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4篇
  免费   5280篇
林业   164篇
农学   673篇
基础科学   13篇
  348篇
综合类   3594篇
农作物   85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05篇
园艺   420篇
植物保护   3978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554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437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365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471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578篇
  2012年   957篇
  2011年   912篇
  2010年   756篇
  2009年   759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573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瓠瓜枯萎病菌的影响。[方法]在鉴定了安徽省瓠瓜枯萎病菌病原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营养条件对该病原菌的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瓠瓜枯萎病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明显不同。PDA培养基最适合该病原菌的生长,产孢量以其最高;在麦芽糖为碳源或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该病原菌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结论]该研究为丰富瓠瓜枯萎病菌生物学提供了实验依据,并为瓠瓜枯萎病的研究及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河北省土壤分离出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MB-15菌株,利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与Bt标准菌株HD-1的杀虫毒力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该菌株胞晶混合液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和菜青虫(Pieris rapae)等5种鳞翅目蔬菜害虫的毒力均高于标准菌株Bt HD-1胞晶混合液。对发酵液各组分活性的分析发现,该菌株的上清液对胞晶混合物的杀虫活性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该菌株伴胞晶体为菱形,SDS-PAGE分析显示其伴胞晶体主要由130.0 kDa和65.0 kDa两种晶体蛋白组成。利用PCR-RFLP对其杀虫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含有cry1Ac、cry2Aa、cry1I和vip3Aa基因。推断该菌株是一株对鳞翅目蔬菜害虫的防治具有潜在的商业开发价值的Bt野生株。  相似文献   
3.
以小麦6044×01-35杂交后获得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材,对其产量性状与粒重性状予以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自交系群体产量性状均呈正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单穗粒重与穗长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穗数、行总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广义遗传力较高的为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粒重和单穗粒重;由主成分分析可知,对穗粒重贡献最大的是单株粒重、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单株粒重对单穗粒重有促进作用,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单株穗数对单穗粒重的负效应最高。  相似文献   
4.
辣椒根腐病拮抗细菌D221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拮抗辣椒根腐病D221菌株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成分为蔗糖2.0%,胰蛋白胨0.5%,牛肉膏2.0%,NaCl 0.5%,MgSO40.1%。最适的发酵条件为温度30℃,摇床转速150 r.min-1,接种量5%,初始pH为7,在250 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30 mL,发酵48 h。  相似文献   
5.
用HPLC法测定菌株S 15发酵液中Zygosporin D(乙酰基细胞松弛素D)的含量。色谱条件为:Kromasil-C18柱(4.6 mm×150 mm,5 m),柱温25℃,流动相乙腈-水(体积比40:6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6nm)。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0.409 03X+1.547 7,r=0.999 8,Zygosporin D回收率为100.5%。实验证明该方法稳定可靠,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简单可行,适用于Zygosporin D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低毒高效的杀线剂,为半穿刺线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10%噻唑膦颗粒剂、2.5亿个孢子/g厚孢轮枝菌微粒剂、0.5%阿维菌素颗粒剂、24.5%阿维菌素乳油、10%丙线磷颗粒剂、2亿/g盐生菌及2亿/g盐生菌+0.5%阿维菌素颗粒剂对柑橘半穿刺线虫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药后30 d统计不同药剂对柑橘半穿刺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供试的6种药剂对半穿刺线虫均有较好的防效,对土壤中和根上线虫的防效均在50%以上,其中10%噻唑膦颗粒剂的防效最好,对土壤中和根上线虫的防效达80%以上;其次为24.5%阿维菌素乳油和2.5亿个孢子/g厚孢轮枝菌微粒剂,两种药剂对土壤中和根上线虫的防效为70%~75%。【结论】10%噻唑膦颗粒剂、2.5亿个孢子/g厚孢轮枝菌微粒剂和24.5%阿维菌素乳油对柑橘半穿刺线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柑橘生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柑橘半穿刺线虫的防治药剂在柑橘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抗性后对黑肩绿盲蝽功能反应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协调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关系。【方法】用抗、感吡虫啉褐飞虱种群分别饲养黑肩绿盲蝽1代,测定F2代黑肩绿盲蝽RNC和SNC种群各龄若虫和成虫对褐飞虱卵的功能反应。【结果】黑肩绿盲蝽RNC和SNC种群各龄若虫和成虫的功能反应均能用HollingⅡ圆盘方程进行拟合,同一个种群的捕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两个种群的1~3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褐飞虱卵的捕食能力、各龄期的日最大捕食量、对猎物的处理时间均差异不显著,但黑肩绿盲蝽RNC种群的4和5龄若虫对褐飞虱卵的瞬间攻击率α分别为1.2946和1.0968,显著低于SNC种群的1.9597和1.5657。【结论】用抗吡虫啉褐飞虱种群饲养黑肩绿盲蝽1代后,黑肩绿盲蝽的功能反应发生变化,其捕食功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采用网格布点法收集海南岛较大的洋田水稻土样52份,分析测定土样的pH值、全磷、全氮、全钾和有机质5个养分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海南水稻土为酸性土壤,其pH值平均为5.94;海南水稻土养分水平以中低级为主,占总数的74.9%,普遍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和钾的含量低;不同母质形成的水稻土之间土壤养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水稻纹枯病发病日趋严重,而对水稻纹枯病的药剂防治及防治适期却不甚明确。本试验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筛选了目前市场防治水稻纹枯病常用药剂及其最佳施用适期。提出了噻呋酰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井冈霉素为最佳化学防治药剂,在水稻分蘖盛期依据气候和苗情适时施药,做到经济有效的防治,确保水稻丰收。  相似文献   
10.
从海南三亚豇豆设施棚内采集具典型轮纹病病斑的豇豆叶片,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到1株致病菌,根据病害症状特点、病原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ITS序列分析,鉴定豇豆轮纹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 & Curst.) Wei];利用生长速率法,对12种药剂进行室内筛选,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P,可湿性粉剂)和50%异菌脲(WP)对病原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2.709 46和9.093 27 mg/L,而75%百菌清(WP)和50%多菌灵(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