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45篇
  免费   3229篇
  国内免费   2272篇
林业   2444篇
农学   2661篇
基础科学   1904篇
  3849篇
综合类   12467篇
农作物   1896篇
水产渔业   1214篇
畜牧兽医   4470篇
园艺   1812篇
植物保护   172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456篇
  2022年   1166篇
  2021年   1332篇
  2020年   1273篇
  2019年   784篇
  2018年   784篇
  2017年   1302篇
  2016年   871篇
  2015年   1471篇
  2014年   1383篇
  2013年   1835篇
  2012年   2425篇
  2011年   2599篇
  2010年   2442篇
  2009年   2095篇
  2008年   2200篇
  2007年   1983篇
  2006年   1707篇
  2005年   1381篇
  2004年   769篇
  2003年   543篇
  2002年   579篇
  2001年   599篇
  2000年   559篇
  1999年   331篇
  1998年   243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204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夹砂层耕地水分利用规律,以河套灌区典型夹砂层土壤耕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在春玉米生育期田间监测数据,应用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型,探究对夹砂层土壤田间蒸散发、作物耗水及深层土壤水分的补给与深层渗漏规律。选择2种土壤的夹砂层埋深梯度S1(40~95 cm)、S2(60~110 cm),设置了3个灌水水平W1(252.5 mm)、W2(315.85 mm)、W3(378.75 mm)开展田间试验,同不含夹砂层处理B作对照,并应用HYDRUS-1D模型模拟春玉米生育期田间蒸散发,土壤水分深层渗漏及地下水补给耕层水量与根系吸水量,与不含夹砂层处理对比分析夹砂层对田间水分利用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砂层埋深增加,棵间蒸发损失减小,叶面蒸腾水量增加;不含夹砂层处理玉米田间毛管向上补给水量较浅埋砂层与深埋砂层处理分别大57.01%、118.53%,灌水量为315.85 mm时含夹砂层处理的土壤水分深层渗漏最小;玉米生育期内根系吸水量随砂层埋深的增加而减少,不含夹砂层处理根系吸水量最大。浅埋砂层与深埋砂层处理分别为蒸散量的55.51%、61.31%,不含夹砂层处理为66.69%;暂时性亏缺水量从大到小依次为:S2、S1、B,水分从大到小依次为:B、S2、S1。综合考虑夹砂层土壤水分迁移、作物水分利用规律,建议在夹砂层耕地春玉米灌溉根据砂层分布因地制宜定灌溉制度,当夹砂层埋深在40~110 cm范围时,推荐春玉米在生育期灌溉定额为315.85 mm。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含有夹砂层农田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研究国产人工打洞法所结沉香中的化学成分,本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从其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单体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2-苯乙基)色酮二聚体(+)-3′,3′′′-dihydroxy-4′,4′′′-dimethoxyaquisinenone G (1)和aquilasinenone F (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都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中化合物2的IC50 值为(64.6±1.6)mol/L,阳性对照为L(+)-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3.
粉蚧是一类重要的农林害虫,其种类繁多,分布区域范围广,寄主种类多,在农业生产中容易产生识别混淆。2018—2020年笔者在田间调查棕榈植物病虫害时多次发现一种粉蚧对椰子和槟榔为害较严重,经鉴定为柑橘棘粉蚧[Pseudococcus cryptus (Hempel)],通过对该粉蚧形态观察,其主要特征为:(1)粉蚧体缘具白色粉状蜡丝17对,前端侧蜡丝短,而后端侧蜡丝长,尾端1对最长,约等体长,在尾部正中尚有1对小细丝,夹在2根长尾丝的中间;(2)雌成虫触角8节,单眼基部边缘无伴孔,刺孔群17对,C1、C4、C7具3根锥刺,C3具3~5根锥刺,多格腺主要分布在虫体腹面3~8腹节上,领状管分大、中、小3类,较大的领状管多数分布在腹部节的边缘,少量分布在胸部和头部边缘,蕈状腺大小2种,较大的蕈状腺数量不多,分布在背面体缘和中部,刺孔群C1后方各有1个,较小的蕈状腺,在头胸部腹面边缘分布较多,2~5个一组常出现在胸节边缘和第1腹节腹面上。本文以图文结合形式详细描述了柑橘棘粉蚧各虫态特征,并编制柑橘棘粉蚧及其种近似种检索表,为其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云南浴仙湖省级重要湿地是云南第四批认定的省级重要湿地,湿地资源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由于连年干旱,周边村庄环绕,导致该湿地生态系统出现退化.采取有力措施,保护修复浴仙湖湿地生态功能,迫在眉睫.通过对浴仙湖湿地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威胁,进而提出浴仙湖湿地资源保护及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黄淮海区普通玉米国家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67500、82500株/hm22个种植密度水平和0、180、270 kg/hm23个施氮量水平,研究种植密度及施氮量对夏玉米淀粉粒分布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施氮量单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淀粉粒的体积分布存在显著影响,且施氮量是影响淀粉粒体积分布的主要因素.增加施氮量,<3.5μm与3.5~7.4μm淀粉粒体积比下降,>7.4μm淀粉粒体积比增加;随着氮肥用量增加,籽粒产量、粒重、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以及玉米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回复值增加;相反,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以及玉米淀粉的峰值时间、糊化温度降低.