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运用物理分组的方法对海南岛的次生林、水稻田、甘蔗地土壤(剖面分0~10cm,10-20cm,20-50cm。50-100cm四层)进行物理组分及其有机C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由次生林变为农用地后.大团聚体占土壤的质量百分数显著降低,微团聚体和粉粒与粘粒大小的团聚体占土壤的质量百分数显著增加。几种团聚体中微团聚体的变幅最大;由次生林变为水田比变为甘蔗地对土壤不同团聚体所占的比例影响大;次生林改为水稻田和甘蔗地后,水稻田和甘蔗地土壤各物理组分的有机碳含量都显著降低.且水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降低的幅度较大。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使0-50cm土壤产生显著退化。  相似文献   
2.
根据海南省五指山1954年和2003年不同时间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对半个世纪以来海南省五指山土壤的交换性H+、交换性Al3+和全N等化学性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指山土壤的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在半个世纪以来有明显的升高趋势,而全N和有机质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通过进一步的方差分析发现,半个世纪以来全N和有机质的差异已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则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指纹电荷法(chargefingerprint)研究了海南岛五指山土壤指纹电荷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质、pH、土壤黏粒含量、交换性H、交换性Al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所设定的土壤pH范围(7.0、6.4、5.8、5.2、4.6、4.0)内,土壤指纹电荷随土壤pH的降低而减少;土壤指纹电荷与土壤有机质、pH、交换性H、交换性Al等之间极显著相关。研究显示,土壤黏粒含量对土壤养分的保持能力在低pH条件下比在高pH条件下显得更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可用有机质含量、pH、黏粒含量(体积%)、交换性H、交换性Al含量等常规理化指标来计算出指纹电荷,作为判断土壤养分保持能力及预测土壤酸化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胶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及有机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海南白沙不同利用历史橡胶林土壤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及有机质特征,采用热柠檬酸钠(121℃)提取、用Bradford染色法测定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结果表明,海南白沙橡胶林土壤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低于3.56mg/g。相差8年的橡胶种植历史对土壤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与第一代橡胶林各层次之间的土壤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变异相比,第二代橡胶林各层次之间的土壤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变异相对较小。橡胶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因此,橡胶种植历史对土壤中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指纹电荷(chargefingerprint)法研究了海南岛五指山土壤指纹铝(指纹电荷法测定的CECt由Ca2 和Al3 两部分组成,其中Al3 被称为指纹铝)和交换性酸(用氯化钾交换-中和滴定法测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岛五指山土壤交换性酸主要由交换性铝构成,土壤交换性氢含量不高。在此项研究所设定的不同的土壤pH范围内(7.0、6.4、5.8、5.2、4.6、4.0),土壤中指纹铝随土壤pH的降低而增加且当pH≤5.2时,土壤指纹铝含量随土壤pH的降低迅速增加。当pH≤5.2时,交换性氢、交换性铝、交换性酸都与指纹铝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H≥5.8时,交换性氢、交换性铝、交换性酸均与指纹铝含量不相关。因此认为,pH在5.2与5.8之间的某一pH值为土壤中交换性铝和指纹铝数量的突变点。同时可以将土壤交换性酸及其组成作为研究土壤中铝行为特征及预测土壤酸化对土壤电荷保持能力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低量生物质炭对2种热带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处理(生物质炭与土壤质量(0~20 cm)比分别为0.1%,0.5%,1.0%),同时以不加生物质炭作为对照,研究生物质炭对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 K.Scbumacb×P.typhoideum Rich)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SW.)2种供试牧草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对柱花草和王草产草量的影响不显著,0.5%的生物质炭对2种草品质无显著影响;0.1%的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第1茬王草蛋白质的含量,1.0%的生物质炭的施用显著增加了第2茬柱花草粗灰分的含量。因此,低量生物质炭施用在海南花岗岩砖红壤对王草和柱花草生长无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的影响.[方法]测定了海南岛5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下GRSP、土壤有机碳(Soil oaganic carbon)与土壤质地(Soil texture)在0~10、10~20、20~50cm3个土壤层次中的分布情况.[结果]相对于保持较好的次生林,4种不同耕作土壤的GRSP与有机碳含量均有所下降.GRSP在海南岛5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的含量为0.53~4.80 mg/g,占有机碳的百分比为7.9%~23.4%,是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GRSP占有机碳的比例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差异显著,在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GRSP和有机碳含量在土壤剖面上垂直分布较明显.GRSP与有机碳、砂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粉粒和粘粒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砂粒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CRSP的含量,壤土相对粘土更有利于GRSP的累积.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on soil composition.[Method]GPRS,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soil texture in 3 depths(0-10,10-20,20-50 cm)of 5 main kind of selected land use type were examined in Hainan.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SP and SOC content of four artificial land use types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natural sacondary foreSt land,the GRSP content of all samples ranged from 0.53-4.80 mg/g,accounting for 7.9%-23.4% of the SOC,which means that GRSP was on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 pool in soil.The ratio of GRSP to SOC was signiflcantly different among land use types but the depths.GRSP and SOC exhibited obvious vert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GRSP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SOC and sand content but negatively related to silt and clay content. [Conclusion] The sand content determined the GRSP content significantly and Joarn was better matrix for GRSP accumulation than clay.  相似文献   
8.
采用指纹电荷(chargefingerprint)法研究了海南岛五指山土壤指纹铝(指纹电荷法测定的CECt由Ca2 和Al3 两部分组成,其中Al3 被称为指纹铝)和交换性酸(用氯化钾交换-中和滴定法测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岛五指山土壤交换性酸主要由交换性铝构成,土壤交换性氢含量不高。在此项研究所设定的不同的土壤pH范围内(7.0、6.4、5.8、5.2、4.6、4.0),土壤中指纹铝随土壤pH的降低而增加且当pH≤5.2时,土壤指纹铝含量随土壤pH的降低迅速增加。当pH≤5.2时,交换性氢、交换性铝、交换性酸都与指纹铝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H≥5.8时,交换性氢、交换性铝、交换性酸均与指纹铝含量不相关。因此认为,pH在5.2与5.8之间的某一pH值为土壤中交换性铝和指纹铝数量的突变点。同时可以将土壤交换性酸及其组成作为研究土壤中铝行为特征及预测土壤酸化对土壤电荷保持能力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海南屯昌县天然次生林和不同种植历史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析,研究了海南热带天然次生林转变为橡胶以及橡胶不同种植历史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开垦后种植橡胶林造成了土壤剖面中第二层(10 ̄20cm)有机碳含量的显著减少,第一、三、四层(分别为0 ̄10cm,20 ̄50cm,50 ̄100cm)都有所减少,但不显著;由天然次生林变成橡胶林是造成土壤有机碳的含量有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橡胶林种植历史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热带地区土壤肥力及防止土壤酸化,以海南屯昌县为例,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次生林、橡胶林、甘蔗地和水稻田)和种植年限(甘蔗35年、45年和55年;橡胶15年、25年和35年)的土壤交换性酸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交换性铝含量的影响显著,其含量大小为次生林地>橡胶林地>甘蔗地>水稻田,对土壤交换性氢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种植年限甘蔗地土壤交换性氢含量大小为35年>45年>55年,交换性铝的含量呈无规律性变化;不同种植年限对橡胶林土壤交换性铝含量的影响显著,其含量大小为15年>25年>35年,对交换性氢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