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篇 |
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篇 |
农学 | 9篇 |
3篇 | |
综合类 | 35篇 |
畜牧兽医 | 5篇 |
园艺 | 3篇 |
植物保护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植物WRKY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录因子是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调节蛋白,能够与靶基因调节结构域结合,调节RNA转录和表达,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WRKY基因家族是植物体内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通过结合靶基因启动子中W-box结构域等方式调节植物的应激响应。目前WRKY转录因子在拟南芥、水稻、玉米等多种植物中都有广泛的研究。通过对植物WRKY转录因子的分类、结构特征以及参与的生理响应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WRKY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及其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畜禽粪便(牛粪和羊粪)为主料,添加不同作物秸秆(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为辅料在堆肥过程中的碳转化特征及腐殖质组分的变化规律,采用条垛式好氧堆肥研究了不同原料组合(T1:牛粪+玉米秸秆;T2:牛粪+小麦秸秆;T3:羊粪+玉米秸秆;T4:羊粪+小麦秸秆)在堆肥过程中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腐殖酸含量的碳转化特征以及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TOC含量随堆肥过程的推进而下降,至堆肥结束时T1~T4处理的TOC含量分别下降了22.1%、21.5%、23.6、23.7%;DOC含量也随堆肥过程的推进而降低,至堆肥第15天时降低至最低,T1~T4处理分别降低至6.57、5.47、4.73 g·kg-1和4.93 g·kg-1,但不同处理的变化规律明显不同:以牛粪为主料的T1和T2处理在第10天以前几乎无变化,而以羊粪为主料的T3和T4处理从一开始就迅速下降至最低值,至堆肥第15天时T1~T4处理的降幅分别为32.4%、36.5%、51.8%和39.3%;总腐殖酸(THA)含量的增加始于堆肥的第10天,第15天时达到最高值,最高值分别为25.5%、22.5%、29.8%和30.0%,整个堆肥过程中T3和T4处理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P<0.05)。随堆肥过程的推进,游离腐殖酸(FHA)含量逐渐降低,堆肥结束时降幅为7.6%~18.0%; HA含量逐渐增加,至堆肥结束时增幅为65.4%~197.8%,堆肥过程提高了胡敏酸态碳。T3和T4处理的FHA和HA含量在整个堆肥过程中始终高于牛粪组合T1和T2处理。FA含量随堆肥进程推进逐渐下降,至堆肥结束时降幅为44.9%~54.9%。羊粪中较高含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HA可能是堆肥产品中THA和HA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以牛粪为主料的堆肥配料中适当加入羊粪可以提高堆肥产品的腐殖酸含量和胡敏酸态碳。 相似文献
3.
4.
从NCBI数据库中检索得到甘薯ANS序列,利用同源比对在前期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获得同源序列,通过PCR反应克隆出甘薯ANS基因(IbA NS)的cDNA全长序列,进而预测和分析IbANS基因的蛋白质序列,同时对其在不同甘薯品种的不同组织进行了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 表明,该cDNA具有最大开放阅读框(ORF),共1 ...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毛泽东出生农民,一生关注农民和研究农民问题,在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都对"三农"问题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与论述。尤其是其中关于农民组织的思想,对我们认识和研究"三农"问题有诸多启示。本文基于笔者对毛泽东这位农民领袖的重新解读,试图从他关于农民组织的论述中找出解决当下"三农"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棉花单倍体育种新技术-半配合生殖育种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配合生殖育种研究在近 2 0年逐渐兴起 ,并在棉花育种上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利用半配合材料作母本与其他材料杂交 ,可产生一定比例的父性单倍体 ,单倍体加倍后 ,便可在F2 产生纯合个体。最初 ,由Nawashin(1898)在齿叶金光菊中注意到半配合生殖现象 ,但他仅将其作为双受精的前期现象看待。Battaglia[1] 在金光菊中也发现类似现象 ,并观察了详细的受精过程 ,发现精子进入卵细胞后 ,并不与卵核融合 ,而是与卵核同时独立分裂 ,形成具父母本性状的单倍体或双倍体的嵌合胚 ,他认为这是一种受精不融合的半配合现象。 192 0年 ,Harland[2 ] 在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