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田螺+"综合种养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水田的立体空间,结合田间浅水面、稻田系统的空间和生态环境,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以田螺为主的水产动物,以期实现"水稻+田螺+"综合种养的组合开发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拓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空间,实现二者优势互补,有效提高农田物质和能量的利用效率及产出效益。文章从"水稻+田螺+"综合种养模式的生态学基本原理,生态学类型,技术要点,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发展前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挑战及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与总结,以期为今后推进"水稻+田螺+"综合种养规模化发展提供参考,为促进农民增产和增收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给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高蛋白的培两优288和低蛋白的培两优210为材料,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三壮三高栽培法、常规栽培法3种不同栽培法对高蛋白和低蛋白两个杂交晚稻组合功能叶及籽粒中谷草转氨酶(GOT)与天冬氨酸激酶(AK)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三壮三高栽培法、常规栽培法相比,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能够有效提高晚稻蜡熟期和黄熟期功能叶及籽粒中GOT和AK的活性,且在高蛋白组合和低蛋白组合上都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功能叶中GOT和AK的活性在蜡熟期分别提高了11.41% ̄27.72%和7.96% ̄47.45%,功能叶中AK的活性在黄熟期提高了21.61% ̄163.76%;籽粒中GOT和AK的活性在黄熟期分别提高了127.33% ̄175.36%和16.36% ̄89.13%。功能叶和籽粒中GOT和AK活性的提高有效促进了晚稻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合成,使得(添加)糙米蛋白质含量的增幅为1.61gkg ̄23.26g/kg;氨基酸含量的增幅为2.24% ̄44.09%。其中人体7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增加9.20% ̄58.05%;猪11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增加4.47% ̄66.36%。  相似文献   
3.
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典型菜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比较不同种类有机无机氮(N)肥配施后典型菜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差异,揭示施用有机物料后微生物在调节土壤肥力中的作用,以猪粪、沼渣沼液和猪粪堆肥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不施N肥(PK)、纯施化肥(NPK)、有机无机肥配施1(20%猪粪N+80%化肥N,NPKM1)、有机无机肥配施2(20%沼渣沼液N+80%化肥N,NPKM2)和有机无机肥配施3(20%猪粪堆肥N+80%化肥N,NPKM3)等6种施肥模式,连续3年(2011-2013年)研究不同有机无机N肥配施对典型菜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菜季和莴苣季生育期间土壤细菌数量呈上升趋势,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且栽培后季较前季高。与NPK处理相比,NPKM1、NPKM2、NPKM3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提高2.27%~26.16%(小白菜季),15.06%~40.82%(莴苣季);真菌数量提高33.62%~47.10%(小白菜季),39.64%~52.27%(莴苣季);放线菌数量提高6.59%~38.21%(小白菜季),20.97%~29.66%(莴苣季)。有机无机N肥配施可以促进菜地土壤微生物大量繁殖。与NPK处理相比,NPKM1、NPKM2、NPKM3处理提高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的活性。有机无机N肥配施可以促进菜地土壤酶活性的提高。各处理蔬菜产量分别为6.73~22.50 t/hm2(小白菜),21.54~47.79 t/hm2(莴苣),大小均表现为NPKM3NPKM1NPKM2NPKPKCK。相关分析表明,小白菜和莴苣产量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之间均存在密切关系。总之,有机无机N肥配施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维持菜地较高的土壤肥力,有利于蔬菜种植的可持续和高效生产,以猪粪堆肥配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规模化猪场粪污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规模化猪场粪污对环境的污染及成因,包括粪污污染物的类型、存在形态和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稻草覆盖、生态拦截(指在玉米地块边缘厢边种植大豆,下同)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于2014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浏阳长期定位试验基地设置了不施肥(T1)、施化肥(T2)、施化肥+稻草覆盖(T3)、施化肥+生态拦截(T4)、施化肥+稻草覆盖+生态拦截(T5)5个试验处理,分析测试了棒三叶的SPAD值与光合特性以及玉米的养分累积、产量指标。结果表明,在施化肥的基础上,稻草覆盖、生态拦截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提高春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降低胞间CO2浓度,可使蒸腾速率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也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增加春玉米地上部氮磷钾养分的累积量以及穗鲜重、茎叶鲜重、地上部总鲜重、穗粒数、百粒重、籽粒产量。其中以稻草覆盖+生态拦截处理(T5)的影响效果最明显,各指标与单纯施化肥处理(T2)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分别增加了28.83%、54.67%、17.67%,地上部总鲜重增加了24.94%,籽粒产量提高了28.13%;与单一的稻草覆盖(T3)相比,除胞间CO2浓度(P0.05)、蒸腾速率(P0.05)、籽粒产量(P0.05)以外,其余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单一的生态拦截(T4)相比,净光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磷钾累积量、地上部总鲜重、穗粒数、百粒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蒸腾速率、氮累积量、穗鲜重差异显著(P0.05),但叶绿素含量、胞间CO2浓度、茎叶鲜重、籽粒产量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而生态拦截(T4)与稻草覆盖(T3)相比,除叶绿素含量、茎叶鲜重、总鲜重(P0.05)和钾累积量(P0.01)以外,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这说明稻草覆盖、生态拦截可促进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和养分累积,进而提高产量,且两者共同作用的效果更明显;从整体上看,生态拦截的影响效果好于稻草覆盖。  相似文献   
6.
