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药生态风险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欧盟、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农药生态风险分级标准的制订背景、发展过程、现行标准及与风险分级标准密切相关的风险商值的计算方法,并对不同国家和组织已制定的农药生态风险分级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为我国制订农药生态风险评价制度,进一步提高农药管理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整理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淡水鱼类名录,并对该地区淡水鱼类的区系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共有淡水鱼类220种,隶属14目35科109属。该地区淡水鱼类可分为6个区系复合体:中国江河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98种;南方热带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65种;中印山区鱼类区系复合体,5种;北方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5种;北方山区区系复合体,5种;上第三纪鱼类区系复合体,7种。其他种类为河口及洄游性鱼类。长三角地区鱼类区系以东亚特有的江河平原鱼类为主。  相似文献   
3.
系统分析了美国酸雨计划中的SO2排放交易系统,从法规、管理、技术和市场交易等角度研究其排放限额的分配、流通、追踪以及与之配套的污染源监测技术保障,并对我国酸雨和SO2的污染控制中引入市场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目前中国主要蜜源作物上登记的农药品种进行了梳理,并采用现有的风险评估标准方法,对其中毒死蜱、吡虫啉等共61种杀虫剂对蜜蜂的风险进行了初级评估。结果表明:在58种喷雾施用的杀虫剂中,35种对蜜蜂的风险商值均大于1,风险为不可接受;其余23种的风险商值小于1,风险为可接受;所评估的6种土壤或种子处理内吸性杀虫剂中,5种对蜜蜂的风险商值大于1,风险为不可接受,仅氯虫苯甲酰胺的风险商值小于1,风险为可接受。但由于文中是以药剂在所登记作物上的单次最高施药剂量为暴露量进行的初级评估,并未考虑农药在花粉、花蜜中的降解及降雨引起的淋洗损耗,以及施药时间与作物花期之间的关系等影响因素,因而使得评估结果具有较大的保守性。研究结果一方面可为这些农药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提示了目前中国关于农药对蜜蜂的初级风险评估程序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5.
常用农药对赤子爱胜蚓急性毒性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评估农用化学品对蚯蚓的毒性,选择11种常用农药(吡虫啉、噻虫啉、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吡蚜酮、噻嗪酮、毒死蜱、克百威、草甘膦、阿特拉津和百草枯)标准品和9种常用农药制剂作为受试物,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其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同时还测定了阿维菌素、吡虫啉和噻虫啉14 d暴露后对赤子爱胜蚓体内抗氧化酶(GST、CAT和T-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种常用农药毒性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吡虫啉噻虫啉克百威毒死蜱阿特拉津阿维菌素草甘膦吡蚜酮噻嗪酮高效氯氰菊酯和百草枯,其中吡虫啉、噻虫啉和克百威对赤子爱胜蚓为中毒,其余为低毒。制剂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其活性成分,部分农药制剂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有所增强。此外,0.1 mg a.i.·kg~(-1)的噻虫啉14 d暴露能显著抑制蚯蚓体内CAT活性,而同样浓度下T-SOD活性显著性上升;0.25 mg a.i.·kg~(-1)的阿维菌素暴露14 d则能显著促进蚯蚓GST活性;阿维菌素、吡虫啉和噻虫啉分别在0.5、0.1、0.5 mg a.i.·kg~(-1)的暴露水平,可以诱导蚯蚓MDA含量出现显著性变化。研究表明农药的大量不合理施用会对土壤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并因此干扰土壤正常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丙环唑在稻田使用后对水生生物的风险。首先运用PRAESS模型对丙环唑在稻田使用后对水生生物的风险进行预测,然后开展"稻田-鱼塘"模拟系统研究,研究丙环唑在实际使用条件下对水生生物的风险。