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37篇
综合类   4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导致了越来越多生活废物、工业废弃物逐渐累积,以至于破坏了当地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并引发一系列环境灾害。了解环境灾害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并找到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方法,对于构建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辽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如何防治土地荒漠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辽东山地典型冰缘地貌上覆土壤的粒度、常微量化学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组成包括黏粒20.79%、粉粒69.54%和砂粒9.67%,平均粒径整体偏细,约为6.45Ф,不同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及坡向的粒度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土壤元素化学组成以SiO2(45.60%),Al2 O3(12.90%),Fe2O3(3.90%),K2O (2.17%)为主,最大比例可达73.36%。元素Ca,Na,P,Sr显著淋溶,而Mn,Ti,Cu,Zn则相对富集,其他元素迁移不甚明显。少数元素还表现出与粒度分布存在显著关联,其中K,Na,Sr,Ba多存在于砂质土壤中,而元素Ti则容易在粒度更细致的黏土颗粒中留存。化学风化指数CIA均值约为65.50,Rb/Sr约为0.70,反映风化程度较低,且长期经历干冷气候,A—CN—K三角模型表明,研究区土壤风化以脱钙钠、富铝为主,风化水平尚处于低等风化阶段中后期。  相似文献   
3.
唐丽娟  雷磊  曹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725-4728
介绍了1998~2007年中国10个主要沿海城市的耕地数量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力,认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导致沿海城市耕地减少的共同驱动力,其中经济发展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以辽宁省葫芦岛市为例,根据1998~2007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葫芦岛市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近10年来,葫芦岛市的耕地总量不减反增,耕地面积增加主要集中于1998~2002年;葫芦岛市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可以归纳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农业科技进步三大类。基于此,提出了耕地保护的相关对策:控制人口数量,减轻耕地压力;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稳定耕地数量和质量;严格控制耕地非农化规模,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力度;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引导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夏玉米主产区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气候变化对河北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基于17个典型气象站1955-2014年气候资料,应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模型,分析了河北省夏玉米全生育期和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和缺水量时空格局,并利用敏感性分析法对需水量和缺水量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1955-2014年河北省夏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变化率分别为-11.19 mm/10 a和-8.26 mm/10 a;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和缺水量的趋势变化与全生育期保持一致;需水量和缺水量在快速发育期最大,分别为127.56 mm和91.08 mm,在成熟期最小,分别为30.34 mm和25.69mm。(2)全生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大致呈以黄骅一带为高值中心,向邢台、邯郸和南宫一带形成低值区的空间过渡形态;各生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空间分布形态差异较大。(3)影响需水量的4个主要气候因素依次为:相对湿度、最高气温、风速和日照时数;影响缺水量的4个主要气候要素依次为降水量、相对湿度、最高气温和风速。  相似文献   
5.
紫色土和黄壤草本根土复合体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耕  周腾禹  韦杰 《中国水土保持》2019,(4):34-37,I0001
以重庆常见的紫色土和黄壤草本根土复合体为试验对象,研究含水率和含根量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试验含根量范围内,根系提高了土样抗剪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含根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存在最优含根量区域,黄壤最优含根量为1%,紫色土最优含根量为0.6%;②在试验含水率范围内,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受含水率影响显著(P<0.05),且随含水率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存在最优含水率,黄壤最优含水率为20%,紫色土最优含水率为25%;③在试验含水率范围内,含根量对紫色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比黄壤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InVEST模型的大连市产水量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大连市产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子,为该市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可视化的评估结果和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的产水量模块,探究1980—2015年大连市降雨、气温、潜在蒸散、实际蒸散及土地利用状况变化特征,定量研究1980—2015年大连市产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①1980—2015年期间大连市年均降水和潜在蒸散发不显著下降,年均气温和干燥系数显著增加,年均实际蒸散量显著下降。②研究期间大连市耕地、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主要由耕地转移而来。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变化较小。③研究区平均产水量为226.36 mm,产水总量2.70×10~9 m~3。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庄河市年均产水总量最大,达到1.10×10~9 m~3。[结论]研究区产水量的变化是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是影响产水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的增加有轻微影响。  相似文献   
7.
多植被指数组合的冬小麦遥感估产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大面积冬小麦农田产量快速估算的准确率,选取Landsat 8 OLI卫星遥感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绿度植被指数GVI、增强植被指数EVI,分别建立4种植被指数组合与地面冬小麦实测产量的回归方程或神经网络和SVM模型。结果表明:单植被指数的非线性回归方程估产精度高于线性回归方程,冬小麦实测产量与遥感植被指数表现为非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估产时多植被指数组合精度高于单植被指数,多植被指数组合可实现信息互补,提高遥感估产精度;建立多植被指数组合与实测产量的非线性遥感估产模型时,SVM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339.6kg·hm~(-2),决定系数R~2为0.7852,估产精度高于BP神经网络模型、RBF神经网络模型,可应用于冬小麦遥感估产的快速、准确实现。  相似文献   
8.
以包头市为例,利用PM_(2.5)监测站数据、人口普查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和人口PM_(2.5)暴露相对风险模型,进行PM_(2.5)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并完成了该市居民PM_(2.5)暴露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2014、2015年包头市PM_(2.5)浓度日均值超过一、二级标准的天数分别达到>200 d和>60 d,且冬季浓度水平最高,夏季最低;东河区污染较高,昆都仑区和青山区北部次之,九原区西部和昆都仑区南部浓度较低;2)人口PM_(2.5)暴露相对风险以市中心为高风险区域,周边人口较少区风险较低,东河区、昆都仑区和青山区风险较高,九原区以低风险为主;城市居民分布在PM_(2.5)浓度偏高区域。该研究可为包头市大气污染治理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辽南滨海黄土的粒度分维值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仪测出的粒度数据为基础,应用分形理论计算得出:七顶山马兰黄土的粒度分维值介于2.2085~2.3184之间,平均值为2.2744,相关系数为0.8835;离石黄土粒度分维值介于2.2748~2.4237之间,平均值为2.3467,相关系数为0.8920。全剖面粒度分维值在2.2085~2.4237之间,平均值为2.3187,相关系数达0.88以上,粒度分布具有分形特征(0.76μm~263.75μm的标度范围内)。分维值的大小对黄土的形成环境有良好的指示意义。本区马兰黄土比离石黄土的分维值低,说明马兰黄土沉积时东亚冬季风强盛,气候寒冷干燥,次生成壤作用弱,分选系数偏小,分选性比离石黄土稍好,自组织程度低,分维值偏低且变化幅度小;离石黄土沉积时夏季风较冬季风强盛,气候温暖湿润,后期的成壤改造作用强,分选较差,分选系数稍大,自组织程度高,分维值偏高且变化幅度大。经对比分析得出:粒度分维值反映的环境演变与磁化率、粒度所反映的环境演变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不同排放情景下大连地区21世纪气候变化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相坤  任学慧  刘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95-11298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4次评估报告提供的20多个气候系统模式的模拟结果,经过插值降尺度计算,以多模式集合模拟结果分析预估不同情景下(SRESA2、SRESA1B和SRESB1)大连地区21世纪气候变化。结果表明,21世纪大连气候总体有显著变暖、变湿趋势。年平均气温变暖趋势为2.45~3.46℃/100年,年降水增加趋势为每100年5.8%~16.3%。冬季变暖最明显,冬、春季降水增加较明显,21世纪前期秋季降水减少较明显。在A2、A1B和B1情景下,21世纪后期气温分别比常年偏高3.46、3.44和2.45℃,年降水分别比常年偏多16.30%、11.80%和5.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