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111篇
农学   165篇
基础科学   62篇
  127篇
综合类   180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84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7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66-2017年贵州省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贵州省1966—2017年降雨侵蚀力R值的时空演变规律,为评估该地区降雨对土壤侵蚀的防治、制定水土保持措施及农业生产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贵州省33个气象站点1966—2017年的日降雨资料,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对贵州省52 a的降雨侵蚀力R值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 ①EOF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解释降水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其前两个特征向量累计贡献率达52%,揭示了贵州省降雨侵蚀力全局型和东西反向型两种典型的分布模态。分析特征向量所对应的时间系数可得,贵州省的降水侵蚀力主要表现为全省全年偏大、全省全年偏小、东大西小、东小西大4种类型;②贵州省降雨侵蚀力R值年内主要受汛期降雨影响,全省各县市汛期降雨侵蚀力R值均占全年总量的60%以上;③在年际变化上,降雨侵蚀力R值存在多突变的现象,1971—1981年突变频率最为频繁。通过周期检验发现其变化主周期为28 a,次周期分别为12 a和6 a。[结论] 贵州省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与降雨量的时空分布趋势近似,整体呈现南部大北部小,夏季大冬季小的趋势,在未来几年内降雨侵蚀力R值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The contribution of N remobilization is crucial for new shoots growth and quality formation during spring tea shoots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translocation mechanism of N from source leaves to sink young shoots is not well understood. In the present study, 15N urea was applied to mature tea leaves one week before bud break to track N remobilization in a field experiment. The dynamic changes in plant 15N abundance, contents of amino acids,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genes related to N metabolism and translocation were followed during the 18‐d development of new spring shoots until three expanding young leav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growth of new shoots the amount of 15N in the shoots increased, whereas the Ndff (N derived from 15N‐urea) in mature leaves decreased, showing that the foliar‐applied N in mature leaves was readily exported to new shoots. This process was found to be accompanied by decline of chlorophylls. In the mature leaves, expression CsATG18a and CsSAG12 involved in autophagy was dramatically induced (> 4‐fold) at approximately nine days after the bud breaking. The genes involv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ino acids, including primarily CsGDH2, CsGDH4, CsGLT3, CsGS1;3, and CsASN2 were upregulated by > 3‐fold after bud breaking.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sATG8A, CsATG9, CsSAG12, CsGS1;1, CsGDH1, and CsAAP6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the Ndff in mature leaves, but positively with 15N amount and total N amount in new shoots, suggesting these genes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N export from mature leaves. In the new shoots, the expression of most genes showed two defined peaks, one on six days and one on 12 days after bud breaking. The expression of CsGS2, CsASN3, CsGLT1, and CsAAP4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15N amount and total N amount in new shoots. These genes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transport and re‐assimilation of N from mature leaves. The overal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ranslocation of 15N from mature leaves to new spring shoots was regulated by the genes involved in autophagy, protein degradation, amino acid transformation and transport.  相似文献   
3.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 Cd-contaminated soil is a common environmental problem. Stabiliz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of in situ remediation for Cd contamination in soils, but there is a lack...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滩地是我国钉螺分布的主要区域,也是血吸虫病的主要流行区。近些年我国大力实施的林业血防工程通过滩地营造人工杨树林,使得钉螺原有孳生地的多种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发生了明显变化,显著减少了钉螺种群的分布空间,从而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的传播。目前,国内外在滩地造林后单一要素改变对钉螺的影响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但有关生物要素与非生物要素对钉螺分布的交互作用还未有深入探索,对钉螺孳生产生抑制作用的关键要素尚不明确。文中综述了滩地造林后林下的草本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光照、地温等诸多要素发生变化对钉螺生存的不利影响,总结了滩地造林抑螺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提出该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滩地造林抑螺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生物刺激剂对玉米的增产提质效果,试验探讨不同生物刺激剂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影响,为鲜食玉米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以鲜食玉米‘钱江糯3号’为试验品种,以3种生物刺激剂(阿美滋、美基、保康灵1号)为供试药剂,设置6个处理(阿美滋1000倍液、阿美滋1500倍液、阿美滋2000倍液、美基3000倍液、保康灵1号300倍液、清水对照),研究大田常规施肥水平下药剂对‘钱江糯3号’的经济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阿美滋1500倍液喷施下,玉米的行粒数、单穗鲜重和单穗净重、产量均最高,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均居第3位;在保康灵1号300倍液喷施下,玉米的穗粗最高,单穗鲜重、单穗净重、产量均居第2位,蛋白质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还原糖含量居第2位。阿美滋1500倍液在增加玉米产量上是最佳选择,保康灵1号300倍液则对提升玉米品质最有效果。建议生产上将阿美滋1500倍液与保康灵1号300倍液配合施用,这对鲜食玉米的增产提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5567的lmoF23650037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试验利用PCR方法对lmoF23650037基因进行扩增,连接pMD19-T载体进行克隆,筛选阳性菌株进行测序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扩增获得的lmoF23650037基因序列长为548 bp,克隆得到lmoF23650037基因的阳性转化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lmoF23650037蛋白属于跨膜蛋白,无信号肽序列;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比例较大,分别是46.31%和32.89%;序列比对结果表明,LM5567株lmoF23650037基因核苷酸序列与02-6680株(4b,奶酪,加拿大)、10-0811株(1/2b,螃蟹,加拿大)、10-0809株(4b,粪便,加拿大)、81-0558株(4b,脑脊髓液、加拿大)、02-1103株、02-1792(4b,奶酪,加拿大)、81-0861株(4b,卷心菜,加拿大)相似性均为100%;LM5567 lmoF23650037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上述菌株相似性均为93.3%。本试验成功克隆了lmoF23650037基因,为进一步探究lmoF23650037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结果表明:杉木连栽引起林地肥力减退,土壤地力衰退程度与前茬林生长周期有关。头茬杉木林周期短(14a)的二耕土上连栽的杉木长势较好,头茬杉木林周期长(24a)的二耕土上连栽的杉木幼树长势极差。林地施肥后并没有促进杉木幼树恢复生长。原因在于杉木幼树根系受到土壤中有毒物质毒害,根系腐烂,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建议采取生物工程措施解决杉木连裁地力减退问题。  相似文献   
9.
植物自毒作用及针叶林自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强  阮晓  李兆慧  潘存德 《林业科学》2007,43(6):134-142
自毒作用是同种植物个体之间的一种化学作用,是植物经过长期适应环境和进化选择而获得的一种避免种内竞争的机制.针叶树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树种,在对其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现:天然针叶林经常会出现生产力下降和天然更新障碍等问题.除轮伐期、采伐利用方式不当等原因外,针叶树凋落物和根分泌物长期向环境中释放大量次生代谢物质,而自然生态系统的排毒解毒机制受到人为干扰的影响,导致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过量积累,进而产生了自毒作用,这也是许多作物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就自毒物质的种类、释放途径、作用特点、作用机理、检测方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针叶林自毒作用的研究现状等问题进行综述.认为对自毒作用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为解决困扰我们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尤其是在实现农林业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是鼠李沙棘的一个亚种。主要产于我国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河北、辽宁8省和宁夏、内蒙两个自治区。中国沙棘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植物。 从本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了对沙棘的研究。随着沙棘新用途的发现和综合利用工业的发展,沙棘的化学成分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苏联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我国近几年来对沙棘的研究也相当活跃。本文重点报道几个地区的中国沙棘维生素C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为采摘期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数,同时也为加速沙棘优良品种的人工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