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7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正>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属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Spodoptera,俗称秋黏虫,是一种重要的世界级入侵性农业害虫。原产于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具有迁飞能力强、食性广和繁殖能力强等特点。该害虫主要通过取食生长点、根部、叶片、花丝、  相似文献   
2.
蝗虫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蝗灾是世界性生物灾害,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20年初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再次暴发,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蝗虫防治的新技术和新策略不断发展。本文概述了我国蝗虫主要成灾种类、分布及其危害,总结了近年来蝗虫监测预警及防控技术相关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农药应急防控和生态调控为辅的蝗虫绿色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并从不同方面对未来草原蝗虫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进行展望,以期为蝗灾科学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防控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采用浸叶法测定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菌株Bb1237、 Bb201017、 Bb20091317及金龟子绿僵菌 Metarhiziumanisopliae菌株Ma189和莱氏绿僵菌 M. rileyi菌株MrCDTLJ1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致病力,筛选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并测定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致病力和对其天敌的致死率。结果显示,球孢白僵菌Bb20091317和莱氏绿僵菌MrCDTLJ1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分别为95.59%和97.06%,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3.42 d和5.72 d, LC50分别为7.05×106个/mL和2.25×105个/mL。2种菌在高浓度1×108个/mL下对草地贪夜蛾天敌夜蛾黑卵蜂 Telenomus remus和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 ostriniae成蜂的致死率也仅介于15%~20%之间。表明球孢白僵菌Bb20091317和莱氏绿僵菌MrCDTLJ1不仅对草地贪夜蛾有高致病力,同时与夜蛾黑卵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多尺度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生境动态监测并分析其生境变化驱动因素,本研究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多时相遥感卫星影像提取天津市大港水库2002、2006及2013年东亚飞蝗生境空间分布信息,从整体景观尺度(面积变化)、像元尺度(多时相信息二进制编码)以及斑块尺度(景观指数)定量分析东亚飞蝗生境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显示,2002—2013年适宜东亚飞蝗孳生的区域面积呈下降趋势,由2002年的329.98 km2降至2013年的146.34 km2;2002—2013年东亚飞蝗生境斑块数呈现降低趋势,斑块形状指数和平均斑块面积先减少后增加,而景观破碎度指数先增加后下降,说明2002—2006年东亚飞蝗生境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2006—2013年东亚飞蝗生境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表明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能快速获取东亚飞蝗生境的时空变异特征,有助于东亚飞蝗监测预警及科学防控。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沙漠蝗在全球范围的研究动态和趋势,该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和CAB Abstracts为数据源,对1910-2021年国内外发表的3 006篇沙漠蝗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沙漠蝗的文献数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其暴发式增长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和《植物保护学报》是发文量最多的外文期刊和中文期刊,分别为99篇和6篇。在外文发文量方面,英国、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和作者名列前茅;发文量分别为331、270和234篇。在中文发文量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发表沙漠蝗相关中文文献最多的研究机构,为6篇。沙漠蝗的研究热点与其可持续防控高度相关,尤其侧重生物防治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入侵我国西藏自治区边境地区的路线,利用基于气象研究与预报模型的昆虫三维轨迹分析程序,结合沙漠蝗的飞行行为参数和气象资料,对其入侵时的迁飞路径及低空气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6月,西南季风和热带气旋所产生的西南低空急流持续贯穿我国藏南边境,为沙漠蝗迁飞提供了便利条件,其中6月27日以后的气流适合邻国沙漠蝗虫源入侵我国,且与沙漠蝗入侵我国西藏自治区边境地区的实际时间一致。进一步对虫源地进行分析,发现入侵我国的沙漠蝗种群有效虫源地主要分布在尼泊尔中西部。  相似文献   
7.
蝗虫灾害是国际性的自然生物灾害,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发生时对全球经济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该文列举出中国及毗邻国家对我国产生影响的主要迁飞蝗虫种类,分析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L.)、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Bey-Bienko)、意大利星翅蝗Calliptamus italicus(L.)和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共6种重要蝗虫种群的迁飞动态,重点介绍境外蝗虫入境的迁飞路线,揭示蝗虫主要借助低空气流进行迁飞,发现群居型蝗虫迁飞现象普遍存在,迁飞是导致其猖獗为害、暴发成灾的重要因子,并就如何开展迁飞蝗虫监测和防治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是世界性重大害虫,分布于非洲、亚洲和欧洲的65个国家和地区。食物和温度是造成沙漠蝗暴发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沙漠蝗重点为害区域的植被特征,证实沙漠蝗可取食8科11属300余种植物;对温度与沙漠蝗种群动态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沙漠蝗可在18.5℃以上、46℃以下生活,温度适应性强;并对沙漠蝗在非洲、亚洲及欧洲的国家或地区的适生性进行对比,结合温度和食物因子分析,探讨了沙漠蝗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域,并从防治理念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对沙漠蝗的防治进行了展望。为防止沙漠蝗入侵为害我国,建议应加强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等边境地区沙漠蝗的监测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9.
不同温度下东亚飞蝗交配及产卵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设置18、21、24、27、30 ℃ 5个温度梯度研究温度对东亚飞蝗交配和产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东亚飞蝗的交配和产卵行为影响显著。在温度低于24 ℃时,雌成虫不交配或交配率很低,且不产卵。在24、27、30 ℃ 3个温度条件下交配率都为100%,有效交配率分别为77.8%、122.09%、146.43%;产卵前期分别为14.6、13.1、12.7 d,但无显著差异。不同温度下雌成虫产卵前后体重变化、每头雌虫一生产下的卵囊重量无显著差异,但27 ℃和30 ℃时平均卵囊重量显著高于24 ℃。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防控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生物农药,本研究于室内测定芦丁、单宁酸、烟碱和苦参碱4种植物源化合物处理后亚洲小车蝗3龄蝗蝻的存活率以及体内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浓度、3种解毒酶和3种保护酶的活性。结果显示:芦丁、单宁酸、烟碱和苦参碱处理后,亚洲小车蝗3龄蝗蝻的存活率分别为43.63%、62.65%、25.91%和16.62%,亚洲小车蝗3龄蝗蝻体内ROS浓度分别为263.56、186.94、351.62和392.13 pg/g,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分别为562.19、362.63、679.36、659.23 U/g,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分别为236.27、189.25、295.36和315.66 U/g,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分别为326.89、296.97、392.16和386.29 U/g,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活性分别为359.23、367.16、382.79和435.65 U/g,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活性分别为196.63、136.68、278.37和327.16 U/g,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s,CarE)活性分别为413.62、365.37、395.27和469.30 U/g;4个处理的存活率、ROS浓度、CAT活性、POD活性、CYP450活性和CarE活性均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烟碱和苦参碱毒性表现最强,芦丁和单宁酸次之。表明这4种植物源化合物在亚洲小车蝗绿色防控和生物农药开发方面均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