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完全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畜牧兽医 | 88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PCR制备地高辛标记的探针检测禽流感病毒核酸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制备了广东禽流感无致病力分离株A/goose/China/24/96(H7N3)核蛋白基因片段(NPc)的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建立并优化了检测禽流感病毒核酸的探针杂交法,探针杂交法能鉴别出非免疫鸡胚和SPF鸡胚尿囊液中的病毒,攻毒后第3天的SPF和非免疫鸡泄殖腔拭子中AIV的最大检出率为1/10,对临床样品中的AIV的最大检出率为1/7,而直接HA和HI法及AGP试验检不出临床样品的AIV。该探针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从分子水平探讨AIV的发病机理、临床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
喹烯酮在猪、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猪6头,鸡10只,单剂量0 4065mg·kg-1(比活度24 6μci mg-1)静注给药,一个月后,单剂量31 15mg·kg-1(比活度5 187μci·mg-1)口服给药,进行代谢动力学研究。依据本实验建立的方法,以液体闪烁谱仪计数法进行含量测定。喹烯酮以原药的形式代谢排泄,静注给药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猪,T1/2α=0 1899h,T1/2β=4 5528h,Kel=0 8654h-1,AUC=0 00925mg·h-1·L-1;鸡,T1/2α=0 1637h,T1/2β=3 8189h,Kel=1 6834h-1,AUC=0 005046mg·h-1·L-1。口服给药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猪,T1/2Ka=0 4678h,T1/2β=3 7445h,Tp=1 3367h,Cmax=0 000713μg·ml-1,AUC=0 00303mg·L-1·h-1;鸡,T1/2Ka=0 5142h,T1/2β=4 6637h,Tp=1 8459h,Cmax=0 000897μg·m-1,AUC=0 00773mg·L-1·h-1,说明喹烯酮口服给药后,其吸收较快,消除相对也较快,生物利用度低。 相似文献
3.
4.
用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检测鹅细小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从带有鹅细小病毒(GPV)NSI基因的重组质粒pMD18T-NS1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BamH1双酶切回收1880bp大小片段,并制备出地高辛标记的GPV核酸探针。其标记效率达到0.01pg/μl。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能与GPV不同毒株核酸发生特异性杂交,而与对照的DPV、GPPV等病毒的核酸杂交反应均为阴性;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探针对GPV的最低检出量为0.0224pg。该探针对不同方法处理的GPV感染病料进行检测,均出现杂交阳性。表明所研制的标记探针用于GPV的检测足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新疆桑种质资源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重复性较好的 10个随机引物对保存于新疆的 16份桑种质材料进行了RAPD分析 ,共获得 139个RAPD标记。UPGMA聚类图和材料间的遗传距离显示 :新疆的药桑独聚为一类 ,与其它材料的遗传距离在 0 75 0以上 ;皮木 1号与其它材料也有较大的遗传距离 ,在 0 5 0 0以上 ;其余的 10份材料聚为一类 ,相互间的遗传距离均在0 5 0 0以下 ;92 0 4和 94 0 8等创新种质与杂交亲本西庆 1号、西庆 2号、洛玉 1号、洛山 1号有较高的相似系数。 相似文献
6.
肾俞穴,后三里穴与子宫相关的神经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和荧光素双标记法,研究了家兔子宫与肾俞穴、后三里穴的外周神经联系。结果显示,支配子宫与肾俞穴、后三里穴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及交感节后神经元分布节段部分重叠,在腰1(L1)脊神经节有少量的荧光素双标记细胞,约占该节荧光素标记细胞总数的2.6%,表明L1脊神经节有一些初级传入神经元,其周围突分支分布于肾俞穴和子宫,提示子宫与肾俞穴除通过中枢途径联系外,还可通过外周突分支投射的感觉神经元直接相联系;在胸12~荐3(T12~S3)交感神经节出现大量分别支配子宫和后三里穴的标记细胞,这两种细胞紧密相邻,提示支配子宫和后三里穴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之间,可能还存在直接或间接联系。上述结果为穴位-内脏相关机理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8.
用酶标抗体法检测蚕微粒子孢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酶标抗体间接法和酶标抗体PAP法检测蚕微粒子孢子,二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被检材料与阳性对照中的孢子被染成褐色,从而可以确定为蚕微粒子孢子。二种方法比较,间接法相对简单,PAP法敏感性更高,均为重要的蚕微粒子孢子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高辛标记探针检测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PCR反应扩增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Ⅳ基因650 bp的DNA,回收并纯化PCR产物,用地高辛标记,制备出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该探针与不同血清型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均能发生特异性杂交,而与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猪肺炎支原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细菌的核酸杂交均为阴性。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最低检出限量为10×102 个放线杆菌。对疑似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病变组织检测结果表明,在扁桃体、鼻腔、气管、肺脏均可检测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以扁桃体的检出率最高。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猪血液中14C标记喹烯酮的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喹烯酮 14 C标记法测定猪血液中喹烯酮的浓度并对喹烯酮静脉单次给药后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猪 6头 ,单剂量0 .4 0 6 5 mg·kg-1(比活度 2 4 .6 μci· mg-1)静注给药 ,于不同的时间采集血样。消化液(HCl O4:H2 O2 =1:1.2 5 )消化完全一定量血样后 ,以液体闪烁谱仪计数法进行含量测定。喹烯酮线性范围为 0 .0 10~ 3.170 μg· g-1(r=0 .9980 ) ,最低检测量为 1.1ng,最低检测浓度为 0 .0 11μg· g-1,平均方法回收率 (10 2 .75±5 .2 6 ) % ,精密度考察喹烯酮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6 %。喹烯酮以原药的形式代谢排泄 ,静注给药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t1/ 2α=0 .1899h,t1/ 2β=4 .5 5 2 8h,Kel=0 .86 5 4h-1,AUC=0 .0 0 92 5 mg· h-1· L-1。结果表明 :喹烯酮静注给药后 ,其在体内分布快而广 ,消除相对也较快。本方法专一性强 ,快速 ,准确。其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为喹烯酮饲料添加及残留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