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9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完全免费 | 54篇 |
专业分类
畜牧兽医 | 280篇 |
出版年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毛苕子对次生盐碱地抑盐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密度毛苕子(Vicia villosa)处理的可溶性盐分及盐分离子,研究了毛苕子对次生盐碱地的抑盐效应。结果表明:在0~100cm的土层中,高、中和低密度毛苕子地的平均可溶性盐分分别较对照降低78.5%,74.7%,71.1%;各处理间的平均可溶性盐分和对照比差异达极显著(SSR0.01);可溶性盐分降低最显著的是0~20cm土层;毛苕子对可溶性盐分和盐离子层次分布影响结果是形成表层高-中层低-下层高的态势;随总可溶性盐分量的减少,盐分离子组成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毛苕子能显著增大盐碱地的K^ /Na^ ;不同密度毛苕子处理的K^ 、Na^ 、Ca^2 、Mg^2 、Cl^-规律性较好而SO4^2-欠佳。毛苕子改良盐碱地可开发盐地草产业,生态、经济效益俱佳,在西部内陆区次生盐碱地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农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麦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对肉仔鸡小肠粘膜二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体内、外研究了小麦可溶性非淀粉多糖(SNSP)对肉仔鸡小肠粘膜二糖酶活性的影响。取1日龄黄羽肉鸡105羽,随机分为3组,饲喂由玉米—豆粕、小麦—豆粕和玉米—豆粕加小麦SNSP提取物组成的3种日粮 ,分别于1、4、7、10、14、18和21日龄宰杀 ,取小肠粘膜 ,测定5种粘膜二糖酶的活性。体内试验结果表明 ,与玉米—豆粕日粮相比 ,小麦—豆粕日粮对肉仔鸡小肠粘膜乳糖酶、麦芽糖酶和纤维二糖酶活性抑制作用显著 (P<0.05)。玉米—豆粕加小麦SNSP提取物日粮对肉仔鸡小肠粘膜麦芽糖酶活性抑制作用显著 (P<0.05)。体外试验结果表明 ,小麦木聚糖显著降低乳糖酶、蔗糖酶、海藻糖酶和纤维二糖酶的活性 (P<0.05) ,极显著降低麦芽糖酶的活性 (P<0.01)。桦木木聚糖和小麦SNSP提取物分别显著降低蔗糖酶、海藻糖酶和纤维二糖酶的活性 (P<0.05) ,极显著降低麦芽糖酶的活性 (P<0.01)。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SNSP无论在体内或在体外 ,均可抑制肉仔鸡小肠粘膜二糖酶活性。抑制小肠粘膜二糖酶活性是小麦SNSP抗营养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肠膜蛋白粉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消化道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90头断奶仔猪(26~29日龄)根据体重随机分为6个处理 ,每个处理3个初始体重水平。试验前3周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如下6种成分 :0 %AP950(血浆蛋白粉) +0 %DPS(DriedPorcineSaluble ,肠膜蛋白粉)(对照)、2.5 %AP950、2.5 %DPS50、3.5 %DPS50、2.5 %AP950 +2.5 %DPS50和5 %DPS30 ;试验后两周 ,所有处理饲喂普通市售生长猪日粮。各处理日粮中的蛋白质、代谢能、赖氨酸、乳糖和钠浓度均在相同或相近水平上。在试验的第14天 ,从每个处理中随机抽取3头(共18头)试猪屠宰测定其肠绒毛高度、腺窝深度和消化道内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结果表明 :1.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前3周日粮中添加2.5 %AP950、2.5 %DPS50、3.5 %DPS50、2.5 %DPS50 +2.5 %AP950和5 %DPS30分别提高日采食量37.0 %、35.9 %、34.8%、37.4 %和41.9 % ;提高日增重69.5 %、52.7 %、81.7 %、61.8 %和82.4 % ;改善饲料转化率18.9 %、11.2 %、25.7 %、15.0 %和21.8 % ;降低腹泻指数42.2 %、20.4 %、40.9 %、34.8 %和37.8 %。2.试验后两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但添加2.5 %DPS50 +2.5 %AP950处理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较低。3.对照组酶活性低于其它各组 ,但各处理间消化道酶活性差异不显著。4.DPS和AP950能够促进肠绒毛生长和腺窝细胞发育 相似文献
4.
