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7篇
  免费   1064篇
  国内免费   1045篇
林业   910篇
农学   1157篇
基础科学   573篇
  1371篇
综合类   5233篇
农作物   867篇
水产渔业   553篇
畜牧兽医   2026篇
园艺   805篇
植物保护   61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418篇
  2021年   514篇
  2020年   463篇
  2019年   364篇
  2018年   306篇
  2017年   475篇
  2016年   342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733篇
  2012年   955篇
  2011年   1000篇
  2010年   1008篇
  2009年   823篇
  2008年   934篇
  2007年   815篇
  2006年   633篇
  2005年   541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448篇
  2001年   344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7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公布的斜纹夜蛾基因组对TLRs基因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斜纹夜蛾TLRs家族基因成员在鳞翅目害虫TLRs基因家族中的进化关系、组织表达特异性,结合转录组数据对农药反应敏感的TLRs进行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网络进行分析,分析斜纹夜蛾Toll受体基因在杀虫剂抗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共分析出了7个TLRs基因,斜纹夜的TLRs家族基因与棉铃虫TLRs家族基因同源性较高.7个基因中的1个基因SLTLR3在肠道中高度表达,有5个TLRs基因对农药处理反应敏感.对农药反应敏感的TLRs进行基因表达和其网络进行分析,只发现了1个TLRs(SLTLR7)和其他30个基因之间的存在共表达关系,这些基因主要涉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途径、细胞定位、信号传导、细胞调控过程、生物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宁夏沙湖(东经106°19′6″~106°24′10″,北纬38°45′17″~38°49′42″)为研究对象,根据湖泊的地理状况布设了8个采样点,分别于2015年、2020年的7份月和10月份在沙湖湿地采样,按照浮游植物功能类群(FG)的划分方法将沙湖优势浮游植物划分16类;应用古生物学统计分析(PAST)软件计算香农-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皮洛(Pielou)均匀度指数(J),应用统计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对各样点生物指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应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计算丰度、生物量、优势度指数;分析沙湖生态修复前(2015年)、后(2020年)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生物多样性变化,检验沙湖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后沙湖浮游植物种类增加,由2015年7门38种及其变种增加为2020年8门147种及其变种;藻类丰度与生物量显著增加,7月份最为明显,分别增加了44倍和4倍;优势种,7月份从18种减少至8种,10月份从6种增加至10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由绿藻-硅藻-蓝藻-金藻型,变为蓝藻-绿藻-硅藻型,优势度指数比生态修复前普遍升高,优势功能群中适应富营养环境的种类所占比例下降;生态修复后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H′)降低.对比分析表明,生态修复后的浮游植物群落,虽种类更丰富但存在均匀化现象,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而且沙湖存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3.
于良  魏刚  王铭  朱鹏  董俊哲 《棉花科学》2021,43(4):66-72
根据近五年实验室检测大数据,分析我国进口巴西棉花品质指标的主体范围,总结不同主体指标各等级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结果 表明,巴西棉花的品级、长度和马克隆值合同品质符合率高,但不同指标不同时间段品质符合率略有偏差.综合认为:近五年巴西棉花品质一致性好,主体品质占比大,主体指标范围品质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极端干旱区葡萄在不同微喷弥雾调控方式(WP1,架上喷水1 h;WP2,架下喷水1 h;WP3,地上喷水1 h)下微气候因子与葡萄果实生长形态及糖度的监测,分析葡萄园微气候因子变化规律及其与葡萄果实生长形态和糖度的关系。结果显示:采用微喷弥雾调控可有效降低葡萄园温度和增加湿度,与CK处理(常规滴灌,不喷水)相比,白天平均温度低2.9℃~3.3℃,平均温度低2.5℃~2.9℃,夜晚平均湿度高4.7%~5.5%,同时可促进葡萄果实生长和糖度累积,WP1、WP2和WP3与CK处理相比,果粒纵茎高出2.88、1.76、0.9 mm,果粒横茎高出1.33、1.80、1.76 mm,果粒均重高出0.22、0.26、0.25 g,糖度分别高出7.75%、3.96%和5.53%。