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实例分析,介绍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的形成和操作规程,以及预警分析结果在药剂防治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环境友好农业生产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中德技术合作"中国华北地区集约化农业的环境战略"项目实施过程中,为鼓励农民采用节水、节肥、节药环境友好方式生产安全优质设施蔬菜,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与环境而开展的生态补偿的实践进行论述,结合项目的实践从补偿原则、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形式、补偿环节、补偿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绿箱政策,有利于推动环境友好技术的应用。环境友好农业生产的生态补偿应以项目(政府)补贴为主导,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以骨干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补偿对象,以技物结合为主要补偿形式,以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4.
报道了弯孢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松岛弯孢Curvularia matsushimae(Matsushima)Tsuda,卵形弯孢Curvularia ovoidea(Hiroe&Watan.)Muntanola和车轴草弯孢唐菖蒲变种Curvularia trifolii.sp.gladioli(Kauffm.)Boedijn.研究标本保藏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一例西瓜果实腐烂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营养丰富、甘味多汁、清爽解渴,堪称“夏季水果之王”.我国西瓜生产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西瓜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由于连作重茬,导致西瓜病害日益加重,严重制约西瓜产业的发展[1].瓜类炭疽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 Berk.&Mont.)Arx]引起的西瓜腐烂病几乎在世界各瓜区均有发生,一旦发病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2].以往对炭疽病病原的分类、鉴定,主要是基于形态学特性、致病性测定的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6.
发现弯孢属一新种和一新变种:四川弯孢Curvularia sichuanensisMeng Zhang&T.Y.Zhang和疣弯孢南瓜变种Curvulariaverruciformisvar.cucurbita Meng Zhang&T.Y.Zhang。新种和新变种均有拉丁文特征描述,并附绘图。研究标本保藏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玉米圆斑病病原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生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zeicola)是引起玉米圆斑病的病原菌。本研究通过对玉米生平脐蠕孢菌及其近似种的EF-1α基因(elongation factor 1α)部分序列进行比对,设计出玉米生平脐蠕孢菌的特异性引物Y-EF-F和Y-EF-R,利用该引物可以从B.zeicola中扩增出137 bp的特异片段,而其余的17个参试菌株扩增结果为阴性。灵敏度实验表明该对引物可以检测到目标DNA的浓度为1 pg·μL~(-1)。用B.zeicola接种玉米叶片、苞叶以及玉米粒,然后以接种发病的病组织DNA为模板,利用引物Y-EF-F和Y-EF-R进行PCR扩增,可以扩增出137 bp的特异性条带,而健康玉米组织DNA中未能扩增出任何条带。用B.zeicola孢子悬浮液接种大田玉米叶片,接种第3 d可以检测到未发病组织中有B.zeicola病原菌,第5 d可以看到明显的病斑。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和灵敏地检测玉米组织中的潜伏期玉米生平脐蠕孢菌,为玉米圆斑病的快速检测,进而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积极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河南省草莓棒孢叶斑病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致病性、寄主范围及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同时对其前期侵染过程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从草莓病叶中共分离得到5株形态特征一致的菌株,其菌落中央略隆起,呈浅灰褐色,边缘呈白色,气生菌丝绒毛状且致密;分生孢子呈圆柱形或倒棍棒形,大小为30~252μm×5~10μm,呈半透明至浅棕色,假隔膜6~17个,基脐加厚;基于ITS、EF-1α和TUB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代表菌株ZM170455与不同寄主来源的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聚为同一分支;该病原菌寄主范围广,除草莓外还能侵染黄瓜、辣椒和空心菜等10种经济作物,形成典型病斑。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河南省草莓棒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为多主棒孢霉C. cassiicola。多主棒孢霉侵染前期,其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而芽管顶端可在远离气孔的位置形成类似附着胞的结构。多主棒孢霉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pH为6~10,在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KNO3<...  相似文献   
9.
牟婷  武海燕 《南方农业》2013,(Z1):37-39,45
秋马铃薯具有生产周期短、商品价值高、经济效益好、适应能力强、用途范围广等优点,发展秋马铃薯既是提高土地利用率、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又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根据重庆市云阳县秋马铃薯生产的效益及潜力,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秋马铃薯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沟垄集雨、秸秆覆盖和减量缓释肥节水节肥技术对油菜生产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调控效应,在大田定位试验条件下,设置农民习惯栽培(平作+常规肥)、节水栽培Ⅰ(秸秆覆盖+常规肥)、节水栽培Ⅱ(沟垄集雨+常规肥)、节肥栽培(平作+减量缓释肥)、双节栽培Ⅰ(秸秆覆盖+减量缓释肥)和双节栽培Ⅱ(沟垄集雨+减量缓释肥)6种水肥措施,比较分析2016-2017 年(多雨年份)和2017-2018 年(季节性干旱年份)2种不同降水年型下油菜节水节肥技术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异常偏多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大于季节性干旱;双节技术在多雨年型下较习惯栽培增产效应显著,在季节性干旱年型下亦能稳产;在不同降水年型下,双节技术较习惯栽培能提高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减少了土壤氮素淋溶损失,保持速效养分稳定释放,同时,能延迟脲酶释放,增加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提高作物肥料利用效率及保持土壤肥力,更利于环境保护。综上,单一的节水或节肥技术无法满足西南旱地油菜生产需要。通过秸秆覆盖和沟垄集雨与缓释肥集成的双节技术,能适应不同降水年型下的油菜生产并兼顾环境效应,实现增产与环保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