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淀粉粒体积分布的影响效果相反.该研究中,在种植密度82500株/hm2、氮肥用量270 kg/hm2条件下,玉米籽粒淀粉平均粒径较大,大型淀粉粒比例较高,其糊化特性和淀粉组成较优,且能兼顾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水力机械抗空化性能,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NACA0015水翼非定常云空泡脱落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空化阶段下非定常空泡结构对翼型表面产生的空化脉动规律,探讨空化非定常过程中压力脉动产生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基于密度分域滤波器的湍流模型(FBDCM)能较好地模拟水翼表面空泡周期性脱落的非定常过程;在攻角为8°,空化数为1.25的工况下,空泡演化的非定常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附着型空泡形成与生长阶段、附着型空泡脱落与云空化形成阶段和云状空泡发展与溃灭阶段;在第二阶段结束时,空泡体积分数增至该周期内最大值;在第三阶段,由于空泡在翼型表面逐渐脱落并溃灭,翼型表面的压力水平逐渐回升,且回射流是空泡脱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保健砂中主要矿物质元素的含量情况,试验采集了6省共11个地区的鸽保健砂产品,首先比较了用湿法消化、干法消化和酸溶解法对钙磷待测样品进行前处理的效果,分别按照GB/T 6436-2018和GB/T 6437-2018测定方法测定了样品中的Ca、P含量,接着采用GB/T 13885-2017方法测定了样品中Fe、Cu、Zn、Mn的含量。结果表明:Ca的测定3号样品干法较湿法消化结果高3.16%(P < 0.05),5号样品干法、酸溶解法较湿法消化结果分别低0.87%、2.16%(P < 0.05),三种方法中酸溶解法最适合对保健砂进行前处理|多数省(市)的保健砂样品均有较高含量的Ca,最高达到29.4%|P含量普遍严重偏低,8个样品的P含量都在0.05%以下,比其余样品的P含量低数十倍|钙磷比多数都在100以上,最高钙磷比达到792,保健砂中钙磷比例严重失衡|样品中Fe、Cu、Zn、Mn的含量分别为3387 ~ 22185、3.8 ~ 112.5、7.46 ~ 865.5 mg/kg和58.8 ~ 1401 mg/kg。由此可见,保健砂中各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均极大,迄今没有统一的标准,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关键词] 保健砂|矿物质元素|前处理|钙|磷  相似文献   
8.
秸秆生物炭具有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土壤蓄水保肥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正效应,但其石灰效应会加大稻田氨挥发损失。为充分发挥生物炭吸铵特性,降低其石灰效应的不利影响,对不同热解温度(300、500、700℃)和酸化水平(pH值=5、7、9)稻草生物炭处理下的田面水NH_4~+-N浓度、氨挥发和水稻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偏酸性(pH值=5)、中性(p H值=7)生物炭处理在基肥期和分蘖肥期均能显著降低田面水NH_4~+-N峰值浓度(P0.05),降幅达16.90%~35.60%。全生育期稻田氨挥发损失占施氮量的15.14%~26.05%(2019年)、15.10%~19.00%(2020年)。稻田增施热解温度为700℃、酸化水平为5(p H值=5)的生物炭(C700P5)降氨效果最好,两年氨挥发分别显著降低22.93%、12.61%(P0.05)。高温热解配合偏酸性、中性生物炭(C700P5、C700P7)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达9.92%~13.50%,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其增产原因是生物炭酸化处理降低了稻草生物炭的石灰效应,而热解温度调整提高了生物炭阳离子交换量(CationExchange Capacity,CEC),进而降低了田面水NH_4~+-N浓度和氨挥发损失,最终提高了水稻地上部氮素积累和水稻产量。研究可揭示不同热解温度和酸化水平制备的生物炭在稻田中的应用潜力,并为稻田合理施用生物炭和减少化肥施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选择适宜规格的纱网沙障进行流动沙地治理,在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设置2 m×2 m,4 m×4 m,6 m×6 m网格或2 m,4 m,6 m带宽的带状纱网沙障,采用美国HOBO全自动风速风向仪测定其风速变化,并分析了地表粗糙度、相对风速和防风效能。结果表明:2 m×2 m网格纱网沙障地表粗糙度随着风速增加而呈现出线性降低的规律;纱网沙障主要是降低近地表30 cm以下高度的风速,并提高近地表粗糙度;随着风速增加,纱网沙障防风效能变化总体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在流动沙丘设置2 m×2 m,4 m×4 m网格或2 m,4 m带状纱网沙障可有效降低近地表风速、增加地表粗糙度,总体防风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对2015-2020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区域试验的192个棉花品种(系)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分析,为棉花抗病育种及品种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参试棉花品种(系)未出现对枯萎病和黄萎病免疫的品种;参试棉花品种(系)对枯萎病的抗性水平较高,除2018年高抗和抗病品种(系)占比为 88.2%外,其他年份均在92%以上;参试的品种(系)的黄萎病抗性水平除2017年较高外,其余各年均较低,以耐病为主,6年耐病品种(系)平均占比为56.2%;参试品种的总体抗枯萎病指数(rF)远大于总体抗黄萎病指数(rV)和总体兼抗指数(rFV),各年份均表现为rF>rV>rFV,且三者均呈振荡上升趋势;早中熟常规棉的抗枯萎病、黄萎病性及兼抗性表现均优于早熟常规棉。可见,黄萎病抗性的提高是西北内陆棉区选育兼抗棉花品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