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适龄劳动力的减少和人工成本的增加,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收获由人工采摘向机械收获转变的迫切性日益增加。运城棉花综合试验站2011—2016年连续6 a在运城设置了"晋南棉花高密度种植模式探索"试验,把当地传统植棉的群体密度从6.0万~10.5万株/hm~2提高到12.0万~28.5万株/hm~2,利用缩节胺进行全生育期多频次、大剂量塑造棉花娇小株型;大幅度降低个体高度,减少单株果枝数量和单株成铃数量,缩短棉铃成铃周期,使棉花成铃期与当地光热富裕期高度吻合,以超大群体增加单位面积成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籽棉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显示,经6 a连续试验示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当然,晋南虽然春夏两季干旱少雨,但是在个别年份也会出现秋雨连绵,高密度棉花由于个体之间相互交错,在秋季棉花吐絮时容易出现下部烂铃,对棉花品质和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建议合适的种植密度为12.0万~16.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3.
随着适龄劳动力的减少和人工成本的增加,晋中、南植棉区棉花收获由人工采摘向机械收获转变的迫切性日益增加。鉴于此,本标准规定了机采棉配套栽培技术的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一系列生产管理措施,以期为机采棉在晋中、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研究长期棉花秸秆还田与施有机肥对土壤特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棉区增强土壤肥力、提高产量提供依据。以12年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棉花秸秆还田配施发酵鸡粪对土壤结构、肥力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氮磷化肥+棉花秸秆清茬(NP)为对照、氮磷化肥+棉花秸秆还田(NPS)、氮磷化肥+棉花秸秆清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气候变暖下春季升温对小麦抗晚霜冻及产量的影响,在田间条件下,以黄淮海北片广适主栽小麦品种济麦22和山农28为试验材料,在返青-拔节期以塑料温棚日均增温0.86~0.9℃,连续增温28 d左右,至穗分化为药隔期前揭棚,研究不同气候年型下小麦产量对晚霜冻的响应,并以小麦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净光合速率指标综合评价抗冻性。结果表明,春季增温后小麦幼穗发育加快,抽穗提前3~5 d,生育期缩短2~3 d,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18.97%~23.50%,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效率以及株高均显著增加。在霜冻发生年(于4月6日晚霜冻,温度为-2.6~-1.1℃,持续时间5h),增温处理的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较对照明显升高,SOD和POD活性及光合速率显著下降,穗粒数和经济系数显著降低,减产6.8%~8.2%;在正常年份,增温处理的穗粒数和经济系数显著增加,产量提高10.5%~11.3%。这说明春季增温会导致小麦抗晚霜冻能力降低;春季适度增温到药隔期,利用自然低温霜冻或人工霜箱低温胁迫可对小麦抗晚霜冻性进评价。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疆7 500 kg·hm-2籽棉范例的气候特点、产量结构、管理模式与山西棉花生产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的比对,以及多年棉花高产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黄土高原植棉区植棉密度9.0万~13.5万株·hm-2,总成铃最多只能达到112.5万个·hm-2左右,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再想增加单位面积成铃数难度较大;要想棉花再高产,铃重是产量的决定因素。针对黄土高原棉区光热资源特点,提出通过选用大铃品种,调节株行距配置,提高第1、第2节位成铃率,培肥地力,同步运筹水肥,增加叶面营养和调节剂的应用等措施提高棉花铃重,形成“大群体、小个体、高铃重”的7 500 kg·hm-2高产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棉花秸秆水浸提液为营养液,生菜种子为受试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不同梯度(0,5,10,20,40 mg/mL)棉花秸秆水浸提液对生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10 mg/mL)的棉花秸秆浸提液对生菜种子的萌发、幼苗根长、苗高、鲜质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Vc含量均有明显的化感促进作用,但随着水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对受体的促进作用逐渐转变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给小麦耐霜冻品种选育和抗霜冻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半冬性偏冬性品种济麦22、半冬性品种舜麦1718和半冬性偏春性品种西农585为材料,在拔节期(幼穗药隔期)通过移动式人工霜冻箱模拟霜冻胁迫(-5~-3℃,5 h),研究霜冻胁迫对小麦源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霜冻胁迫下,小麦幼穗冻伤率为31.4%~61.9%,穗粒数、穗数、千粒重和产量较对照分别降低8.4%~12.6%、3.2%~6.1%、0.8%~10.7%和19.7%~41.9%,耐霜冻能力表现为济麦22舜麦1718西农585。霜冻胁迫后,孕穗期和抽穗期各品种平均单茎叶面积分别减少15.5%和17.0%,叶面积指数分别减少19.5%和21.1%;霜冻胁迫初期光合速率下降28.5%~42.1%,孕穗后耐霜品种济麦22的光合速率提高3.6%~16.7%;叶片MDA含量显著提高;孕穗至成熟期生长率(CGR)比对照明显降低9.6%~22.0%,其中耐霜品种济麦22生长率降幅小,净同化率和粒叶比却分别提高26.9%和11.4%。小麦籽粒直径极显著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1.3%~11.0%,面筋强度和沉降值稳定或提高。正常生长条件下小麦源库关系属库限制型,霜冻胁迫下属源库互作型。综上,霜冻胁迫打破了小麦原来源库平衡,显著降低了小麦的库容量和源强度,选择种植抗霜冻稳产品种或通过栽培措施调节高穗粒库容量和叶源活性,可减少霜冻导致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9.
10.
种植转Bt基因棉花不同年限土壤PLFA指纹特征与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连续种植转Bt基因棉花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从连续种植3年转基因棉花晋棉26和中棉所41大田,采集土壤样品,测定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种植年限对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影响不同,随着种植年限和棉花残茬进入土壤生态系统,转基因棉花土壤细菌占总量的百分数有降低趋势,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比例低于非转基因品种;转基因棉花土壤真菌的比例逐渐增加。说明转基因棉花连续种植可能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