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2018—2019年在河南科技学院试验田,以百农红花1号为材料,设计氮、磷、钾三因素和无肥(N0、P0、K0)、低肥(N1、P1、K1)、中肥(N2、P2、K2)、高肥(N3、P3、K3)四水平试验,以T1(N0P0K0)为对照,T2 (N0P2K2)、T3(N1P2K2)、T4(N2P2K2)、T5(N3P2K2)、T6(N2P0K2)、T7(N2P1K2)、T8(N2P3K2)、T9(N2P2K0)、T10(N2P2K1)、T11(N2P2K3)为不同配施水平,共11个处理,研究氮、磷、钾肥用量及配比对红花产量的影响,探讨氮、磷、钾不同用量及配比下红花生育期各器官中有效成分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红花花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以T5最高,与T1相比增加59.44%,随磷肥和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以T4最大,与T1相比增加42.87%;红花种子产量随氮、磷、钾肥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以T4最高,与T1相比增加116.52%。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及配比对红花生育期各器官中黄酮含量影响有相同规律,从苗期到成熟期,叶和茎黄酮含量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根中黄...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主要土壤耕层有效养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河南省主要土壤耕层21个样区的土样有效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主要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含量稍缺;有效氮含量中等;有效磷含量稍丰;有效钾含量丰富;有效铜含量丰富;有效锌含量缺乏。  相似文献   
3.
水氮互作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为了探讨河南省豫北地区水氮互作下冬小麦耗水特性、植株氮素积累和氮素利用率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结合当地冬小麦灌溉施肥制度设置水氮两因素裂区试验,水分为主区,氮素为副区,设置3个灌溉水平:W0(返青后不灌水)、W1(返青后灌拔节水)和W2(返青后灌拔节水和灌浆水);在每个灌溉水平下设置3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150kg/hm~2)和N2(225kg/hm~2),每次灌水量75mm。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生育前期的阶段耗水量、日耗水强度和生育后期的耗水模系数增加。随着灌溉的增加,N0的氮收获指数高于施氮处理,施氮提高了植株氮素积累量和籽粒含氮量,且N1的氮吸收率高于N2。在相同施氮量下,灌水有利于提高氮肥生产率和小麦的籽粒产量。水分对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贡献率高于氮素,氮素对水分利用效率贡献率较高。在干旱胁迫初期可通过施氮来提高土壤贮水的利用率。灌水可以补偿因施氮量不足导致的籽粒产量降低,而施氮过多对灌水的补偿效应较小。本地区冬小麦灌溉施肥制度为冬灌返青后灌拔节水和灌浆水,施氮为150kg/hm~2时,籽粒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植株氮素积累量、氮吸收效率和氮肥生产率相对较优,可供实际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红花二号"种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二氧化氯浓度(0、500、1 000、1 500、2 000、2 500mg/L)对其种子发芽率、简易活力指数、幼苗的综合素质和产量的影响,及不同培养天数红花芽菜中维生素E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二氧化氯浓度为1 000mg/L或1 500mg/L时,红花种子的发芽率、简易活力指数、产量和幼苗的综合素质均最好,红花芽菜中维生素E含量随培养天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幅度也在增加;因此1 000mg/L或1 500mg/L为二氧化氯处理红花种子的最适浓度,红花芽菜中维生素E含量在第8天时达到最大值,为62.07mg/g。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产密植条件下不同行距配置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结构、生理及产量的影响,为冬小麦稳产和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13-2015年度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以高产冬小麦品种百农207为材料,在375万株/hm2基本苗下,设置13.3cm(R1)、16.7cm(R2)、20cm(R3,传统行距)和23.3cm(R4)4个行距处理,研究行距配置对冬小麦茎秆形态结构、基部节间C/N值和田间倒伏情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传统行距R3,适当缩小行距可使相同生育时期小麦的群体总茎蘖数增多,茎秆基部节间和穗下节间的粗度和壁厚增大,机械强度提高,维管束数量增多、面积变大,C/N增高,田间倒伏程度降低,植株抗倒能力增强。就产量而言,行距适当变窄虽然降低了百农207的穗粒数,却能提高成穗数和千粒质量,致使产量提高,其中以行距R2的产量最高。2个连续生长季,行距R2的平均实际产量分别比R3和R4提高6.7%和10.85%。通过适当缩小行距能够使小麦植株分布均匀,竞争减弱,使产量构成因素实现最佳配置,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结论】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和茎秆特性,行距R2(16.7cm)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兼顾高产与抗倒伏的最佳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6.
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红花苗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以3个红花株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红花幼苗生物学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硝态氮比例的增加,红花幼苗叶片数目、叶片长度和幼苗单株鲜质量和生物学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处理N3(50%铵态氮+50%硝态氮)对红花苗菜增产幅度(23.98%~40.06%)最大。铵态氮比例的增加有利于红花幼苗多糖的合成,而硝态氮比例的增加有利于可溶性蛋白的累积,处理N1至N4与N0相比,‘1-12’红花幼苗多糖质量分数增加21.78%~51.49%,而其可溶性蛋白N4、N5比N0分别增加4.91%、12.14%。施氮降低红花幼苗中黄酮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质量分数,而与氮素形态无直接关系;施氮会提高红花苗菜中硝酸盐质量分数,随硝态氮比例的增加,红花幼苗中硝酸盐质量分数增加幅度较大;全铵态氮(N1)时硝酸盐质量分数增加0.72%~4.57%,全硝态氮(N5)时硝酸盐质量分数增加23.43%~59.71%。苗菜中维生素C表现下降趋势,但维生素C下降幅度低于铵态氮。因此,红花苗菜生产以100%铵态氮(N1)或75%铵态氮+25%硝态氮(N3)为宜,既提高苗菜产量又可保证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合理利用新乡红花,收集了新乡不同居群的红花材料,优选12个株系进行试验,采用HLPC法对不同供试材料的花及不同发育期植株进行腺苷和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植株中腺苷含量表现为从莲座期到薹期逐渐升高、蕾期迅速降低、到花期又逐渐升高的动态变化;腺苷1-3含量较高,为154.50μg/g;H-33抽薹前期腺苷含量为636.90μg/g,花中红花黄色素A含量为13.24~19.93 mg/g,3-10最高。H-33可以作为红花苗菜的育种材料;3-10和1-3花、种子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等表现较优,可以作为新乡红花产区药用红花的农家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产无公害蔬菜,首先要寻找蔬菜生产中的土壤污染原因,然后采取科学措施切断污染途径,才能实现蔬菜的无害化生产。本文分别从生产经营者的土壤保护意识、化学农药、化肥、水质和三废等5个方面分析土壤污染因素,并针对每个原因提出了生产无公害蔬菜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室内条件下,以冬小麦品种新麦18为材料,以同量清水为对照,研究了天达-2116不同拌种浓度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素质、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天达-2116处理后,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有所提高,幼苗素质得到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NR含量始终高于对照,其中均以天达-211670倍拌种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红豆杉苗木资源,以4年生太行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对不同产地红豆杉的生长量及黄酮、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3植株高、基茎粗和主茎高的增加量均最高,分别为35.57cm、6.8mm和33.47cm;T1多糖含量最高,达到198.01mg/g;T3黄酮含量最高,达到155.75mg/g。南方红豆杉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黄酮含量在全光照条件下高于70%遮荫的光照条件,而多糖含量在70%遮荫条件下高于全光照条件;太行红豆杉在全光照条件下的黄酮、多糖含量均高于70%遮荫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