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2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完全免费 | 78篇 |
专业分类
畜牧兽医 | 68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鸡白痢沙门氏菌耐药性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采用WHO推荐的Kirby-Bauer法对我国部分地区1962-1999年间346株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在近40年时间里,鸡白痢沙门氏菌对氨苄青霉素、壮观霉素、复方磺胺、磺胺异恶性唑、甲氧苄胺嘧啶、羧苄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显著增强(P<0.01)。菌株的多重耐药率明显增加。60年代以二耐菌株为主(37.0%),70年代以四耐、五耐菌株居多(60.5%),80年代五耐、六耐、七耐菌株占大多数(80.2%),90年代仅七耐以上菌株就达83.7%。不同年代菌株显示出不尽相同的耐药谱,且呈现出不断增宽的趋势。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0年代至90年代,鸡白痢沙门氏菌对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四环素、卡那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的耐药性大多呈现出显著增强的变化趋势,这充分说明细菌耐药性的形成和发展与抗菌药物长期反复使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研究对于指导临诊合理用药及控制疾病流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直接ELISA检测沙门氏菌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从已获得的4株沙门氏菌属特异杂交瘤单克隆抗体中,筛选出CB8和De7两株单抗相合成酶标检测试剂,并建立了检测沙门氏菌的直接ELISA方法,它能检出沙门氏菌属99%的菌株,而不与其他肠道杆菌反应(包括大肠杆菌,阴沟杆菌,产气杆菌,志贺氏菌,枸椽酸杆菌,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和沙雷氏菌)。应用本方法检测粪样,鱼粉,奶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高达100%和97.6%,仅出现2.4%的假阳性率,该法不受各要 相似文献
3.
畜产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的检测与控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前,在我国发生的各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由沙门氏菌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屡居首位。肉、蛋、奶等畜产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极易污染上沙门氏菌。本文简要介绍了畜产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的危害,并探讨主要的检测方法及其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猪源致病性沙门氏菌耐药基因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采用平板稀释法,选用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和氯霉素类4大类抗生素的11种药物,对30株猪源致病性沙门氏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有28株菌(93.3%)至少对一种药物有耐药性;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卡那霉索和氯霉素有耐药性的菌株较普遍,在所有菌株中占比例分别为83.3%、80%、80%、76.7%、60%、56.7%和56.7%。设计了25对引物,对耐药基因进行了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扩增到13种耐药基因,与GenBank中的相应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98.1%)。30株猪源致病性沙门氏菌中至少含有一种耐药基因的菌株有28株(93.3%),sul1、aph(3′)-Ⅱa、tetC、Catl、tetA和aadAl耐药基因较为普遍,检出率分别为76.7%、60%、60%、43.3%、40%和36.7%。药敏试验结果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88%)。 相似文献
5.
6.
7.
鸡白痢沙门氏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1962-1998年间分离保存的325株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其中对氨苄青霉素,复方磺胺,甲氧苄胺嘧啶,链霉素,四环素,壮观霉素的耐药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8.
PCR扩增invA基因特异性检测沙门氏菌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建立了扩增invA基因检测沙门氏菌的PCR方法。对收集的50个血清型123株沙门氏菌及7种27株非沙门氏菌进行PCR,2%琼脂糖电泳检查,结果所有沙门氏菌都扩增出了300bp的特异性产物,非沙门氏菌都未扩增出此目的条带。产物的特异性由slot blot杂交进一步证实。通过电泳判定结果,该法可检出扩增体系中10pg染色体DNA及10~2cfu的纽波特沙门氏菌50029。为下步克隆而设计的两个酶切点(Bam HI,Eco RI)对引物的特异性没有影响。本研究为沙门氏菌的检测提供了简洁、敏感、特异的新方法,同时为克隆invA基因做属特异性探针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EnMIC2重组减毒沙门氏菌的构建及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成功构建了表达鸡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广东株(GD)微线蛋白-2基因(EnMIC2)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在IPTG诱导下获得了EnMIC2的高效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表达产物约占菌体总蛋白的8.6%,分子量大小约为35ku,与抗E.necatrix的高免血清进行Western Blotting,结果为阳性。将重组减毒沙门氏菌以10^8和10^9 CFU/鸡免疫4日龄岭南黄肉鸡,免疫后2周血清中可检测到特异性IgG,3周时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同时可在肠道检测到特异性IgA的分泌。免疫接种后3周,试验鸡分别经口攻击感染500个E.necatrix(GD)孢子化卵囊,结果显示免疫组与非免疫组有相似的排卵囊曲线;但10^8和10^9CFU免疫组的卵囊总产量分别能降低26.62%和48.92%。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