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4篇 |
完全免费 | 353篇 |
专业分类
植物保护 | 101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65年 | 8篇 |
1964年 | 7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6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2.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912对采后柑桔果实青、绿霉病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用从土壤中分离到的枯草芽孢杆菌B-912作为生防拮抗菌,主要研究在不同贮藏温度下不同接种时间的B-912活菌液、热处理液和过滤液对柑桔青、绿霉病的抑制效果。B-912活菌液的抑菌效果最佳,热处理液和过滤液次之,但均显著地好于对照。较高的贮藏温度有利于拮抗菌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活菌液处理的果实在25℃下的发病率及病斑直径均小于15℃下的果实,24h后接种病菌孢子的果实其发病率及病斑直径一般都高于48h后接种的果实。实验证明,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机理主要是产生抗菌素。 相似文献
3.
植物抗病激活剂本身及其代谢物无直接的杀菌活性,但可刺激植物的免疫系统而诱导植物产生具有广谱性、持久性和滞后性的系统获得性抗病性能(SAR).植物抗病激活剂的诱导除了可以引起植物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的变化,导致木质素在细胞壁沉积,使植物形成物理防御机制外,经植物抗病激活剂诱导后的植株能导致内源水杨酸(SA)的累积、形成氧化激增,植物局部细胞程序化死亡而产生过敏反应(HR),植物抗病激活剂诱导后产生的抗病信号经内源信号传导物质SA、茉莉酸(JA)、乙烯(Et)和一氧化氮(NO)可传导到达整个植株,经过一系列抗病相关基因的调控和表达可引起寄主防御酶系如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几丁质酶(chitinase)、过氧化物酶(POX)等以及抗病物质如木质素与植保素等的变化及病程相关蛋白(PRP)的调控与表达.文中讨论了植物抗病激活剂概念和种类及其诱导抗病作用的主导机制,指出了植物抗病激活剂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及使用和研究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5.
6.
7.
8.
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测定草莓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PSA培养基最适合草莓枯萎病菌的生长和产孢,菌落生长的适温为5~40℃(最适温度为28℃),适宜pH值为5,菌落产孢的适宜pH值为6,且光暗交替可促进菌落的生长和产孢,同时明确了不同碳氮源对草莓菌落生长及产孢的影响。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草莓枯萎病菌对7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烯唑醇和戊唑醇对菌落生长的抑制毒力最强,EC50分别为0.2072μg·mL-1和0.2130μg·mL-1,分别是多菌灵的238.85倍和232.35倍;腈菌唑和苯醚甲环唑的毒力次之,EC50分别为0.7929μg·mL-1和0.8513μg·mL-1,分别是多菌灵的62.42倍和58.13倍;三唑酮和霜霉威的毒力最小。 相似文献
9.
天然化合物蛇床子素(osthol)对草坪纹枯病菌Rhizooctonia solani、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苹果叶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ora capsici、辣椒炭疽(红)病菌Collectotrum gloesporioides、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苹果轮纹病菌Macrophoma kawatsukai、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等有不同的抑制活性,对大多数病菌其抑制中浓度(EC50值)在21.15~61.62μg/mL之间。以小麦赤霉病菌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50μg/mL蛇床子素对其孢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00μg/mL蛇床子素处理24h后,菌丝大量断裂,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菌体葡萄糖含量呈“V”型变化,几丁质水解酶活性和几丁糖含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稻瘟菌对水稻品种梅雨明的无毒性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将交配型为a、并对水稻品种梅雨明不致病的稻瘟菌菌株S1522与对该品种致病的、交配型为A的稻瘟菌菌株P131和S159杂交,分别获得了24和56个单子囊孢子后代。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后代菌株在梅雨明上的致病个体与不致病个体的比例近等于1:1。由此推测:稻瘟菌对水稻品种梅雨明的无毒性是由1个基因控制的。进一步通过RAPD比较了致病后代与不致病后代的DNA多态型,获得了1个与该无毒基因连锁的、长度为1000 bp的RAPD标记,两者间的遗传距离为3.7c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