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田间全膜双垄沟播膜下设置带状秸秆还田不同模式,研究玉米生育期内土壤耕层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玉米非种植带将5 cm长秸秆按3 750 kg/hm~2深翻15 cm与土壤混匀后,土壤温度日(8:00~20:00时)变化增温速度最快,逐日变化幅度最高,相应的0~25 cm土层温度振幅最大。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玉米生育期0~15 cm土层温度日变化不同,苗期(5月13日)膜下秸秆还田0~15 cm土壤温度随着白天气温的升高快速增高,16:00时达最高峰,为26.8~28.9℃,持续2 h后迅速下降;拔节期(6月10)土壤温度在16:00时达到最高,随后缓慢下降。玉米生长后期不同处理0~15 cm土层温度没有差异。整个玉米生长期内,土壤温度的逐日变化表现出S型波动。各处理0~25 cm土层温度的振幅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和生育期延后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玉米品种比较,研究玉米新品种登海661的高产特性,为超高产玉米育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登海661的穗大、粒重,单株子粒产量高,分别较郑单958和农大108高25%和30%;干物质积累量大,与郑单958和农大108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花后;叶面积指数高值持续期较长,在生育后期下降速度慢。登海661的株高、穗位高分别较郑单958和农大108低18.53%、22.68%和51.97%、48.03%,穗高系数显著低于郑单958和农大108;穗部及上下两节间较短,抗倒伏,耐密植。  相似文献   
3.
李利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43-145
[目的]研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膜下带状还田模式对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在陇东旱塬区,设计6个处理,研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膜下还田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地表覆盖2 cm还田后玉米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全膜双垄沟播不还田显著降低。玉米秸秆膜下带状还田较不还田玉米农艺性状尤其是株高、茎粗有一定的降低,籽粒产量降低0.40%~7.42%,但差异不显著,生物产量显著降低,但经济系数差异不显著。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膜下还田各处理对玉米生长期耗水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进行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陇东旱塬区冬小麦收获后夏闲期的耕地资源和雨热同期的气候优势,开展夏绿肥品种筛选试验。通过性状观察及田间生物量测定,从7个引进品种中筛选出饲油2号和陇黄3号2个品种,在9月底生物量鲜重分别达到19 362.0 kg/hm~2、14 140.7 kg/hm~2。第2年对初选出的2个绿肥品种进一步开展试验,并研究粉碎还田对后茬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油2号和陇黄3号至翻压还田时分别进入初花期和结荚期,折合地上生物量鲜重分别为29 644.3 kg/hm~2、14 000.7 kg/hm~2,干重分别为2 587.1 kg/hm~2和3 827.8 kg/hm~2。后茬小麦铜麦6号株高、穗长、穗粒数、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较未种植绿肥对照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4~2.2 cm、1.6 cm、0.1~1.7粒、1.2万~2.5万穗/亩和0.7~1.4 g。绿肥粉碎还田可使后茬冬小麦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5.71%~8.13%,其中饲油2号还田处理下冬小麦产量最高,为7 254.8 kg/hm~2,增产效果更明显。饲油2号和陇黄3号是适宜陇东旱塬区夏闲期种植的绿肥资源,可为后茬冬小麦生长提供营...  相似文献   
5.
不同株高夏玉米品种同化物积累转运与分配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矮秆玉米品种登海661 (DH661),中间型玉米品种超试3号(CS3),高秆玉米品种鲁单981 (LD981)和先玉335 (XY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株高夏玉米品种同化物积累、转运及分配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株高类型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量在开花期之前差异不显著,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开花后,随株高的增加,开花后的干物质积累降低。矮秆品种植株中下部茎秆的碳素分配率比高秆品种低,叶片则相反。通过13C同位素示踪研究表明,不同株高类型玉米品种不同部位叶片对产量的贡献不同。随株高降低,中、下部叶片的光合产物转移率相对提高,而上部叶片的转移率有所下降,高秆品种LD981和XY335上部叶片对籽粒的贡献率相对较高,中矮秆品种DH661和CS3下部叶片对籽粒的贡献率相对较高。不同部位叶片在开花前后对籽粒贡献也不相同,高秆品种LD981和XY335上部叶片开花后光合产物的转移率最高;矮秆品种DH661中部叶片开花前光合产物的转移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探讨夏绿肥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为旱地麦田休闲期绿肥种植及合理施氮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于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在平凉市农业科学院高平试验站开展裂区试验,以“普冰151”为对象,主区为麦后夏休闲(W-A)、麦后复种麦黑豆[Glycinemax(L.) Merr, W-B]、麦后复种毛叶苕(Vicia villosa Roth, W-C)和麦后复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W-D)4种绿肥还田种植模式;副区设置3个氮肥用量(0、140、280 kg/hm2),分析了不同种类的绿肥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后茬冬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利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试验年度内,在W-C-N1处理条件下,冬小麦收获后的土壤含水量提升幅度最大;种绿肥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干物质量和产量,在绿肥复种模式中,施氮140 kg/hm2(N1)处理的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与施氮280 kg/hm2(N2)处理差异性不显著,以W-C-N1处理提高幅度最大,较W-A-N0处理干物质量平均增加18.18%...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平凉各县区自然资源和种植制度的调研,分析了绿肥发展现状和可利用方式,总结分析了平凉市绿肥研究利用现状和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出了在平凉市农业生产中发展绿肥的限制因素和生产潜力,并对现有耕地上种植绿肥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膜下全量秸秆还田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包括范围、定义、全膜双垄沟播膜下秸秆还田玉米栽培技术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平凉市采用田间定位试验(3 a),探讨了秸秆还田方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结合秸秆还田处理的玉米产量较对照无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以种植带秸秆翻耕还田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较对照增加25.25%。秸秆还田各处理0~20 cm耕层土壤总孔隙度较对照增加。秸秆还田3 a后,种植带或非种植带秸秆翻耕还田方式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供应能力,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3-2015年通过对陇东旱塬区实施不同冬绿肥-夏玉米2季轮作体系试验栽培,探讨不同冬绿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月兰和冬油菜在越冬期死亡,返春后无地上部生物量,小黑麦生物产出量鲜干重显著高于毛叶苕子。小黑麦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显著低于对照,两年平均减产2 604.3 kg/hm~2,而毛叶苕子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两年分别增产279.8 kg/hm~2和309.3 kg/hm~2。上一年秋季降水少,玉米播前毛苕子和小黑麦处理40 cm土层以下含水量显著低于对照(2014年),反之,则明显高于对照(2015年)。收获期0~100 cm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受当季降水影响较大,降雨量大年份(2014年),毛苕子和小黑麦处理40 cm以下土壤含水量较对照低,经过玉米生长消耗,显著低于对照(2015年)。冬绿肥-夏玉米轮作生育期内,0~20 cm、60~80 cm和80~100 cm土层含水量各处理动态变化一致,分别在玉米灌浆期、拔节期和播前最低,而20~60 cm土层,毛苕子和小黑麦处理的含水量在拔节期最低,而其余处理则在灌浆期最低。毛苕子适宜在陇东地区做冬绿肥翻压,有利于实现夏玉米灌浆需水期水分不亏缺和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