模型预测结果和模拟系统研究结果均表明丙环唑对鲫鱼、日本沼虾和中华绒螯蟹的风险较低。研究一方面可为丙环唑在稻田使用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可为其他稻田用药的风险评价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动物园圈养鹤类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动物园协会主要饲养鹤类会员单位的鹤类调查结果,目的是更好地了解中国动物园圈养鹤类的种群数量及目前会员单位鹤类饲养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相关需求,从而提高鹤类饲养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种群。本调查于2011年8月向中国动物园协会120家会员单位发出了调查问卷,截止到2011年10月11日共收到中国动物园协会主要饲养鹤类的56家会员单位(包括动物园、野生动物园与自然保护区)的回复(回收率为46.7%)。在回复的56家单位中共饲养鹤类12种1 836只(8只杂交鹤除外)。种群数量比1997年增加了58.4%。近一半的单位认为饲养设施处于一般水平。近80%的鹤类向游客展出,并且大部分都采用成群饲养的展出方式。有85%的单位能够实现个体识别,更多的单位选择脚环和芯片标识鹤类。在人工育雏过程中,雏鹤的腿病和由于混养引起打斗而造成的外伤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疾病是造成全国圈养鹤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由于外伤造成骨折引起的死亡。各会员单位希望今后能够开展鹤类性别鉴定、人工育雏、人工授精的培训。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提出了8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动物园冠鹤圈养种群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英 《野生动物》2013,34(2):115-119
中国动物园灰冠鹤与黑冠鹤圈养种群分别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60年代。杂交冠鹤出现于1991年。根据2012年冠鹤谱系记录,截止到2012年10月31日,灰冠鹤圈养种群共有158只存活个体;黑冠鹤圈养种群共有25只存活个体;杂交冠鹤圈养种群共有34只存活个体。灰冠鹤是中国动物园圈养冠鹤种群中的优势物种,2005~2012年该种群的平均增长率λ=0.941,呈下降趋势。灰冠鹤圈养种群中育龄个体充足,但幼龄个体数量不足。灰冠鹤与黑冠鹤种群都是以圈养出生个体为主。灰冠鹤种群有6只建立者,5只潜在建立者。黑冠鹤种群有1只建立者,9只潜在建立者。灰冠鹤种群保留了野生个体75.13%的基因多样性,平均近亲系数是0.150 6。黑冠鹤种群保留了野生个体47.5%的基因多样性,平均近亲系数为0.5,是个高度近交的种群。目前2种冠鹤的圈养种群都存在着未知性别个体过多、近亲繁殖、建立者贡献值不均衡的问题。根据种群现状分析结果,建议尽快对未知性别个体开展性别鉴定工作;为灰冠鹤种群引进新的建立者;为黑冠鹤种群中的潜在建立者提供繁殖条件,从而有效改善这2种冠鹤圈养种群的遗传现状。今后应该加强冠鹤种群的管理,避免再次出现冠鹤杂交现象,禁止杂交冠鹤参与繁殖。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型二嗪磷制剂及原药对鸟类的毒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一次性经口染毒法测定了95%二嗪磷原药、50%二嗪磷乳油、10%二嗪磷颗粒剂对鹌鹑、鹧鸪的急性经口毒性,同时运用饲喂法测定了50%二嗪磷乳油对鹌鹑和鹧鸪的急性饲喂毒性.一次性经口染毒法结果表明,二嗪磷原药及两种制剂对鹌鹑的LD,50在4.61~13.9mg·kg-1体重之间,制剂与原药之间存在较大毒性差异,对鹧鸪的LD,50在22.39~31.67mg·kg-1体重之间,制剂及原药之间差异不显著.饲喂法结果表明,50%二嗪磷乳油对不同鸟类的饲喂毒性差异显著,对鹌鹑的饲喂毒性为高毒,LC,50为120 mg·kg-1饲料,对鹧鸪的饲喂毒性为低毒,LC,50为1 210mg·-1饲料.50%二嗪磷乳油用作拌种剂使用时,10%二嗪磷颗粒剂在田间撒施时容易对鸟类造成危害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土壤-作物系统中农药残留生物降解去除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采用水稻小区及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将人工分离筛选培养的农药降解菌(DLL—1)应用于水稻作物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将降解菌喷施应用于土壤和作物系统,能加速和强化作物表面残留农药的降解作用,最终能减少土壤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