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甲鱼控温养殖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甲鱼疾病也日益严重,老病难治,新病倍出,疖疮病便是其中一例。1996年1月1日,山东省枣庄市淡水养殖试验场温室养殖甲鱼出现疖疮病。经检查,发现病鳖的颈部、背甲、底板、四肢基部长有一至数个黄豆大小的白色疖疮。其后逐渐隆起,向外突出,用手挤压四周,可压出黄白原粒状或浓汁状的内容物.内容物中某些黄色颗粒易压阵,放入水中后自行分散为粉状物。有的疖疮隐起在病查的颈部、四肢基部及底板与背甲连接处的皮肤里面,象肿后一样,用手术刀剖开一看,里面的内容物与疖疮一样。这只是病情初…  相似文献   
2.
1997年始,胶南市沿海渔民在所有具备建设条件的潮间带岩礁区,掀起一个高标准建设岩礁池,进行鱼、海参混养的热潮,短短的数年间,以倍数的速度发展。由于岩礁池建设费用高,为尽快收回成本,盲目超量放苗。据1997-1998年的不完全统计,每667m2放的海参苗多达1万多头、牙鲆苗3000余尾。  相似文献   
3.
对室内工厂化养殖的犬齿牙鲆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旺盛期在2龄,日生长最快达5.52g/d,第1年平均为1.65g/d,第2年平均为2.34g/d,第3年平均为1.3g/d,第4年平均为0.75g/d。养殖1周年其平均体重可达600g左右,两周年达1500g;其全长和体重的关系为W=0.0076TL3.1785(R2=0.9765),全长与体高和标准体长的关系分别为TL=2.5685BD-0.6594(R2=0.9823),TL=1.1957SL-0.1724(R2=0.9922)  相似文献   
4.
张桂军 《科学养鱼》1997,(6):27-27,40
为挖掘网箱培育幼蟹的潜力,提高幼压的产量,1996年6月~7月,枣庄市淡水养殖试验场进行了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培育幼蟹试验。结果证明,利用网箱培育幼摄成活率高、生长快,幼蟹规格齐,管理、捕捞方便。一、材料与方法1.地点的选择网箱设在池塘内,面积为2.5亩,水深1.2~1.5米,底为坚硬的沙性土质,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周围有围墙,是个避风向阳的好地方。在网箱设置前一个月,池水用500ppm的生石灰消毒处理。2.网箱及其设置网箱为全封闭聚乙烯单层网箱,网箱盖网的一边有30cm长的拉链,作观察和投饵用.网箱网目为1mm,网箱规格为1…  相似文献   
5.
板兰根、大青叶治疗鳖鳃腺炎一例@张桂军¥山东省枣庄市淡水养殖试验场板兰根、大青叶治疗鳖鳃腺炎一例张桂军(山东省枣庄市淡水养殖试验场277103)大青叶为十字花科大青属植物菘蓝的干燥叶。板兰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大青叶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这些植物...  相似文献   
6.
鳖红脖子病与鳃腺炎病的比较与防治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脖子病又名大脖子病、俄托克病、阿多福病、猪肥头病、耳下腺炎病。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脖颈充血红肿,伸缩困难,腹申出现红斑,并逐渐溃烂,眼睛白浊,严重时失明,舌尖、口鼻出血。、解剖病鳖口腔、食管、胃、肠的粘膜呈明显的点状、斑块状、弥蔓性出血、肝脏肿大,有的表皮呈上黄色或灰黄色,有针尖大小的坏死灶,胆囊内充满胆汁,脾肿大。其中D腔粘膜弥散性出血占80%,胃肠粘膜出血占60%。患有该病的鳖食欲减退,行动迟缓,停在岸边,呈昏迷状态。红脖子病的病原体是嗜水气单抱菌,属弧菌产气单抱菌属,镜俭为革兰氏阴性短菌,带菌鳖…  相似文献   
7.
8.
由Pilidium lythri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是在草莓Fragaria×ananassa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病原菌在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慢,产孢量低。为了探讨不同培养基对P.lythri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筛选适合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大量产孢的培养基,本文比较了10种培养基对P.lythri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SPDA(添加1.2%草莓果汁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可以促进P.lythri菌丝生长;CA(胡萝卜琼脂)培养基、V8培养基和TPDA(胰蛋白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则可以促进P.lythri大量产生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9.
新拟盘多毛孢叶斑病是在草莓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本研究对采自北京昌平、山东诸城、云南保山及广东惠州等地草莓Fragaria × ananassa发病叶片进行了组织分离,结合形态特征和ITS系统发育分析对所分离获得的8株疑似拟盘多毛孢叶斑病病菌进行了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病原菌对8种代表性杀菌剂及新型药剂——双苯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所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为新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双苯菌胺对8株新拟盘多毛孢 N. clavispora的毒力最强,平均EC50值为 (0.004 ± 0.002) μg/mL,可作为防治草莓叶斑病的首选药剂;其次为咪鲜胺、嘧菌酯、戊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和腈菌唑,平均EC50值在0.006~0.803 μg/mL之间;百菌清毒力较低,而代森锰锌对新拟盘多毛孢 N. clavispora几乎没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对合理使用杀菌剂防治草莓新病害——新拟盘多毛孢叶斑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草莓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及其对9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浩  张桂军  毕扬  闫哲 《农药学学报》2019,21(3):279-284
对采自山东省诸城市草莓叶斑病发病叶片上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及鉴定,通过室内人工接种法确定该病原菌的致病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双苯菌胺等9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形态学结合ITS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9种供试杀菌剂中,双苯菌胺对C. cassiicola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平均EC50值为 (0.27 ± 0.18) μg/mL,可作为防治草莓叶斑病的首选药剂;其次为氟环唑、腈菌唑、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和戊唑醇,平均EC50值分别为 (0.66 ± 0.21)、(0.85 ± 0.25)、(1.4 ± 1.2)、(1.8 ± 0.3)、(3.8 ± 3.0) 和 (4.5 ± 2.6) μg/mL;而该病原菌对百菌清与代森锰锌的敏感性最低。研究结果可为草莓棒孢叶斑病的化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