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20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阐明高原牦牛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对高原牦牛肺脏组织低氧适应作用的影响,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不同品种、不同海拔高度的牦牛iNOS的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NOS在转录水平上总体表现为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且父本来自海拔5 000 m以上的大通牦牛肺脏组织的iNOS 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说明牦牛iNOS mRNA相对表达量与海拔和品种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昆虫体内栖息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昆虫的长期共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共生菌在宿主的营养获取、取食消化、免疫活动、逃避天敌、生长发育、繁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共生菌——昆虫——植物互作关系,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昆虫共生菌的种类、功能以及与宿主的互作机制等多方面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3.
4.
为评价氟铃脲在韭菜中使用的安全性,开展氟铃脲在韭菜中的残留量及残留降解研究。进行1年4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氟铃脲11250 g/ha(562.5 g a.i/ha,推荐最高剂量的1.5倍)施药;最终残留试验按氟铃脲11250 g/ha(562.5 g a.i/ha,推荐最高剂量的1.5倍)和7500 g/ha(375 g a.i/ha,推荐最高剂量)施药,施药1~2次,施药间隔7d,1次施药按照药后间隔10、14、21d采集韭菜样品;2次施药按照末次药后间隔7、10、14d采集韭菜样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氟铃脲进行定量分析。田间消解动态试验表明:氟铃脲在韭菜中消解较快,在山东保护地和安徽露地半衰期分别为7.7和11.5d。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氟铃脲在韭菜中的残留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建议使用5%氟铃脲乳油防治韭蛆,用药量7500~11250 g/ha,韭菜收割后2~3d,根部喷淋,最多施药2次,施药间隔7d,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5.
6.
采用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为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UPLC-MS/MS)快速同时检测黄瓜及番茄中异菌脲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分散固相(dSPE)净化后,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仪,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异菌脲在黄瓜和番茄基质中的线性关系良好,在0.02~1mg/L添加水平范围内,异菌脲在黄瓜和番茄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7%~91.9%和89.8%~90.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7%~7.7%和4.8%~7.2%,最低检出浓度(LOQ)均为0.02mg/kg。  相似文献   
7.
研究云南核桃和新疆核桃林土壤肥力状况,探索核桃林土壤肥力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核桃林地平衡施肥提供参考依据。以维西县核桃林为对象,采集核桃林地深0~20、20~40、40~60 cm 3个土层90个样点的土壤,测定pH、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等因子,运用Nemerow法和第2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进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因子变异系数在10.0%~133.3%,速效K属于强变异;pH总体均值为6.51,呈弱酸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pH呈上升趋势;有机质和碱解N总体均值分别为25.2 mg·kg-1和78.8 mg·kg-1,均分布在Ⅲ、Ⅳ级,有机质属中上水平,碱解N属中等水平,二者均表现为明显的表聚现象和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下降的相似性;有效P总体均值为9.66 mg·kg-1,分布在Ⅲ、Ⅳ级,属中等水平;速效K总体均值为69.4 mg·kg-1,分布在Ⅳ、Ⅴ、Ⅵ级,属低水平。2)核桃林土壤的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 4个养分因子均表现为0~20 cm土层含量最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各采样点和各土层之间4个养分因子均表现为差异显著。3)Nemerow法评价结果显示,该研究区域内核桃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均值为1.37,肥力指数最高1.54,最低1.12,属于中等水平,速效K是研究区域内核桃林地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8.
9.
<正>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性疾病,是由于雏鸭误食了被黄曲霉毒素或寄生曲霉污染了的饲料而引起。黄曲霉毒素主要对肝脏造成损害,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临床上以肝功能障碍、全身出血、消化机能紊乱、腹水、神经症状为特征。各种畜禽均可发生本病,尤其以雏鸭最为敏感,表现为与雏鸭病毒性肝炎相类似的神经症状,并出现大量死亡,容易被误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1发病情况广西桂平市某养殖场2014年4月初购进近  相似文献   
10.
薛乾  俞红贤  荆海霞  张勤文  魏青  梁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64-14166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1日龄牦牛和黄牛小肠肥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特点,为初生牦牛小肠黏膜免疫状态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利用常规组织学技术及改良甲苯胺蓝色染法,对1日龄牦牛和黄牛小肠内肥大细胞的分布及数量特点进行比较。[结果]1日龄牦牛小肠各段的肥大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向后呈显著增多趋势(P〈0.05),回肠中肥大细胞数量最多。1日龄黄牛小肠各段的肥大细胞数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空肠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最多,而十二指肠的肥大细胞数量最少。2种动物相同小肠肠段的肥大细胞数量差异显著(P〈0.05),1日龄牦牛十二指肠和空肠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少于1日龄黄牛,但其回肠中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多于黄牛。[结论]1日龄牦牛和黄牛小肠肥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