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1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完全免费 | 131篇 |
专业分类
畜牧兽医 | 94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植物叶蛋白提取技术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研究了6种不同的叶蛋白提取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饱和度)的(NH4)2SO4盐析法和加热法,通过调节原液的pH值(5.0-8.0)并分别从光叶紫花苕、紫花苜蓿、白三叶、多花胡枝子、大叶胡枝子、葛藤及多年生黑麦草中提取叶蛋白,结果表明,上述植株均是较好的原料,其中光叶紫花苕、紫花苜蓿、白三叶LPC提取率较高,分别为89.51%、89.2%、76.32%。单位提取量为19、17.5、16.35g/110g鲜草。就方法论,(NH4)2SO4处理随浓度增高而提取率增高,加热法(60-80℃)中以快速加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家蚕蛋白质双向电泳的样品制备方法 总被引:25,自引:11,他引:14
进行蛋白质组研究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完整地获得一个基因组在一个生物体或一个组织器官的特定时期表达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双向电泳技术是分离组织和器官蛋白质的核心技术 ,而蛋白质样品的制备是双向电泳的基础。以家蚕胚胎、中肠、皮肤、丝腺等组织器官为材料 ,采用磷酸缓冲液或Tris HCl缓冲液抽提蛋白质样品 ,用 6种不同的蛋白质溶解缓冲液溶解蛋白质 ,经蛋白质双向电泳和蛋白质图像软件分析 ,结果表明用磷酸缓冲液抽提、蛋白质溶解缓冲液E溶解是制备家蚕蛋白质双向电泳样品的较好方法。蛋白质磷酸抽提缓冲液 (PBS)的组成为 :32 5mmol/LK2 HPO4,2 6mmol/LKH2 PO4,4 0 0mmol/LNaCl,pH 7 6。蛋白质样品溶解缓冲液E的组成为 :8mol/L尿素 ,2mol/L硫尿 ,4 %CHAPS ,2 0mmol/LTrisbase,30mmol/LDTE ,2 %Pharmalyte(pH 3~ 10 )。 相似文献
3.
苜蓿基因组DNA提取和RAPD反应条件优选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采用CTAB法,N2-SDS法,SDS法和改进的CTAB法,提取苜蓿基因组DNA,比较其分离效果,结果表明,改进的CTAB法为最佳提取法,对RAPD反应程序中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摸索和优化试验,建立适合芷蓿RAPD分析应用的体系组成为:反应液总体积25uL,174ng/ul模板DNA,2.5uL 10x反应缓冲液,10碱基引物浓度0.1umol/L,Taq DNA聚合酶1U,dNTP浓度0.3mmol/L,Mg2 浓度2.5mmol/L,PCR反应循环为:94度4min,36度 30S,72度1 min,94度 30s,36度,30s,72度1min,45个循环,72度延伸10min。 相似文献
4.
几种豆科牧草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稗草种子和幼苗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用砂培法研究毛苕子(Vicia villos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和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花期地上部水浸提液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供试草种水浸提液对稗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其中对毛苕子和黄花草木樨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强于其它3种,抑制率达60%以上;紫花苜蓿对稗草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强,特别是对根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其它4个草种;白三叶和红三叶仅在水浸提液浓度0.1 g/mL时,对稗草鲜根重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P<0.05);此外,供试草种浸提液对稗草的化感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5.
牛至提取物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应用牛至提取物、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分别治疗不同致病型大肠杆菌引起的鸡大肠杆菌病试验、体外抑菌试验、临床诊疗统计。结果表明:该植物提取物防治鸡大肠杆菌病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无耐药性、成本低、用药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7.
硫酸多糖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硫酸多糖是指糖羟基上带有硫酸根的多糖,可经天然提取或硫酸化的结构修饰而得到。近年的研究证明硫酸多糖无论在体内还是在体外,都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抗病毒活性,尤其是与目前使用的其他抗病毒药物相比,其细胞毒作用较小而得到广泛的关注,其抗病毒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病毒的吸附而阻止了合胞体的形成发挥作用的。通过筛选适宜大小分子量和结构改造,降低其毒副作用,硫酸多糖有望成为继病毒逆转录酶活性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后的又一类潜在的新型抗病毒药物,将在抗病毒感染方面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就近年来国内外硫酸多糖的抗病毒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小麦日粮粘滞性及小麦黏度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2 只14 日龄肉仔鸡分为3 组,每组设4 个重复,每个重复16 只鸡。以玉米- 豆粕日粮为对照组,30 % 、60 % 的小麦日粮为处理组,3 组表观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相同。用Cr2O3 作为指示剂,测定了各组日粮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和小肠食糜的相对黏度, 并在不同的酸碱条件下提取小麦样品, 测定提取物的相对黏度。研究表明:日粮中加入小麦后,降低了食糜在消化道内的流通速度。对照、30 % 小麦和60 % 小麦组80 % Cr2 O3 的通过时间分别为5 、7 和8 小时。同时提高了肉仔鸡肠道食糜的黏度,小麦用量愈多食糜黏度愈大。30 % 和60 % 小麦日粮进食后2 小时食糜黏度分别高于对照组17 .6 % 和48 .9 % ,4 小时后分别高于对照组28 .1 % 和63 .7 % ,其中60 % 小麦日粮黏度增加达到显著水平(P< 0 .05) 。用0 .1mol NaOH、0 .1m ol HCl 和水在40 ℃下分别提取小麦时,0 .1mol NaOH 小麦提取液黏度极显著高于0 .1 mol HCl 和水提取液黏度(P< 0 .01) ,分别为6 .22 、2 .57 和2 .38 。0 .1mol NaOH 提取液黏度与可溶性非淀粉多糖(NSP,下同) 含量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9.
桑叶多糖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以桑叶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对桑叶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桑叶多糖的组分进行了分析。桑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0℃、桑叶粉的质量浓度0100g/mL、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1h。提取物通过SephadexG-200柱层析检测得到3种多糖组分(Ⅰ、Ⅱ、Ⅲ),经SephadexG75柱层析测定3种多糖组分的相对分子量为41977、21220、6697。红外光谱表明多糖组分Ⅰ、Ⅲ含有呋喃糖苷,组分Ⅱ含有吡喃糖苷,组分Ⅰ、Ⅱ的结构中含有β糖苷键,组分Ⅲ的结构中含有α糖苷键。 相似文献
10.
豆科牧草对多花黑麦草化感作用的种间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实验室砂培法检测了红三叶、白三叶、杂三叶、黄花草木樨、紫花苜蓿、红豆草和毛苕子等7种豆科牧草茎叶及根的10%水浸提液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豆科牧草茎叶和根的水浸提液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种子发芽势和幼苗根的生长均有显著(p<0.05)的化感抑制作用;10%水浸提液处理对多花黑麦草幼叶伸长无显著(p>0.05)影响,但对幼叶的干物质积累具有抑制作用;豆科牧草对多花黑麦草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在作用强度和作用机制两方面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