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一种快速鉴别草地贪夜蛾蛹及成虫雌雄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新近入侵我国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本研究通过比较草地贪夜蛾雌、雄蛹及成虫的外部形态差异,总结出一种快速鉴别草地贪夜蛾蛹及成虫性别的方法。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雄蛹在第9腹节腹面中央有一纵裂缝,并连接两个半圆形瘤状突起,且纵裂离肛门的距离较近,腹部末端较尖,分节较为明显;雌蛹在第8腹节腹面近前缘有一短纵裂缝,两侧平滑且无突起结构,裂缝离肛门的距离较远,腹部末端钝圆,分节不明显。雄蛾腹部狭长,腹部末端有一圈黄色长毛簇;雌蛾腹部较雄蛾浑圆,腹部末端黄色毛簇较短。经检测,该鉴定方法的准确率高达100%。对草地贪夜蛾蛹及成虫性别的快速鉴定,将有助于改进后期草地贪夜蛾室内饲养方法,并为田间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与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均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为检验两种卵寄生蜂混合释放条件下的竞争能力,本试验于田间同时释放短管赤眼蜂和夜蛾黑卵蜂,统计分析了两种卵寄生蜂对草地贪夜蛾的寄生效能及种间竞争情况。结果显示,短管赤眼蜂对释放的草地贪夜蛾卵块的卵块寄生率为52.94%,卵粒寄生率为3.28%;对田间自然卵块的卵块寄生率为53.33%,卵粒寄生率为5.80%。夜蛾黑卵蜂对释放的草地贪夜蛾卵块的卵块寄生率为88.23%,卵粒寄生率为9.96%;对田间自然卵块的卵块寄生率为100.00%,卵粒寄生率为50.33%。在未进行放蜂处理的对照田中,未出现短管赤眼蜂,夜蛾黑卵蜂的卵块寄生率为23.57%,卵粒寄生率为7.67%。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夜蛾黑卵蜂在田间竞争中处于优势。本研究结果将为利用卵寄生蜂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微生物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防治效果,利用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IPPB343、IPPB1237与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IPPM330189三种昆虫病原真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es,SLNPV)、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 brassica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es,MBNPV)2种昆虫病毒和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昆虫病原细菌,设置9种联合施用药剂组合,评价6种微生物杀虫剂单独使用以及不同药剂联合施用组合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毒力以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与6种微生物杀虫剂单独使用相比,9种联合施用组合均能提升微生物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的毒力水平与田间防治效果。施药后7 d时,金龟子绿僵菌IPPM330189+MBNPV药剂组合的防治效果最好且增效最明显,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88.75%,协同毒力指数为23.78。此外,金龟子绿僵菌IPPM330189+短稳杆菌悬浮剂药剂组合施药后7 d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87.45%,协同毒力指数也可达到21.72。表明微生物杀虫剂联合施用可显著提升其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效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卵期的重要专性寄生蜂。本研究通过人工释放夜蛾黑卵蜂,利用释放回捕法于田间初步评价了夜蛾黑卵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夜蛾黑卵蜂在田间对草地贪夜蛾卵块的寄生率达到100%,卵粒寄生率为84.39%,田间校正寄生率达83.54%。尽管试验全过程伴随有连续阴雨天气,但降雨对夜蛾黑卵蜂的田间防效未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是我国首例于田间应用夜蛾黑卵蜂防控草地贪夜蛾卵的报道,研究结果将为利用夜蛾黑卵蜂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属鳞翅目灰翅夜蛾属,是新近入侵我国的重大危险性害虫。