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及团聚体结合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苏北淤泥质海岸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海滩裸地、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地、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田及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 Cheng林地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表层(O~10 cm)土壤及其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结合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全土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储量均有显著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由海滩祼地转变为芦苇地及由芦苇地开发为农田或水杉林地后,全土及各粒径团聚体结合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均有显著提高;水杉林地全土及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储量均大于农田土壤,芦苇地转变为水杉林地比转变为农田土壤更能有效地固定有机碳;苏北淤泥质海滩冲积形成后,土壤具有固碳作用,芦苇地、农田及水杉林地0~10 cm土层碳汇作用分别为5 156.84、11 276.08和13 476.18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改善长期种植农作物土壤的微结构提供依据,采用常规与微形态学方法研究山东省高唐县种植粮棉作物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粮棉作物长期种植对土壤微结构影响明显,其中,麦-玉地块0~10cm土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团聚体大小均一、分离度高,堆集性孔隙连通性强,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微结构类型;土壤基质特征主要继承自成土母质,作物种植影响很弱;土壤形成物数量很少,仅发现铁锰凝团、排泄物。  相似文献   
3.
盐生植物是指在盐渍土壤环境中生长的一类天然的植物区系.在对近年来有关盐生植物的研究论文进行广泛分析的基础上,综述盐生植物的定义及其分类,重点从避盐、耐盐2个方面总结了盐生植物对盐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其中避盐性主要从泌盐、稀盐和拒盐3个方面进行介绍,而耐盐性包括渗透调节、内源激素响应、离子的区域化与pH值调节、抗氧化防御调节等生理生化过程.盐生植物除了形成对盐胁迫的生理适应,其本身也会通过形态结构的变化达到生态适应.盐生植物通过对盐渍环境的生理和生态适应,实现对环境的改造,从而为人类对盐渍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技术参考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不同质地潮土孔隙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颗粒排列及形成的团聚结构是影响孔隙形态的基本因素,为直观观察与定量测算不同质地土壤的孔隙形态及其变化特征,于山东省东昌府区采集壤土、粘壤土、砂壤土样品,通过常规方法和土壤薄片,研究了土壤孔隙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均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土壤孔隙度均为表层向下逐渐减少且10月份低于6月份。(2)砂质壤土孔隙形状均以简单堆集孔隙为主。而粘壤土、壤土则以复合堆积孔隙为主,且土壤团聚作用较强。(3)砂质壤土的孔隙平均当量直径(ED)及孔隙形状系数(S)明显高于粘壤土及壤土,而砂质壤土的孔隙复杂度(D)明显低于粘壤土及壤土。且ED及S值分别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粉、粘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D值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粉、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土壤质地(即砂、粉、粘粒含量)能够影响土壤孔隙形态。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氮素形态与温度对土壤有机碳(SOC)矿化的交互作用,本研究以鲁西黄河故道沙区黑杨(Populus nigra)人工林为例,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氮素形态(硝态氮、铵态氮)及不同温度(10、20、30℃)对SOC矿化的单独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 10℃时铵态氮的输入使SOC累积矿化量比对照(不输入氮)增加11.8%~21.3%,表明该区域SOC矿化受铵态氮限制;随温度升至20℃和30℃,铵态氮输入对SOC矿化的影响转为抑制作用。硝态氮输入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抑制SOC矿化;培养结束时,硝态氮输入处理的SOC累积矿化量比对照降低4.1%~11.5%(10℃)、9.1%~29.3%(20℃)和8.6%~23.7%(30℃)。增温促进SOC矿化。增温和两类氮输入对SOC矿化的交互作用均为负效应,两因素对SOC矿化交互作用的实测值比理论值降低7.9%~21.9%(硝态氮)、16.1%~23.6%(铵态氮),因为两类氮输入有降低SOC矿化温度敏感性的趋势。研究表明,硝态氮、铵态氮对SOC矿化的影响存在差异,增温、氮输入对SOC矿化的交互作用显著小于两因素单独作用之和。  相似文献   
6.
设施耕作促进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变化与温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交互作用,利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寿光市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及设施菜地荒废与增温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增温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矿化(P0.01),农田、设施菜地及荒废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分别增加56.08%、42.32%和42.36%。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矿化(P0.05),设施菜地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分别增加185.81%(25℃)、160.61%(35℃)。相同增温条件对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农田,这主要是因为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易分解组分的温度敏感性系数(Q10=1.79)明显高于农田(Q10=1.37),且设施菜地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农田造成的。设施菜地荒废后,交互作用变为加和效应,因其土壤有机碳易分解组分的温度敏感性系数(Q10=1.41)与农田无差异。综上所述,设施耕作显著促进土壤有机碳矿化,其中增温与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交互作用为正效应。因此,利用单因素之和评估多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综合影响可能会低估其影响水平。  相似文献   
7.
江宁小流域主要森林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江宁小流域主要林分类型的降水截持效益、林地枯落物层持水性能、林地土壤渗透性能及蓄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树干茎流率排序为毛竹林(7.89%)>栎林(5.13%)>杉木林(3.28 %)>马尾松林(1.85%);各林分林冠截留率排序为栎林(31.2%)>毛竹林(24.17%)>杉木(20.57%)>马尾松林(16.2%);各林分枯落物层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排序均为栎林>为毛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各林分土壤非毛管空隙度和总空隙度排序均为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栎林;各林分土壤渗透性能排序为马尾松林>杉木林>栎林v毛竹林.采用Topsis优劣解距离法比较不同林分类型综合水源涵养功能,结果显示栎林的综合水源涵养功能最好,其次为毛竹林,再次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最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