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2篇
  3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34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SRAP、SSR、AFLP和TRAP标记遗传图谱构建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以黄籽GH06为母本、黑籽P174为父本杂交得到的第6代重组自交系188个株系为作图群体,通过SRAP、SSR、AFLP和TRAP四种分子标记对该群体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构建了一张包含20个连锁群、300个标记位点的甘蓝型油菜分子遗传图谱(LOD≥3.0),包括202个SRAP标记、65个SSR标记、23个AFLP标记和10个TRAP标记。图谱总长度1273.7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4.25cM。连锁群上的标记数在4~56个之间,连锁群长度变动在37.1~109.2cM之间,群内平均图距在1.80~14.20cM之间。LG1包含的标记最多,有56个;标记最少的连锁群(LG9、LG18、LG20)只有4个。LG13的平均图距最大,为14.20cM;LG6的平均图距最小,仅为1.80cM。在整个图谱上,存在图距大于20cM的空隙6个。本研究首次将SRAP及TRAP标记用于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的构建,结果表明,SRAP及TRAP标记在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的构建上是一种良好的标记系统。  相似文献   
2.
利用加性-显性-母体的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不同遗传来源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所配制的完全双列杂交资料。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主要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环境对产量性状有一定的影响而母体效应影响很小。基因效应分析发现y4单株粒重有极显著的加性效应,y3×y4单株粒重有极显著的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3.
面向21世纪的我国种植业重庆张学昆一、科学技术在21世纪种植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在21世纪农业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邓小平同志早就卓有见识地指出:“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江泽民同志也提出:“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黄籽油菜RAPD和种皮色素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不同遗传背景的 14个甘蓝型黄籽油菜为材料 ,通过分析种皮内色素的种类、色素含量、蛋白质与含油量、RAPD标记等 ,研究了甘蓝型黄籽油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 ,影响种皮色泽的色素主要为黑色素和花色素 ,根据其含量的不同 ,可分为高花色素类、高黑色素类和低色素类等 3个类群。其中 ,高花色素类的种子种皮花色素含量 >2 .5 4mg·g-1DW ,种子呈纯黄或橙黄色 ;高黑色素类种子的种皮色素含量 >178.4U(A2 90mm) ,种皮呈浅黑色 ,种子颜色为黑黄色 ;低色素类种子种皮的黑色素和花色素含量均较低 ,种皮半透明 ,种子部分因显现出胚的颜色而呈纯黄、绿黄或褐黄色。种子含油量为 36 .2 %~ 45 .5 %,蛋白质含量达 2 1.1%~ 2 7.7%,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对RAPD扩增结果进行UPGMA分析 ,发现甘蓝型黄籽油菜DNA存在着丰富的多态性 ,遗传相似系数为0 .2 5~ 0 .90 9,14个甘蓝型黄籽油菜材料可被划分为 2个类群。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高油分育种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连续单株选择,338个株系及其2008个单株的含油量进行了为期3a的筛选。结果表明:株系和单株含油量平均每a各提高2.4个百分点,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不同的材料选择高油分的效果是不同的。最后对重庆地区开展甘蓝型油菜高油分育种的可能性和高油分指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油菜几丁质酶的特点及其与抗菌核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测定甘蓝型油菜西农长角几丁质酶对底物的特异性等性质,结果表明,几丁质酶以脱乙酰化几丁质7B(乙酰化程度为30%)为底物时活性最高,而对8B,9B,10B(乙酰化程度为20%,10%,0%)和菌核菌细胞壁的活性较低。几丁质酶活性的最适宜反应温度为30℃-40℃中,并在25℃以下时活性大大降低,这与菌核菌生长和入侵的最适温度15℃-25℃不一致。西农长角的种子中几丁质酶的活性很强,发芽后逐渐下降,到第5天时开始提高。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和抗性油菜材料的几丁质酶活性和对菌核菌的抗性间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这表明几丁质酶在提高油菜的抗菌核病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DTopsis方法,对1998年长江上游油菜区试资料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V2(9407 N)是综合性状最好的品种,其次为V3(SC 94005)和V5(渝油18号).评判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培养条件对甘蓝型黄籽油菜下胚轴的再生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甘蓝型黄籽油菜GH01的下胚轴为材料,研究影响外植体芽再生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苗龄、预培养基的激素浓度和预培养时间、分化培养基等对芽再生频率均有较大影响。8d苗龄的下胚轴置MS 1.5mg/L2,4-D 0.1mg/L6-BA培养基预培养4d后,转分化培养基MS 4.0mg/L6-BA 0.05mg/LNAA 5.0mg/LAgNO3 0.6mg,/LGA3培养,可获得较高的芽再生频率。添加5mg/LAgNO3处理可防止外植体褐化并有利于芽分化;0.6mg/L GA3处理可促进胚状体形成,提高芽再生频率。GH01最高芽再生频率为40.50%。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耐湿种质资源的快速筛选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将不同来源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种子发芽60h,取露白种子进行密闭水淹缺氧处理12h后转入砂床继续 发芽,未作缺氧处理的露白种子作为对照, 6d后测定发芽相关性状,根据发芽性状差异评价油菜耐湿性。结果表 明,与对照相比,缺氧处理对油菜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平均相对根长为24. 7% ,平均相对茎长和鲜重分 别为59. 7%、69. 1% ,平均相对成苗率为79. 4% ,平均相对活力指数(RV I)为0. 49。相关分析表明, RV I、电导率、相 对成苗率、相对根长、相对茎长、相对鲜重等各发芽相关性状均相互呈极显著相关,其中相对活力指数可以全面评 估甘蓝型油菜在缺氧胁迫后的恢复生长能力,而电导率可以作为耐湿材料高通量早期筛选的指标。不同材料RV I 呈正态分布,变幅为0. 04~0. 92,表明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耐湿性存在十分丰富的遗传差异,其中03P79 - 1、03P62 - 5、中双8号等品系(种)具有较强的耐湿性,可以作为耐湿性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DTopsis方法在油菜新品种综合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DTopsis方法,对1998年长江上游油菜区试资料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V2(9407N)是综合性状最好的品种,其次为V3(SC 94005)和V5(渝油18号)。评判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