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株重寄生菌的分离和对靶标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用选择性培养基和诱捕分离法获得温室番茄叶片上发生的重寄生菌F46,从被条锈菌感染的小麦叶片上分离获得重寄生菌PR。本研究从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对2种重寄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F46属于链霉菌(Streptomtyces sp.)金色类群;PR归属于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轮生类群。F46和PR对除禾顶囊壳以外的其他8种供试靶标病原真菌(胶孢炭疽病、灰葡萄孢、大丽轮枝菌、尖孢镰孢萎蔫专化型、褐孢霉、粉红聚端孢、梨状毛霉、扩展青霉)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对梨状毛霉的抑制效果最好;PR对所有致病菌的作用优于F46。40%五氯硝基苯、50%腐霉利和链霉素对2种重寄生主菌均无抑制作用。F46对70%代森锰锌和25%甲霜灵都非常敏感,PR仅对50%多菌灵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2.
重寄生放线菌F46和PR对灰葡萄孢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2株重寄生放线菌对灰葡萄孢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重寄生放线菌F46(Streptomycessp.)和PR(Streptomycessp.)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镜检可以观察到F46和PR在灰葡萄孢菌丝上产生附着胞、缠绕靶标菌丝,使靶标菌丝畸形等现象;诱发接种后2株重寄生放线菌对苹果、草莓、番茄采后灰霉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在低温下的防效优于高温,提前诱发接种的防效优于同时接种。  相似文献   
3.
小麦内生细菌对全蚀病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全蚀病是世界各大小麦产区危害十分严重的一种土传病害,目前对其防治还没有好的抗病品种和特别有效的化学农药。自从成功地用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ens防治小麦全蚀病以来,生物防治逐渐成为防治该病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措施[1]。近几年,内生菌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已成为生物防治的研究热点,但对其防病机制的研究仍不够深入,作者对健康小麦上获得的5株内生细菌防治小麦全蚀病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及其培养:小麦全蚀病菌9826Gaeu-mannomyces graminisvar.tritici(简称Ggt)与小…  相似文献   
4.
油菜菌核病内生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防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为靶标菌,测定了63株内生细菌对其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及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所有供试菌株中,除1株未表现出抑菌活性外,其余菌株均有抑菌作用,其中有6.3%的菌株抑菌带大于10 mm,7株细菌可完全抑制病原菌的菌核形成,1株细菌可完全抑制菌核萌发;此外,结合生物测定结果,从中筛选到1株对油菜菌核病的高效生防菌株Em7,其无菌培养滤液对温室苗期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7.5%。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认为该菌株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于接种病菌前后不同时间喷施菌株Em7无菌培养滤液,对油菜菌核病均有防治效果,但防效之间差异显著,以接种病菌前24 h喷施防效最高。原液及不同稀释度无菌培养滤液对菌丝生长、菌核萌发及病害防治的效果明显不同,随着稀释度的增加,其抑菌效果降低。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菌株Em7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的生长与发育会产生明显影响,可致使菌丝畸形、皱缩及细胞质外渗。  相似文献   
5.
小麦全蚀病生防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新疆保护地蔬菜和棉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对小麦全蚀病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结果发现,7个土样中分离到的放线菌菌株数有明显的差异,菌株数从1.0×104~1.0×105cfu/g。测定纯化得到的30株不同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试验,有12株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效果,其中XG1的抑菌圈达到8.84mm。12株放线菌中有8株的发酵滤液对小麦全蚀菌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XC2,XA5和XF5的抑制效果达到80%以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A5对小麦全蚀病在幼苗茎基部症状的控制作用达到59.2%,且幼苗的根长、株高以及株鲜重、干重与发病对照相比都有所增长,其中XC2处理的幼苗最明显,根长、株高、根鲜重和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0.3%,38%,36.8%和44%,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57.4%和38.5%,说明这几株放线菌对小麦全蚀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藏青稞籽粒燕麦镰刀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西藏青稞籽粒中分离到的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Hb39分离株为对象,研究了温度、湿度、pH、光照、营养对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以便为进一步研究由燕麦镰孢引起的青稞病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奠定基础,并为研究由此引致的人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该菌株在供试的10种不同固体、液体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量均有很大差异,PDBA、PDA、PSA培养基有利于该菌的生长,而HA、CMA和WA不利于该菌的生长.比较不同碳、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发现该菌能利用多种单糖、多糖及可溶性淀粉作碳源,其中葡萄糖、蔗糖、麦芽糖较好;能利用蛋白胨等有机氮和硝酸钠等无机氮作氮源,其中蛋白胨最好.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0℃.菌丝生长最适pH为6,也能在pH 3~12的范围内生长.连续光照不利于菌丝的生长,而光暗交替或黑暗条件下菌落生长无显著性差异.大型分生孢子萌发的温湿度范围分别为10~30℃、RH 85%~100%,pH值3~12,最适萌发条件为25℃、RH100%和pH 6.该菌株的致死温度为45℃10 min.  相似文献   
7.
荧光假单孢杆菌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从小麦根部分离到的荧光假单孢杆菌株hw-5,以不同的浓度采用种子包衣、菌悬液浸种和土壤浇灌3种方法处理种子,研究该菌株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处理过的小麦种子,在苗期均对小麦全蚀病表现出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威百亩对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理化分析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分析浓度20、100和500 mg/kg威百亩熏蒸对土壤反硝化作用及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威百亩熏蒸处理0、14 d后,500 mg/kg浓度处理的土壤反硝化率为84.64%、90.52%,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的86.72%和91.87%,100、20 mg/kg浓度处理的土壤反硝化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熏蒸处理28、56和84 d后,4个处理的土壤反硝化率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3个浓度威百亩熏蒸处理0、14、28、56和84 d后的土壤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差异不显著。除56 d外,20 mg/kg浓度熏蒸处理0、14、28和84 d的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分别为8.77、14.77、9.77和8.75,均显著低于对照;100 mg/kg浓度熏蒸处理0、14和28 d后的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分别为10.76、6.77和10.78,显著低于对照,而处理56、84 d后,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500 mg/kg浓度威百亩熏蒸处理后,土壤反硝化作用在熏蒸后0~14 d受到抑制,28 d后土壤反硝化作用自然恢复;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无论熏蒸初期或后期与均对照差异不显著。威百亩对土壤反硝化强度的影响与nirS型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无关,说明nirS型反硝化细菌在土壤反硝化作用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重寄生菌F46和PR对苹果采后病害三种致病菌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乔宏萍  宗兆锋 《中国生物防治》2003,19(1):47-48,F003
果、蔬采后病害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水果和蔬菜市场 ,化学防治是控制采后病害的主要措施 ,然而大量使用杀菌剂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1~ 3 ] ,迫切需要研究控制采后病害的新方法 ,开发出无公害的新制剂以达到控制果、蔬采后损失的目的。本试验测定了 2株重寄生菌F4 6和PR对引起苹果采后腐烂的 3种致病真菌的生防效果。1 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菌株 两株重寄生菌F4 6和PR由宗兆锋和法国Alabouvette博士在我国分离获得。梨状毛霉 (Mucorpiriformis,ATCC4 2 556 )、扩展青霉 (Penicilliumex…  相似文献   
10.
正几丁质酶是具有生物催化活性、能水解几丁质的一类水解酶,许多微生物可通过胞外诱导产生该酶。几丁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病原菌、线虫卵和昆虫的细胞壁中,防治植物土传病害时,在土壤中加入几丁质可以刺激土壤微生物胞外分泌几丁质酶,从而抑制病虫害发生(郑秀丽等,2006;孙建波等,2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