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精油是一种纯天然植物提取混合物。本文主要综述了对黑腹果蝇和斑翅果蝇具生物活性的植物精油种类和有效成分,阐述植物精油对两种果蝇生物活性及机理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思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黑腹果蝇和斑翅果蝇取食后樱桃微生物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2种果蝇分别取食樱桃、共同取食樱桃和自然腐烂4种处理方式,经过2、4、6、8、10、12 d后,采用16S r DNA和ITS基因分析的方法分离鉴定樱桃中的微生物。[结果]所有处理共分离鉴定出16种细菌和12种真菌。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樱桃中微生物的动态发生了变化。自然腐烂8~12 d的樱桃中微生物种类增多,优势细菌种群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黑腹果蝇取食第6天,微生物种类最多,优势细菌种群为厚壁菌门;而斑翅果蝇以及2种果蝇同时取食樱桃2 d后微生物种类就开始增加,可见斑翅果蝇的取食改变了微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加快了樱桃腐烂的速度,随后黑腹果蝇形成二次为害;另外,在2种果蝇取食后的樱桃中,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是樱桃中较稳定的优势真菌种群,但在自然腐烂的樱桃中并未发现。[结论]该研究可为探索微生物、樱桃、果蝇三者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山东省樱桃主产区果蝇的发生情况,本研究选择了山东省主要樱桃产区的7个地点进行调查,并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鉴定法对果蝇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山东省樱桃主产区有4种果蝇,通过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法最终确定4种果蝇,分别为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海德果蝇D.hydei和伊米果蝇D.immigrans。这4种果蝇对樱桃的为害程度与种植地区、果实腐烂程度和樱桃的品种均有关系;莱芜和泰安地区果蝇分别有4种和3种;烟台和威海地区则只有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2种。烟台地区果蝇为害率最高,且数量最多,其中烟台丁家夼村樱桃为害率高达45.16%,在第2次采集中烟台薛家村每100粒樱桃中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的数量最多。美早和先锋2个品种樱桃对果蝇的吸引力较强;采摘后期腐烂的果实可吸引大量的果蝇产卵。因此,应对烟台地区进行重点预防、早期防治,并减少美早和先锋品种樱桃在山东省的种植。  相似文献   
4.
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被广泛应用于玉米螟的生物防治,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卵是工厂化繁育玉米螟赤眼蜂的重要替代寄主,冷藏麦蛾卵是满足玉米螟赤眼蜂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本试验在4℃下贮存杀胚和未杀胚的麦蛾卵,比较冷藏时间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量和羽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4℃下应贮存未杀胚的麦蛾卵,并且贮存时间不宜超过10 d。  相似文献   
5.
丽蚜小蜂是粉虱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被广泛应用于温室作物上粉虱的生物防治,在国内外已经被成功商品化。本研究从丽蚜小蜂的繁育技术、应用方面综述了丽蚜小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我国丽蚜小蜂的应用进行了问题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温室内熊蜂授粉条件下科学使用杀菌剂,以地熊蜂工蜂为试材,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了6种温室设施常用杀菌剂对地熊蜂的毒力,并对其进行了风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地熊蜂对四霉素较敏感,其LD50为5.255 mg/L,表现为中等毒性;地熊蜂对氢氧化铜、代森锰锌、中生菌素、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较不敏感,LD50≥74.992 mg/L,均表现为低毒,其中,中生菌素和戊唑醇的LD50分别为206.994 mg/L和207.560 mg/L,毒性最低。在设施作物上使用地熊蜂授粉时,建议禁用对地熊蜂中毒的农药。在使用对地熊蜂中毒或低毒的农药时,可将熊蜂分别搬出温室3 d和1 d,以减少农药对地熊蜂的为害。另外,我们不建议使用代森锰锌。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天敌昆虫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捕食能力,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东亚小花蝽3~5龄若虫和雌成虫对草地贪夜蛾1~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观察了东亚小花蝽的捕食行为。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3~5龄若虫和雌成虫只捕食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24 h内捕食量无显著差异(7~9头);5龄若虫和雌成虫平均取食时间(18.48和18.29 min)显著短于3、4龄若虫(45.94和43.795 min)。72 h内,未见东亚小花蝽捕食草地贪夜蛾2龄及以上幼虫。东亚小花蝽捕食草地贪夜蛾时,其口针可从草地贪夜蛾幼虫的任何部位进行刺吸,当刺吸完一个部位后,迅速转移到其余位置进行刺吸,直至草地贪夜蛾幼虫只剩表皮,呈干瘪状态。试验表明东亚小花蝽对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控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东亚小花蝽滞育前后耐寒能力及与滞育有关的物质变化,以东亚小花蝽雌成虫为供试材料,测定了其滞育、解除滞育和发育3种状态下的过冷却点、低温耐受性及体内耐寒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东亚小花蝽雌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9.59±0.61)℃、(-6.28±0.53)℃。滞育与解除滞育的东亚小花蝽的过冷却点、结冰点、体内的含水量显著低于发育个体;滞育东亚小花蝽体内总糖、海藻糖、甘油、脂肪和抗逆性酶含量显著高于发育个体;滞育、解除滞育和发育3种状态的东亚小花蝽体内山梨醇含量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东亚小花蝽在滞育期间耐寒能力显著提高,这与海藻糖、甘油、脂肪和抗逆性酶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13种小花蝽属Orius Wolff昆虫进行了鉴定,进行了59条COI基因序列碱基组成及种内、种间遗传距离的分析,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贝叶斯推论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小花蝽属昆虫COI基因序列碱基组成与典型的昆虫线粒体DNA一致,A+T平均含量(66.4%)明显高于G+C含量,密码子的第3位A+T含量高达90.7%,碱基替换多为同义替换;13种小花蝽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8,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28,种内、种间遗传距离没有重叠区域。3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的聚类分析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基本一致,除微小花蝽Orius minutus(Linnaeus)可能存在隐存种现象外,其他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单独聚为一支。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小花蝽属昆虫进行物种快速分子鉴定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眼蕈蚊科(Diptera:Sciaridae)昆虫的唾液腺属于特化为丝腺的下唇腺,是消化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本科昆虫唾液腺结构类似,在幼虫四龄末期,蜕皮激素调控DNA膨突基因扩增转录,产生的分泌蛋白可帮助幼虫结茧化蛹,唾液腺细胞开始启动程序性死亡,至蛹后期,唾液腺完全退化。本文中,作者对眼蕈蚊科昆虫唾液腺的形态、显微结构、功能、细胞程序性死亡以及DNA膨突的形成与调控进行了概述,并从新的角度提出了对眼蕈蚊科害虫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