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白天平均温度和平均温度是影响葡萄纵径和横径的关键微气候因子,晚上平均湿度是影响葡萄果实重量和糖度的关键微气候因子,在白天平均温度为30.4℃~33.8℃、晚上平均湿度为49.5%~50.5%时接近葡萄果实纵径、横径和果粒均重拟合值最大值。根据其相互关系和建立的回归模型,得出可以用白天平均温度、平均温度和晚上平均湿度对该地区葡萄生长和糖度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β-防御素在黄沙鳖先天免疫中的潜在作用,为开展黄沙鳖绿色病害防治及促进其养殖业健康发展打下基础.[方法]运用RACE克隆黄沙鳖β-防御素基因(Hs-BD1)cDNA序列,采用SignalP-5.0、PredictProtein、PSIPRED、Robetta和Clustal X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s-BD1基因在黄沙鳖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细菌感染前后的表达变化.[结果]Hs-BD1基因cDNA序列全长493 bp,包括72 bp的5'非编码区(5'-UTR)、20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及220 bp的3'非编码区(3'-UTR).Hs-BD1基因编码66个氨基酸残基,包括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区、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前肽区和41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区.其中,成熟肽区具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31Cys、58Cys、38Cys、52Cys、42Cys和59Cys)及位于C1和C2间的甘氨酸残基(Gly),即Hs-BD1基因属于β-防御素家族.Hs-BD1氨基酸序列与中华鳖β-防御素16的相似性最高(93.9%),基于β-防御素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黄沙鳖与中华鳖和西部锦龟聚为一支,其亲缘关系相对较近.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分别以C1-C5、C2-C4和C3-C6的连接方式形成3个二硫键;Hs-BD1成熟蛋白三级结构是由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组成.Hs-BD1基因在黄沙鳖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在心脏、肠道、肌肉、脑组织和表皮中的相对表达量均较低;以温和气单胞菌攻毒后,Hs-BD1基因在黄沙鳖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攻毒后第3和36 h共出现2个表达峰值,对应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攻毒前(0 h)的20.8和10.6倍,差异均极显著(P<0.01).[结论]Hs-BD1基因在黄沙鳖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尤其在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且可被温和气单胞菌感染诱导表达,说明Hs-BD1基因在黄沙鳖抵抗病原感染的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渔业标准命名实体识别任务中部分实体语料分布稀疏导致的效果不佳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元组合数据增广(data augmentation method based on multiple combination,MCA)的渔业标准命名实体识别方法,该方法融合了基于领域词典的联合替换算法(joint replacement algorithm based on domain dictionary,DDR)、基于槽点保护的随机删除算法(random dele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lot protection,SPD)和基于槽点保护的随机插入算法(random inser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lot protection,SPI)进行语料库的数据增广,首先构建"水产品名称"同类词词典和领域同义词词典,通过两个词典分别对"水产品名称"类实体和随机词进行同类词替换和同义词替换,生成新的句子,以增加目标实体数量和句子的多样性,然后在基于槽点保护的情况下对原句子分别进行随机删除和随机插入操作,在保留实体及上下文特征的情况下进一步丰富语料的多样性,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融合注意力机制的BERT+BiLSTM+CRF网络模型和多元组合数据增广方法进行渔业标准命名实体识别,准确率、召回率、F1值分别达到了91.73%、88.64%、90.16%,具有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基于多元组合数据增广的渔业标准命名实体识别方法有效解决了部分实体样本稀疏问题,提升了渔业标准命名实体识别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7.
