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2篇 |
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3篇 |
农学 | 60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8篇 | |
综合类 | 103篇 |
农作物 | 4篇 |
畜牧兽医 | 21篇 |
园艺 | 121篇 |
植物保护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
树莓是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多年生灌木类落叶果树,果实柔嫩多汁,风味独特,色泽鲜艳,酸甜芳香,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C、维生素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γ-氨基丁酸、鞣化酸等抗衰老、抗癌物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近些年树莓生产发展很快,但是,由于树莓浆果耐贮运能力极差,如果采收时期控制不当,则会造成浆果采后大量失水、果实外观变形、内在品质下降等情况的发生,损失严重.笔者在2005-2007年对不同成熟度果实采后一定时期内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以确定树莓浆果的最适采收期.…… 相似文献
3.
莴苣属于耐寒蔬菜,是早春和秋冬季节人们经常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莴苣营养丰富,具有食疗和保健功能.莴苣外表皮易纤维化,嫩叶易损伤,因此莴苣不耐贮藏,适合鲜切加工. 相似文献
4.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福建酸竹笋发霉的致病菌为青霉、曲霉和枝孢霉。通过抑菌实验可得出最佳的复合防腐配方为B13B233%食盐。在确定保鲜配方的生笋实验中,得出福建酸竹生笋保鲜液的最佳配方为复配防腐液(A 0.08? 0.05? 3%食盐县pH=4.5) 0.03? 0.03?,该配方经省检疫局检测LD50>20m l.kg-1(比重1.043),几乎无毒,属于对人体安全保鲜液。用此复配防腐液处理福建酸竹笋在贮藏27天时还能保持可食性,保鲜效果明显,具有很大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6.
7.
以大板黑瓜子子瓜为材料,西农8号西瓜为对照,测定和观察不同贮藏期果实硬度、果皮、果肉细胞壁超显微结构、中果皮果胶及其相关酶的变化,研究子瓜果实耐贮性机理。结果表明,贮藏前期子瓜果实硬度较大、中果皮原果胶含量呈上升趋势,25d后平缓下降,西农8号西瓜中果皮果胶酶(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在贮藏期存在明显的高峰,子瓜相应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平缓,果皮果肉组织相关细胞结构解离,破坏时期与程度早于、重于子瓜,至实验结束时,已基本丧失其原有的结构,而子瓜还维持一定程度的完整性。由此认为,子瓜贮存期原果胶含量较高,PE、PG活性变化平缓,细胞壁和细胞膜系统超显微结构相对稳定可能与耐贮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苹果梨和新高梨为试材,测定了梨贮藏过程中果胶分解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2品种果实在软化过程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均增加且在贮藏后期新高梨的PG活性极显著(p<0.01)高于苹果梨;贮藏性强的苹果梨的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很低且在贮藏中减少,但贮藏性相对较弱的新高梨的β-Gal活性极显著(p<0.01)高于苹果梨且在可溶性果胶增加的时期达活性高峰;苹果梨的果胶甲基酯酶(PME)活性在贮藏后期有所增加,但新高梨减少.可见,在贮藏过程中PG和β-Gal酶均是梨果实软化的重要酶,但β-Gal的作用比PG酶更重要;PME的活性变化因品种而异,与耐贮性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科学施磷钾肥可防果树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研究发现,磷与钾是果树抗病的"良药",合理施用磷肥和钾肥,不仅可以防治果树的生理性病害,而且可以防治传染性病害。果树的多种病害都能由于增施磷钾肥而减轻。如每亩施25~40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氯化钾的果园,果树锈病的发病率能有所降低,且其防效不低于波尔多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收获后原料蔗的蔗糖分损失是糖业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评价印度亚热带地区榨季期间原料蔗在冬季和夏季不同月份的蔗糖分损失程度,为糖业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收获后的贮藏原料蔗进行3种处理:T-1,直接堆放,无任何遮盖物,作为对照;T-2,贮藏期间洒水、并覆盖一厚层蔗叶;T-3:用氯化苯甲烃铵(杀藻胺)+硅酸钠溶液对堆放蔗茎进行处理后,覆盖一厚层蔗叶。根据不同时间间隔的蔗茎品质参数包括蔗汁转光度、纯度、转化糖、酸性转化酶和甘蔗蔗糖分(商品蔗糖,CCS)来估测贮藏蔗茎的蔗糖分损失。【结果】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甘蔗蔗糖分损失增加;蔗茎收获后240h,甘蔗蔗糖分在1月的损失量(2.27个单位)明显低于4月(5.29个单位)。对照的蔗汁纯度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其他两个处理;采用药剂处理的蔗茎还原糖增加量最小,明显小于对照。在夏季和冬季不同月份的蔗茎转化酶活性具有明显差异,在高温条件下,蔗茎酸性转化酶活性急剧升高,且以对照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结论】使用氯化苯甲烃铵(杀藻胺)和硅酸钠配方处理收获贮藏的蔗茎,可减少蔗糖分的转化和损失,并抑制酸性转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