斑痣悬茧蜂已被证明对同属于灰翅夜蛾属的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幼虫均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为探究短期驯化是否能有效改善斑痣悬茧蜂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寄生能力,本研究比较了有、无寄生经历的斑痣悬茧蜂雌蜂分别对2龄和3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在寄生行为和效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有寄生经历的雌蜂相对于无寄生经历的雌蜂能够较快刺扎寄主幼虫,并表现出更高的刺扎频率和寄生率,但雌蜂的各项行为指标在2龄和3龄幼虫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将为改善本土天敌对入侵性草地贪夜蛾的防控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绿僵菌与昆虫免疫抑制蛋白的增效机理,采用浸渍法测定昆虫免疫抑制蛋白FKBP52与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的毒力和其体内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 transferase,GST)、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及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金龟子绿僵菌和FKBP52蛋白联合使用对西花蓟马的致死中时LT50为7.32 d,优于绿僵菌单用(10.87 d)或FKBP52蛋白单用的(14.15 d)。金龟子绿僵菌和FKBP52蛋白联合使用9 d时,西花蓟马的累计死亡率达81.11%,显著高于绿僵菌单用(45.56%)或FKBP52蛋白单用的(36.67%);金龟子绿僵菌和FKBP52蛋白联合使用的协同毒力指数为24.10,表现为增效作用。金龟子绿僵菌与FKBP52蛋白联合使用1 d后,西花蓟马体内CarE和PO活性小于金龟子绿僵菌单用后的活性;联合使用2 d后,西花蓟马体内几丁质酶活性小于绿僵菌单用后的活性,而CarE和GST活性均大于金龟子绿僵菌单用后的活性;联合使用3 d后,西花蓟马体内几丁质酶、CarE和PO活性均大于绿僵菌单用后的活性。表明与金龟子绿僵菌单用相比,金龟子绿僵菌和FKBP52蛋白联合使用后西花蓟马体内CarE、GST、PO和几丁质酶活性抑制或诱导效应与时间有关,这可能是两者具有增效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发生程度与其发源地以及主要迁徙路线上气象因子的关系,本研究统计1992—2019年沙漠蝗发源地和2条主要迁徙路线上9个主要国家的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及当年沙漠蝗灾害发生程度,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苏丹3个沙漠蝗发源地国家的沙漠蝗重度发生与轻度发生时的年平均降水量之间差异显著;沙漠蝗2条迁徙路线上的沙特阿拉伯沙、巴基斯坦、伊朗、阿尔及利亚、马里和毛里塔尼亚6个国家沙漠蝗重度发生时的年平均降水量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发生时的年平均降水量,但中度发生时的年平均降水量与轻度发生时的年平均降水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在近20年中,沙漠蝗发源地和2条迁徙路线上9个主要国家沙漠蝗发生程度不同时,其年平均温度均无显著差异。因此年平均降水量为沙漠蝗发生的一个主要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是新近入侵我国的重大危险性入侵害虫。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是美洲当地寄生草地贪夜蛾卵的重要自然天敌。该蜂早在1979年就被引入我国。为检测短管赤眼蜂对不同日龄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适应性,本研究以发育12 h内、24~36 h和48~60 h的草地贪夜蛾卵为研究对象,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卵为对照,探究了短管赤眼蜂对不同日龄草地贪夜蛾卵和斜纹夜蛾卵的寄生效果及子代蜂的适合度。结果表明:短管赤眼蜂对两种寄主不同日龄的卵块寄生率均达到100%,但对草地贪夜蛾卵表现出更高的卵粒寄生率。与斜纹夜蛾卵育出的子代蜂相比,草地贪夜蛾卵育出的子代蜂个体偏小,平均单卵出蜂数较低。研究结果将为今后应用短管赤眼蜂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FK506结合蛋白46(FK506 binding protein 46,FKBP46)在调节飞蝗Locusta migratoria滞育中的作用,首先从飞蝗中克隆FKBP46,然后合成双链RNA,将其注入到飞蝗雌成虫体内进行干扰,观察干扰后钙调磷酸酶(calcineurin,Ca N)的活性和卵滞育率的变化。结果显示,短日照条件下,RNA干扰FKBP46后飞蝗卵滞育率显著降低,由97.44%降至78.59%;在长日照条件下,RNA干扰FKBP46后,所有飞蝗卵均成功孵化,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FKBP46基因沉默后,飞蝗后足中Ca N活性分别从0.24 U/g上调至0.29 U/g,脂肪体中Ca N活性从0.21 U/g上调至0.30 U/g。表明在短日照条件下FKBP46负调控Ca N影响飞蝗滞育,FKBP46的沉默效应表明该调控基因可能是基于RNA干扰的飞蝗滞育控制的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