设计单因素试验,调查菌种质量,筛选出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氮源为酵母粉;通过调整碳源含量设计6个碳氮比(10∶1~15∶1)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得到最佳碳氮比11∶1的配方(1 L)为玉米粉15 g、葡萄糖5 g、酵母粉5 g、马铃薯200 g、麦麸2 g、硫酸镁1.5 g、磷酸氢二钾3 g、VR1 0.01 g;采用该配方设计L25(4×54)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120 mL/250 mL,接种量是装液量的3.5%,接种菌龄7d,转速180 r/min,pH 5.0;在此结果基础上制备液体菌种,以固体菌种为对照,采用集成创新的出菇环境开展出菇试验,调查农艺性状,每袋鲜重提高26.22%、干重提高35.35%.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川西北地区的老井进行复查,发现多口井在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存在大套的凝灰岩,对上述井的地质、测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发现,凝灰岩的岩性以凝灰质泥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灰岩、沉凝灰岩、凝灰岩、凝灰质白云岩为主,次生溶蚀孔隙发育;凝灰岩在测井曲线和地震剖面上均有明显的响应特征: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明显的低纵波速度、高自然伽马特征,凝灰岩底界在地震剖面上均表现为波峰反射特征.为此,采用模型正演分析技术及波阻抗反演技术,首次对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晚二叠世吴家坪组凝灰岩的分布进行了地震预测:双鱼石构造-剑阁区块的北部地区凝灰岩分布最厚,南部减薄;双鱼石构造东部凝灰岩分布较厚,西部减薄,直至不发育.研究结果表明,晚二叠世吴家坪组在川西北地区沉积了一套凝灰岩,从西北至东南方向减薄;由于凝灰岩物性好,孔隙度高,可成为四川盆地火山岩气藏勘探全新的后备领域,为川西北地区下一步新的勘探领域开发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植方式下温度升高对水稻产量及同化物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气候变暖对水稻生产系统的影响备受关注,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及其形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为水稻种植区划、栽培措施和品种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2017—2018年以南粳9108和南粳46为供试品种,模拟机插秧移栽和机械化直播2种种植方式,以常温(NT)为对照,于始穗期进行中度升温(平均增加2℃,MT)和极端高温胁迫(平均增加5℃,HT),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温度升高对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同化物转运、光合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在中度升温和极端高温胁迫下,南粳9108和南粳46产量降幅均为移栽<直播,长生育期品种南粳46产量降幅较小。穗干物重增长速率表现为NT>MT>HT,水稻茎叶向穗的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均随着温度升高而递减,且南粳9108下降趋势大于南粳46。穗后21 d至成熟期,剑叶SPAD值总体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剑叶净光合速率穗后14—21 d均以极端高温胁迫处理下最小,而到穗后35 d以极端高温胁迫处理下最大。剑叶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呈NT>MT>HT趋势,生育后期差异更显著。通径分析表明,产量各构成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结实率>千粒重>穗数>每穗粒数,温度处理对产量各构成因子的影响都表现为负效应,且以结实率影响最大(-0.819)。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受中度升温、极端高温胁迫后,成熟期干物质总重量、茎叶干物质转运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穗数除外),一、二次枝梗籽粒结实率都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始穗期2—5℃升温均显著降低粳稻结实率,从而导致水稻产量降低。从光合物质特性究其原因是由于温度升高降低了干物质向穗的转运率和穗干物质积累速率,从而导致生育后期水稻剑叶SPAD值增加,延长叶片持绿时间,抑制“源”向“库”转移。从气候变暖应对措施来看,选择采用移栽种植方式和长生育期品种易于表现出对极端高温胁迫逆境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To clarify the changes in plant photosynthesis and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ose responses to gradually increasing soil drought stress and reveal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hotosynthesis and soil moisture, soil water conditions were controlled in greenhouse pot experiments using 2-year-old seedlings of 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 Photosynthetic gas exchange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variables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under 13 gradients of soil water content.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 N), stomatal conductance (g s), and water-use efficiency (W UE) in the seedlings exhibited a clear threshold response to the relative soil water content (R SWC). The highest P N and W UE occurred at R SWC of 51.84 and 64.10%, respectively. Both P N and W UE were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levels at 39.79% ≤ R SWC ≤ 73.04%. When R SWC decreased from 51.84 to 37.52%, P N, g s, and the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C i) marked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rought stress; the corresponding stomatal limitation (L s)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and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N PQ) also tended to increase, indicating that within this range of soil water content, excessive excitation energy was dispersed from photosystem II (PSII) in the form of heat, and the reduction in P N was primarily due to stomatal limitation. While R SWC decreased below 37.5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the maximal quantum yield of PSII photochemistry (F v/F m) and the effective quantum yield of PSII photochemistry (ΦPSII),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q P), and N PQ; in contrast, minimal fluorescence yield of the dark-adapted state (F 0) increased markedly. Thus, the major limiting factor for the P N reduction changed to a nonstomatal limitation due to PSII damage. Therefore, an R SWC of 37.52% is the maximum allowable water deficit for the normal growth of seedlings of F. suspensa, and a water content lower than this level should be avoided in field soil water management. Water contents should be maintained in the range of 39.79% ≤ R SWC ≤ 73.04% to ensure normal function of the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and high levels of photosynthesis and efficiency in F. suspen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