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94篇
  免费   5391篇
林业   553篇
农学   1422篇
基础科学   56篇
  1360篇
综合类   5605篇
农作物   830篇
水产渔业   1645篇
畜牧兽医   1847篇
园艺   935篇
植物保护   932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478篇
  2021年   580篇
  2020年   591篇
  2019年   446篇
  2018年   449篇
  2017年   448篇
  2016年   467篇
  2015年   640篇
  2014年   808篇
  2013年   1058篇
  2012年   1923篇
  2011年   1863篇
  2010年   1279篇
  2009年   1246篇
  2008年   490篇
  2007年   869篇
  2006年   671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TDR测定淡栗钙土水分的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荒漠草原2个不同种类的土壤为研究材料,使用TRIME - IPH型TDR测定不同放牧强下的土壤含水量,并以烘干法测定值为真实值对其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室内标标定中的TRIME - IPH测值与烘干法测值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沙土中的相关系数(R2=0.983 9)略低于壤土(R2=0.986 0),而平均相对偏差(16.4%)大干壤土(12.3%).校正方程为TDR校正值=0.998 0烘干法测定值+2.3900.在野外标定中,不同放牧强度下TRIME - IPH测值与烘干法测值的相关性也很好,总体校正的相关系数为0.774 3.本研究结果证实,TRIME - IPH完全能够胜任该地区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及变化趋势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蛋白酶抑制剂(Protein inhibitors,PIs)是一类小分子多肽或蛋白质,在植物抵抗生物和非生物逆境中起中起重要作用.利用PCR方法从强抗逆植物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中克隆到一个胰蛋白酶抑制剂(Trypsin inhibitors,TI8)基因AmT7,分析了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变化,构建了其植物表达载体.结果表明,AmTI的编码蛋白含197个氨基酸残基,分子质量为21.5kDa,在N端有信号肽序列,属于Kunitz型;在正常生长条件下,该基因只有微量的基础表达,但在脱水、低温和盐胁迫处理下,其表达量显著上调.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AmTI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蔗糖和锌对水稻根系生长的调节(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锌和蔗糖与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以水稻中花11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浓度的锌、蔗糖、甘露醇、锌+蔗糖和锌+甘露醇处理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活性氧产生和根系质子分泌的变化。[结果]在1~3mmol/L范围内随着锌浓度的增加,水稻根系总长度、数量及活性氧的产生均增加,但质子分泌水平降低。除了株高外,初生根长、初生根侧根长/数、不定根长/数和不定根侧根长/数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蔗糖浓度的影响,高浓度蔗糖诱导活性氧增加,无糖或高浓度蔗糖都导致根系质子分泌能力降低。但是,在相同浓度的蔗糖处理条件下锌诱导这些指标的变化与无锌处理的明显不同。5%蔗糖和5%甘露醇对根系生长的调节有显著差异,说明该调节作用是由蔗糖信号而非渗透势引起的。[结论]该研究表明蔗糖和锌对水稻根系的生长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评价并保护现存"东野"的遗传多样性对解析其遗传进化机理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综述了近年来不同保存方式、不同年份、不同世代以及与其他生态类型野生稻和栽培稻等多个角度有关"东野"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成果认为应该建立科学统一的遗传多样性评价体系,并提出了"东野"遗传多样性研究前景和生态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揭示我国南海的四种重要经济海水鱼类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malabaric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鲑点石斑鱼(E.fario)、蜂巢石斑鱼(E.merra)的遗传群体变异水平与种间关系。[方法]本研究利用从GenBank中搜索到的21对微卫星引物,对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鲑点石斑鱼及蜂巢石斑鱼的等位基因数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信息含量PIC、观察遗传杂合度Ho、期望遗传杂合度He等遗传参数进行检测,并采用UPGMA类聚分析法探讨这四种石斑鱼的种间关系。[结果]点带石斑鱼群体的A、Ne、PIC、Ho和He等遗传参数的平均值分别为4.38±1.60、3.69±0.86、0.69±0.08、0.67±0.08、0.72±0.06,斜带石斑鱼群体的为3.88±1.13、3.55±1.04、0.66±0.10、0.68±0.21、0.70±0.08,鲑点石斑鱼群体的为6.00±1.07、4.68±0.65、0.78±0.03、0.73±0.25、0.79±0.03,蜂巢石斑鱼群体的为5.50±1.07、4.58±0.80、0.76±0.05、0.75±0.18、0.78±0.04。[结论]综合比较上述数值可知,四个石斑鱼群体的遗传变异程度依次为鲑点石斑鱼群体>蜂巢石斑鱼群体>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群体;与其他海水鱼类的遗传变异水平比较,四种石斑鱼的群体遗传变异水平都较高,说明我国这些石斑鱼种类的遗传种质资源尚好。另外,遗传距离与类聚分析表明,点带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遗传距离最近,而斜带石斑鱼与蜂巢石斑鱼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6.
7.
核磁共振(NMR)技术是化合物结构鉴定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该文简单介绍了NM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NMR技术在枯草芽孢杆菌所产的多肽、脂肽类抗菌物质结构鉴定中的运用概况,进一步阐述了NMR联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其在枯草芽孢杆菌抗菌物的结构鉴定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初步研究了大蒜、苦楝、苦参3种植物的提取物室内浸杀土蜗的效果,结果表明:浓度为8mg/L的大蒜提取液48h的杀螺率达到70%,苦楝提取液浓度为80mg/L时48h的杀螺率达90%,浓度为22.4mg/L的苦参提取液96h的杀螺率达90%;大蒜、苦楝、苦参提取液浸杀土蜗48h的LC50分别为4.96mg/L、37.46mg/L、45.60mg/L,其杀灭土蜗的效果为:大蒜>苦楝>苦参。  相似文献   
9.
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var.harnii)是龙舌兰科虎尾兰属植物,不但具有观赏价值,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并且有净化空气的功效。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虎尾兰植株,以短叶虎尾兰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采用组织培养育苗方法,建立从愈伤组织到再生植株的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为MS;诱导愈伤的最佳PGR浓度配比为1 mg·L-16-BA+0.5 mg·L-1NAA+0.5 mg·L-12,4-D;诱导芽的最佳PGR浓度配比为1 mg·L-16-BA+0.8 mg·L-1NAA;诱导生根的最佳PGR浓度为0.1 mg·L-1NAA。  相似文献   
10.
转Bar基因稻谷对小鼠肝功能若干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SPF级昆明小鼠喂食含量分别为20%、40%、60%转抗除草剂(Bar)基因稻谷,繁殖F1、F2代,并持续观察F1、F2代小鼠的日常行为、肝脏器官指数及血液生化指标,研究了转抗除草剂Bar基因稻谷对小鼠肝功能若干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转Bar基因稻谷喂养并未对小鼠日常行为产生明显影响。F1、F2代供试小鼠各剂量的转基因组与常规对照组小鼠肝脏器官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F1代小鼠中A组和C组的白/球比、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白/球比、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碱性磷酸酶指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F2代小鼠中A、B、C组白/球比、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5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F1、F2代A、B、C组的葡萄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3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试验处理及时间内,与对照常规稻谷相比,用转基因稻谷喂养小鼠对其肝脏功能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