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13篇
  免费   8164篇
  国内免费   4664篇
林业   4867篇
农学   3785篇
基础科学   3118篇
  6716篇
综合类   34138篇
农作物   5070篇
水产渔业   2663篇
畜牧兽医   10590篇
园艺   4994篇
植物保护   3200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1382篇
  2022年   3477篇
  2021年   3168篇
  2020年   3060篇
  2019年   1799篇
  2018年   1843篇
  2017年   3474篇
  2016年   1897篇
  2015年   3300篇
  2014年   3429篇
  2013年   4355篇
  2012年   6137篇
  2011年   6361篇
  2010年   5956篇
  2009年   5053篇
  2008年   5151篇
  2007年   4850篇
  2006年   3928篇
  2005年   3110篇
  2004年   1934篇
  2003年   1237篇
  2002年   1230篇
  2001年   1154篇
  2000年   1022篇
  1999年   37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7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4篇
  1955年   9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菜黑胫病是由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这种病害在我国油菜产区广泛发生,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通过获取突变体来研究L. 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本文优化了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ATMT)油菜黑胫病菌L. biglobosa菌株Lb731的因素,评估转化子质量,并筛选相关突变体。结果明确了农杆菌介导转化菌株Lb731的最佳因素:潮霉素B浓度为50 μg/mL,转化受体(分生孢子)培养时间为15 d (20℃),浓度为2 × 107~8孢子/mL,农杆菌-受体共培养温度为25℃,共培养时间为72 h。在最适条件下的转化效率达到80个转化子/百万分生孢子。T-DNA插入基因组的频率为100%,单拷贝插入频率为72.7%,转化子抗潮霉素性状能稳定遗传。从2136个转化子中获得了11个菌丝生长减缓突变体,7个色素产生缺陷突变体和14个分生孢子产生缺陷突变体,并从这些突变体中鉴定出7个致病力丧失突变体。采用hiTAIL-PCR技术,从3个突变体中获得了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L. biglobosa的生态适应性机制及致病机制提供了材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2.
旨在调查四川地区藏猪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流行情况和遗传演化,作者用RT-PCR法对2018—2020年采集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自治州的22个藏猪场332份藏猪粪便样本进行HEV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RT-PCR检测结果表明HEV核酸阳性率为20.48%(68/332,95% CI=16.3%~25.2%),22个规模藏猪场中HEV猪场阳性率为77.27%(17/22,95% CI=54.6%~92.2%),健康样本阳性率为2.86%(3/105,95% CI=0.6%~8.1%),腹泻样本阳性率为28.63%(65/227,95% CI=22.8%~35.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所有阳性株均为G4型。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地区流行毒株的演化过程,以贝叶斯进化分析软件进行分歧时间估算,结果表明,藏猪流行毒株的分歧时间最早为1999年,最晚为2016年。并分别从每年的样本中挑选1份阳性样本得到全基因组序列,核酸序列相似性为89.5%~93.1%。通过对3条全基因组重组分析发现SWU/301/2019存在重组现象,SWU/301/2019重组区域位于ORF1的3 746—4 655 bp。本研究首次对四川地区藏猪源HEV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四川藏猪中存在一定程度的HEV感染,为四川地区对藏猪感染HEV的防治以及深入研究四川藏猪源HEV遗传变异及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渍害胁迫下幼苗期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糖代谢的变化,以正常生长条件下和渍害胁迫下不同处理阶段(0、1、3、5、7d)的叶片为供试材料,比较分析了幼苗期小麦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蔗糖转运蛋白(sucrose transporters,SUT)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渍害胁迫初期(1d),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TaSUT1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随着胁迫时间的持续,叶绿素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显著抑制,同化产物显著减少,表现为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均呈现较大的降幅,同时处理组TaSUT1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短期渍害胁迫处理能够促进幼苗期小麦叶片的糖代谢过程,利于其生长发育;但长期的渍害胁迫处理严重破坏了幼苗期小麦叶片内的糖代谢系统,导致处于营养生长初期阶段的小麦幼苗因营养物质供应短缺而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贵州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密植条件下春玉米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贵州春玉米密植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贵州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为材料,设置3.0、4.5、6.0、7.5、9.0和10.5万株hm-26个密度,于2018—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种植密度对春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和力学特性、空秆率、倒伏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春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随密度增加先增高后降低;增密后第3节长增幅最大,第3节单位茎长干重、穿刺强度和抗折力,第7节茎粗、干重和横截面积下降幅度最大;密度对茎秆横截面扁率影响不显著。品种之间比较,先玉1171节间长,第3、5节的节间干重和第3节穿刺强度显著高于新中玉801,第7节干重、节间粗、单位茎长干重、节间横截面积、横截面扁率和抗折力显著低于新中玉801。(2)倒伏率和空秆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增密后先玉1171倒伏率显著高于新中玉801,空秆率显著低于新中玉801。(3)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分别在9.3万株hm^-2和8.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增密后先玉1171比新中玉801增产10.28%,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更高。(4)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株高、穗位高与倒伏率显著正相关,节间粗和单位茎长干物质对玉米茎秆抗折力的正向影响显著。产量与茎秆性状密切相关,株高对产量的正向影响最大。可见,不同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和籽粒产量对密度的响应有差异,新中玉801增密后茎秆节间短而粗,单位茎长干重较大,抗倒伏能力较强。