小麦日粮粘滞性及小麦黏度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2 只14 日龄肉仔鸡分为3 组,每组设4 个重复,每个重复16 只鸡。以玉米- 豆粕日粮为对照组,30 % 、60 % 的小麦日粮为处理组,3 组表观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相同。用Cr2O3 作为指示剂,测定了各组日粮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和小肠食糜的相对黏度, 并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提取小麦样品, 测定提取物的相对黏度。研究表明:日粮中加入小麦后,降低了食糜在消化道内的流通速度。对照、30 % 小麦和60 % 小麦组80 % Cr2 O3 的通过时间分别为5 、7 和8 小时。同时提高了肉仔鸡肠道食糜的黏度,小麦用量愈多食糜黏度愈大。30 % 和60 % 小麦日粮进食后2 小时食糜黏度分别高于对照组17 .6 % 和48 .9 % ,4 小时后分别高于对照组28 .1 % 和63 .7 % ,其中60 % 小麦日粮黏度增加达到显著水平(P< 0 .05) 。用0 .1mol NaOH、0 .1m ol HCl 和水在40 ℃下分别提取小麦时,0 .1mol NaOH 小麦提取液黏度极显著高于0 .1 mol HCl 和水提取液黏度(P< 0 .01) ,分别为6 .22 、2 .57 和2 .38 。0 .1mol NaOH 提取液黏度与可溶性非淀粉多糖(NSP,下同) 含量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5.
ABA对PEG胁迫下狗牙根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为了探明ABA对水分胁迫下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以狗牙根的幼苗为材料,分为PEG处理和ABA预处理24 h PEG处理2组,研究了16 h内可溶性蛋白质变化.SDS -PAGE结果表明,PEG处理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下降后上升,Rf值为0.05,0.29,0.38,0.80,0.87(分子质量198.4,93.3,70.6,19.0,15.5 kD)的蛋白质谱带随胁迫时间延长逐渐消失,同时也新增了几条Rf值为0.10,0.14,0.35,0.63, 0.97谱带(分子质量165.8,149.3,76.5,32.7,11.4 kD).ABA处理24 h后,可溶性蛋白质种类和含量均高于CK,与PEG胁迫16 h后的蛋白质谱带近似,增加了如Rf值为0.05,0.14,0.64的蛋白质谱带(分子质量196.0,148.4,31.6 kD).ABA处理24 h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缓慢降低;推测ABA参与了这些与抗旱有关的蛋白质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良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NaCl型盐碱地,研究了引进美国的NewHy Crested Wheatgrass(NHC)盐胁迫下的渗透调节物质变化及其部分耐盐机理。以1/2 Hoagland培养液培养NHC,3周后对幼苗进行NaCl和土壤盐胁迫处理。结果在100、200 mmol/L NaCl盐及土壤盐处理条件下,除根K+/叶K+值及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变化外,其他各生理指标均极显著增加。在300 mmol/L NaCl处理条件下,各项指标均极显著波动,在300 mmol/L土壤盐处理条件下,7 d后死亡。试验结果表明,NHC牧草通过增加根Na+/叶Na+值,增加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耐盐胁迫能力。NHC最大耐受盐浓度分别为土壤盐浓度200 mmol/L, NaCl浓度 300 mmol/L。 相似文献
7.
硝酸钾对假俭草抗寒性和草绿期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用硝酸钾(0、2.5、5.0、7.5和10.0 g/L)对盆栽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Munro.)Hack)优良品系E-126进行处理,通过测定叶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脯胺酸的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研究其对假俭草抗寒性和绿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硝酸钾处理的假俭草与对照相比,不仅降低了电导率,提高了叶绿素的含量、抑制了叶绿素的分解,而且提高了可溶性糖、脯胺酸的含量,从而提高了抗寒性.其中效果最好的处理为7.5 g/L,可延长假俭草草绿期12~13 d. 相似文献
8.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牧草再生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试验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建群种、优势种、次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的再生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探讨。结果表明该草地供试草种的再生能力不同,再生性及其强弱主要取决于草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再生期间的环境条件以及留茬高度、灌水和施肥等栽培措施。年内连续多次刈割,使牧草贮藏养分(主要是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下降,到初霜后降至最低点。 相似文献
9.
10.
不同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及越冬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哈尔滨地区,对当年种植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进行不同刈割次数处理,越冬期间取样测定其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及越冬率。结果表明:刈割次数与紫花苜蓿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刈割次数与紫花苜蓿越冬率也呈显著负相关。建议对哈尔滨地区春季种植的苜蓿,以当年8月初刈割1次为宜,这样既有利于其安全越冬,同时当年也能获得一定的产草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