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方法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化设计的改革,重构了“项目分析、现场踏勘、工程分析、现状调查、影响预测、环保措施、环评文件”七大模块化课程内容,提出了融合教学、实训、工作“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方法和结合职业资格考证的多层次课程考核评价办法.实践教学结果表明,课程改革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地增强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学生课程考试的成绩和职业资格考证通过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CMV)-赤泥(RM)联合修复对中轻度镉污染稻田土壤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联合修复法 CMV-RM1和CMV-RM2处理的土壤pH值增幅均低于RM1和RM2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内,CMV-RM1和CMV-RM2处理的pH值高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但CMV-RM1与CMV-R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期CMV-RM1和CMV-RM2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碱解氮含量均较其它处理高,但CMV-RM1与CMV-RM2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单纯添加赤泥处理(RM1、RM2)以及翻压紫云英处理CMV相比,CMV-RM2、CMV-RM1处理的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但CMV-RM2、CMV-RM1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因此,与单独添加赤泥或单纯翻压紫云英修复相比,CMV-RM联合修复是修复镉污染酸性水稻土的一种经济、高效、可重复的修复方法。从既达到修复效果,又尽可能减少化学修复剂使用量上考虑,建议采用CMV-RM1处理。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法对食用稻子粒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属于低蛋白作物,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与氨基酸组成受遗传基因的控制,但环境条件与栽培措施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湘早籼31(早稻)和培两优210(晚稻)组合为材料,探讨了水稻高蛋白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三壮三高栽培法、常规栽培法对稻米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法相比,水稻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能明显提高灌浆中后期水稻功能叶和子粒中谷草转氨酶和天冬氨酸激酶的活性,明显提高糙米氨基酸、人体7种必需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除早稻蛋白质产量外,其他指标与三壮三高栽培法之间差异不显著。水稻高蛋白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早稻糙米的氨基酸含量比三壮三高栽培法、常规栽培法分别提高了4.09%和31.92%,人体7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99%和33.06%,赖氨酸(稻米蛋白质的限制性氨基酸,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95%1、8.55%,苏氨酸(稻米蛋白质的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提高了6.54%和31.98%,蛋白氮含量分别提高了6.76%和27.57%,蛋白质产量分别提高了15.72%和38.64%;高蛋白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晚稻糙米的氨基酸含量比三壮三高栽培法、常规栽培法分别提高了2.24%和42.98%,人体7种必需氨基酸的总量分别提高了9.20%和58.05%,蛋白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74%和26.06%,蛋白质产量分别提高了2.80%和59.42%。  相似文献   
9.
DPR对水稻氮素代谢及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双促调节剂(DPR)在不同土壤上喷施对水稻氮素代谢特性及其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齐穗后喷施DPR能明显改善水稻功能叶和茎鞘氮素代谢的能力,提高其籽粒和糙米中蛋白氮含量及籽粒的蛋白质产量.DPR处理与对照相比,早、晚稻籽粒蛋白质产量分别提高了12.77%~16.56%和8.39%~13.18%。  相似文献   
10.
稻米氨基酸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稻米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稻米氨基酸含量的差异,以及栽培技术措施、自然环境条件对稻米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并简要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