化与粮食产量及气候生产潜力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青海省1961-2013年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青海省气候变化的特征,应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了青海省气候生产潜力,探讨了气候生产潜力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3年青海省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年平均气温升温率达0.40℃·10a-1;降水量也呈现增加趋势,增幅为6.0mm·10a-1;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呈现减少趋势。自2002年以来的近10年期间,粮食总产量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趋势有一定相关性且气候生产潜力从2002年开始有突变(r=0.29,P0.05)。近53年青海省气候生产潜力在323.39~478.48g·m-2·a-1之间,年际间变化波动较大,呈现较弱的增加趋势,增加率为0.914g·m-2·a-1。  相似文献   
8.
以典型生态保育区宁夏党家岔湿地自然保护区社区农户为研究案例,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计量了当地社区农户生计多样性,分析了农户对环境变化的感知,测度了农户对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的策略选择的认知。结果表明:1)当地农户多为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老龄化问题突出,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占90. 91%。小型家庭、主流家庭和巨型家庭的生计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 45、2. 68和2. 64; 2)不同背景标签的农户对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的感知表现出认知偏差,对居住村落环境变化的感知体现出空间层次性; 3)当地农户更关注短期生计利益,更关心居所村落"小环境"的改善,对自然保护区不能直接获得经济效益的"大生态环境"的保育与恢复不太关注。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本文利用1961—2017年青海东部农业区14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按照儒略日记录等方法分析了两种透雨指标的春季第一场透雨时空变化特征及周期,并进一步分析了透雨开始日期与干旱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海东部农业区第一场透雨呈提前趋势,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平均开始日期为5月6日—5月14日;(2)透雨开始日期自南向北逐渐提前,透雨量由东向西减少,开始日期与纬度及春季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透雨量与经度有较好的正相关;(3)透雨开始日期存在准6年振荡周期;(4)东部农业区年及春、夏、秋季SPI指数不显著增大表明农业区整体向湿润方向发展,透雨开始日期与春季及年的SPI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透雨开始日期越晚,发生春旱及导致全年干旱的可能性越大。春季首场透雨对半干旱地区作物的长势及年景丰歉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海东市不同等级降水和旱涝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省海东市是青海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干旱直接影响着农业的有序发展。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海东市5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笔者分析各级雨量和雨日及Z指数的变化趋势,并研究各级雨量和雨日对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1)夏(冬)半年降水以小雨(雪)和中雨(雪)为主;夏半年小雨和大到暴雨(中雨)的雨量及雨日呈减小(增加)趋势,冬半年各级雨量及雨日均呈减小趋势;(2)夏、冬半年Z指数均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小趋势;(3)采用偏相关系数和相对贡献率分析,夏半年中雨和大到暴雨雨量及雨日对Z指数有显著的影响,冬半年小雪的雨量和雨日对Z指数变化影响最大;(4)采用合成分析法的标准化值,在偏涝年,各级雨量和雨日基本都为正值,夏半年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到暴雨和中雨雨量和雨日,而冬半年差异主要表现在小雪雨量和雨日;在偏旱年,各级降水雨量和雨日基本都为负值,夏半年差异主要表现在中雨雨量和雨日,冬半年差异主要表现在小雪和中雪雨量和雨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