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
宁夏气候变化的事实分析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本文研究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宁夏气候变化基本事实。指出,40多年来宁夏的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持续上升,增温幅度高于全国平均值,中部干旱带和银川以北冬季的增温幅度达到了2.4度,最大冻土深度明显变浅;年降水量波动变化,增减幅度不大,但近3年降水量有增多的趋势。研究发现:43年来宁夏的蒸发量呈减小趋势,湿度呈增大趋势,两者反位相变化;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宁夏全境蒸发量减小和湿度增大的趋势都比较明显,尤其是近3年更为显著,这一事实与传统的观念相左。 相似文献
3.
小麦蓝矮病植原体16S rDNA基因片段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小麦蓝矮病是陕西乃至西北冬麦麦区的一个重要病害,由介体条沙叶蝉专化性传播。对小麦蓝矮病株叶片和带毒条沙叶蝉进行超薄切片及电镜观察,在叶片韧皮部和叶蝉后肠中均观察到大量典型植原体。利用植原体16S rDNA基因保守序列通用引物对Rm16F2/Rm16R1,应用PCR技术从小麦蓝矮病株叶片中扩增到1.4 kb的特异片段。通过对16S rDNA基因片段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小麦蓝矮病病原与三叶草绿变、翠菊黄化、绣球花绿变、草莓矮化和番茄巨芽植原体亲缘关系较近,其同源率为99.2%~99.9%。据此可以判定小麦蓝矮病植原体是属于植原体16SrⅠ组,确定了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对光果甘草幼苗根系MDA含量及保护酶POD、CA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实验室用甘露醇模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观测光果甘草幼苗根系膜脂过氧化水平受影响的情况。结果表明当干旱胁迫程度由-0.5 MPa上升到-1.0 MPa时,甘草根系MDA的含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升高,同时甘草幼苗根系POD活性下降,而CAT的活性则呈现升高趋势。说明干旱胁迫程度由轻度转为中度后,甘草幼苗的根系产生了膜脂过氧化作用。POD与CAT这两种保护酶活性也随之产生变化,POD活性先升后降,而CAT活性则持续上升,二者相互配合协同作用,以维持和保护甘草幼苗根系细胞膜的完整性,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旱区砂田肥力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宁夏香山地区种植1~17 a砂田及撂荒砂田为研究对象,对砂土比例、耕层土壤含水量(0~20 cm)、有机质含量、全盐量、速氮、速磷、速钾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种植可使砂田覆砂层含土量(由9.24%增加到36.15%)、土砂比(由0.09增加到0.57)不断提高,含砂量(由90.76%降低到63.85%)、土壤含水量(由25.30%降低到13.70%)、全盐含量(由0.21 g/kg降低到0.05 g/kg)、速磷(由2.42 mg/kg降低到2.26 mg/kg)、速钾(由172 mg/kg降低到109 mg/kg)不断降低,而有机质、全氮、速氮则先升后降,在连续种植4~5 a后达到最高(有机质:12.5 g/kg;全氮:0.32 g/kg;速氮:15.10 mg/kg),此后不断下降.因此砂田连续种植4~5 a必须人工补肥,连续种植若干年后休闲1~2 a有利于砂田性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了蓟马的虫口密度与苜蓿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苜蓿干草产量损失率(Y)与20枝条虫量(X)的关系为Y=0.1021X-2.2461,相关系数r为0.9874,两者相关性极显著。按照防治的直接收益与成本,确定了宁夏旱地苜蓿和水地苜蓿蓟马的防治指标,即旱地苜蓿蓟马第1茬的防治指标为560头/100枝条,水地苜蓿蓟马第2茬的防治指标为390头/100枝条,第3茬的防治指标为580头/100枝条。 相似文献
7.
宁夏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壤水溶盐含量与其电导率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宁夏盐渍化土壤的分布区域,采集了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壤样品(0~20 cm)141个,测定了土壤浸提液电导率与水溶性盐含量及其盐分组成,系统研究了残渣烘干法土壤水溶盐含量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1)土壤水溶性盐分离子阳离子以钠离子含量最高,镁、钙离子含量次之,阴离子以氯离子含量最高,硫酸根离子含量次之;(2)从阴离子组成来看,供试土壤以硫酸盐-氯化物型、氯化物-硫酸盐型和硫酸盐型为主,从阳离子组成来看,以镁钙盐型、钙镁盐型和钠盐型为主;(3)从5种函数模式中筛选出土壤浸提液电导率与其残渣烘干法水溶盐含量之间的最优回归关系,当不区分土壤盐分类型时,可采用二次式(通式)y=0.1609x2+2.9176x-0.0141求解土壤含盐量;当已知土壤盐分类型时,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盐分类型最优回归式计算;(4)提出了电导率法测定土壤水溶盐含量校正为残渣烘干法水溶盐含量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溉量对春小麦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溉量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小麦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为春小麦节水灌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溉量为4 286 m3/hm2(常规对照灌溉量4 495 m3/hm2,减少209 m3/hm2)未对春小麦生长及产量造成不利影响;灌溉量为3 6 70 m3/hm2(比常规灌溉量减少825 m3/hm2)对春小麦生长产生了部分不利影响,但没有使产量明显降低;灌溉量为3 060 m3/ hm2(比常规对照减少1 435 m3/hm2)使春小麦株高降低、干鲜重减少、产量明显减少,对春小麦生长及产量产生明显不利影响.综合考虑,正常年份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适宜灌溉量在3 900~4 200 m3/hm2,尚有200~5 00 m3/hm2的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9.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子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概述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层次和测定、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影响植物WUE的内部因素(包括植物种类和品种、叶片解剖结构及生理生化特征等)和外部因素(包括气象、土壤、生物因素等),以及各自的作用机理,尤其是对气孔不均匀关闭、影响Δ13C在田间条件下表现较差的原因、冠层和叶边界层对植物WUE产生的效应及其作用原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今后植物WUE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