而先玉1171由于在高密度下空秆率比新中玉801低,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因此高密度下产量更高。综合考虑茎秆性状和产量,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在贵州适宜密度分别为9.0万株hm^-2和8.5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肥条件下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取决于农作物固定碳量和土壤异养呼吸排放碳量。为揭示水肥用量对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综合影响,设置3个灌水水平:高水、中水和低水(W1、W0.85、W0.7夏玉米季分别为90、76.5、63mm,冬小麦季分别为140、119、98mm),4个施氮水平:高氮、中氮、低氮和不施氮(N1、N0.85、N0.7、N0夏玉米季分别为300、255、210、0kg/hm2,冬小麦季分别为210、178.5、147、0kg/hm2),4个施磷水平:高磷、中磷、低磷和不施磷(P1、P0.85、P0.7和P0夏玉米季分别为90、76.5、63、0kg/hm2,冬小麦季分别为150、127.5、105、0kg/hm2)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下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表现为碳汇,夏玉米季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固碳量(CNEP)为6805~7233kg/hm2,冬小麦季CNEP为5842~6434kg/hm2,夏玉米CNEP高于冬小麦。在高、中、低肥水平下,增加灌水量,夏玉米/冬小麦周年净初级生产力固碳量(CNPP)提高2.48%~5.96%,土壤微生物异养呼吸碳释放量(CRm)增加2.15%~15.20%,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固碳量(CNEP)增加1.16%~6.47%。在高、中、低供水水平下,增加施肥量,夏玉米/冬小麦周年CNPP增加2.95%~3.43%,土壤CRm增加5.23%~18.67%,CNEP增加0.93%~2.79%,CNEP增加比例与供水水平呈负相关。在低水条件下,氮磷肥配施处理夏玉米/冬小麦农田周年CNEP较单施氮、磷肥分别增加4.86%、7.34%,且氮磷肥交互作用显著(P<0.05),水肥供应水平相差15%时对冬小麦农田CNEP有显著的正交互作用。氮磷肥配施、水肥协调供应均有助于促进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的净碳输入,在节水节肥原则下,夏玉米和冬小麦分别在W0.85N0.85P0.85和W0.7N0.85P0.85水肥供应条件下有利于增加农田CNEP。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收获后含杂马铃薯中土块石块的快速检测和剔除,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 v4模型的马铃薯中土块石块检测方法。YOLO v4模型以CSPDarknet53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在保证检测准确率的前提下,利用通道剪枝算法对模型进行剪枝处理,以简化模型结构、降低运算量。采用Mosaic数据增强方法扩充图像数据集(8621幅图像),对模型进行微调,实现了马铃薯中土块石块的检测。测试表明,剪枝后模型总参数量减少了94.37%,模型存储空间下降了187.35 MB,前向运算时间缩短了0.02 s,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 mAP)下降了2.1个百分点,说明剪枝处理可提升模型性能。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将本文模型与5种深度学习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算法mAP为96.42%,比Faster R-CNN、Tiny-YOLO v2、YOLO v3、SSD分别提高了11.2、11.5、5.65、10.78个百分点,比YOLO v4算法降低了0.04个百分点,模型存储空间为20.75 MB,检测速度为78.49 f/s,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某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某地区永久农田保护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随机采集63个土壤混合样,测试样品中铜、镍、铬、铅、镉、锌、汞、砷的含量;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法评价研究区域土壤中这8种重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平均值均超过土壤背景值,土壤中8种重金属平均值全部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但个别点位出现Hg、As、Cu、Cd的含量超过农用地风险筛选值.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对于成人和儿童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总非致癌风险可以忽略,土壤中重金属潜在总致癌风险介于可接受的水平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压汞法(MIP)、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RCM)等手段,研究了偏高岭土(MK)掺量对高强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以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 掺入MK能够有效改善高强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随MK掺量增加,抗压强度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佳MK掺量为8%,此时28 d抗压强度为98.5 MPa,较基准组增加13%,氯离子迁移系数为1.89×10-12 m2/s,较基准组减小60%.微观结构试验表明适宜的偏高岭土掺量能够有效促进水泥水化;偏高岭土颗粒的晶核效应和微集料填充效应协同作用,使得机制砂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更加均匀密实,机制砂混凝土的多害孔、有害孔减少,少害孔增加,从而提高了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9.
中链脂肪酸甘油酯已经成为抗生素替代物研究的新热点。文章旨在探究月桂酸、单辛酸甘油酯、单月桂酸甘油酯、辛葵酸甘油酯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月桂酸、单月桂酸甘油酯、单辛酸甘油酯对大肠埃希菌有显著(P<0.05)抑制作用;月桂酸、单月桂酸甘油酯、单辛酸甘油酯、辛葵酸甘油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P<0.05)抑制作用;月桂酸、单月桂酸甘油酯、单辛酸甘油酯、辛葵酸甘油酯对肠炎沙门氏菌有显著(P<0.05)抑制作用;月桂酸、单月桂酸甘油酯、单辛酸甘油酯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有显著(P<0.05)抑制作用。其中,月桂酸、单月桂酸甘油酯、单辛酸甘油酯对4种致病菌的作用效果随时间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
研究光照玉米幼苗顶部叶片产生的系统信号对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的影响,探讨玉米叶片对光斑高效利用可能机制.以玉米(Zea mays L.)幼苗为试验材料,光照其顶部叶片,其余叶片处于遮蔽状态,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玉米幼苗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通过预先光照玉米幼苗顶部叶片,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从最低值到达最高值所需时间显著缩短,中间叶片光合诱导过程T50和T90分别下降,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T50和T90分别下降29%和37%.玉米叶片全部遮荫条件下,底部叶片喷施过氧化氢(H2O2)促进光合诱导过程.三氯乙酸(TCA)和二苯基碘化钾(DPI)处理玉米顶部叶片基部,即使顶部叶片受到预光照,也无法改变底部叶片光合诱导过程.预先光照玉米顶部叶片,产生系统信号,信号物质为H2O2,通过韧皮部转运,可调节其他叶片光合诱导过程,有利于玉米底部叶片对动态光能利用和碳积累.该系统信号对玉米冠层底部叶片高效利用光斑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