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1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完全免费 | 221篇 |
专业分类
畜牧兽医 | 1476篇 |
出版年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150篇 |
2011年 | 137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77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94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部分地区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66
从江苏、广东、河南、新疆、四川、北京、黑龙江等18个省、市、自治区临 有典型大肠杆菌病病变的病禽1051羽采集病料,分离培养和鉴定出595株大肠杆菌。经O血清型测定,除144株未能定型、11株自凝外,共出440个分离株的O血清型。这些 50个血清型,但以O18、O78、O2、O88、O11、O26、O4、为、O1276、O131等10个血清型为主,这些分离株覆盖了60个血清型,但以血O18、O78 相似文献
2.
部分省市猪群猪流感的血清学调查及猪流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7,自引:9,他引:58
对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山东、内蒙、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广东、海南、上海等省、市猪群进行了猪流感的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研究。从 130 6份猪鼻棉拭子样品和死亡猪肺、气管样品中分离到 39株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 ,12株 H1亚型猪流感病毒及其它亚型猪流感病毒 ,病毒粒子在透射电镜下呈现典型的正粘病毒特征 ,有囊膜和纤突 ,多为椭圆形、圆形、或杆形 ,直径约 80~ 12 0 nm。对 1997- 2 0 0 1年 3895份猪血清的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 ,近年中国多个地区猪群存在抗SWTN77(H1)、SWCO77(H3)、DKAT6 9(H1)、TKUK6 3(H3)流感病毒抗体 ;1998年来自河北的猪血清中抗 SWTN77阳性率高达 33.3% ;1999年来自内蒙的猪血清中抗 TKUK6 3和SWCO77阳性率分别为 13.3%和 2 6 .7% ;2 0 0 0- 2 0 0 1年调查的所有省市的猪群中均存在抗SWCO77抗体 ,阳性率从 3.2 %~ 10 0 %。说明近年我国猪群中 H3亚型猪流感的污染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为确定我省流行的鸡大肠杆菌血清型,为研制鸡大肠杆菌灭活疫苗提供相对应的菌株,我们从全省17个地市的56个种鸡场及商品鸡场。分离出210株鸡源大肠杆菌,根据血清型鉴定结果,共有15个血清型,其中O78O、O143、O15、O2、O18、O11最常见,致病力效强,O18、O78、O2分离率最高,分别为15.8%、12.5%、6.8%,其中O18在国内报道较少。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大肠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氧氯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抑菌作用最强,高敏菌株达75%-96%;氯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蒽诺沙星敏感性局中,敏感菌株在50%-60%之间;青霉素、痢特灵、强力霉素、磺胺-5-甲氧嘧啶抑菌作用较低,敏感菌株低于20%。 相似文献
4.
我国首例小反刍兽疫诊断报告 总被引:38,自引:10,他引:28
2007年7月我国西藏发生不明山羊疫情,国家外来动物病诊断中心对当地动物疫病控制中心送检的14只病死山羊病料和一批血清样品分别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利用较敏感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特异性荧光定量RT-PCR方法,在11只病羊组织中检测到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利用次敏感的PPRV普通RT-PCR方法,从8只病羊组织中检测到PPRV核酸。针对1号样本病原核酸N基因和F基因片段进行遗传发生分析,该病原属于4系。利用竞争ELISA试剂盒对送检的13份血清样本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全部阳性。将1号组织样本接种Vero细胞分离病毒,透射电镜观察下,发现了500纳米左右的病毒粒子。对分离毒株进行PCR检测同样证实其为PPRV。 相似文献
5.
猪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8,自引:8,他引:30
用SPF鸡胚从我国东北地区猪群中分离出 3株H3 N2 猪流感病毒 (SIV) ,分别命名为A/Swine/Heilongjiang/ 1/ 2 0 0 0、A/Swine/Heilogjiang/ 2 / 2 0 0 0和A/Swine/Heilogjiang/ 3/ 2 0 0 0。SIV分离株第 8代病毒液对 0 .5 %豚鼠红血球的血凝价分别为2 0 48log2 、2 0 48log2 、40 96log2 ;将其制成琼扩 (AGP)抗原与禽流感标准阳性血清均出现清晰白色沉淀线 ;与流感病毒H3 亚型标准阳性血清的血凝抑制 (HI)价分别为 8log2 、7log2 、7log2 ,但不能被鸡新城疫阳性血清抑制。这 3株SIV都为热不稳定型 ;均能凝集驴、绵羊、鸡、兔、豚鼠、小鼠、大鼠、人O型血红血球 ,对马、牛红血球均不凝集 ;感染一个病毒最小致死量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分别为 86 .4、12 9.6和 91.2小时 ;每 0 .2ml病毒液鸡胚半数感染量分别为 4.75lg、4.5lg、和 6 .0lg ;对鸡的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和脑内接种致病指数各为 0 .5 6、0 .32、0 .5 2和 0 .77、0 .38、0 .5 2 ;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 2 .6lg、2 .0lg和 2 .5lg ;试验感染小鼠、豚鼠和猪均可发病并出现死亡。存活动物接种后第 6天和第 14天的血清 ,其HI价均在 8log2 以上 ,而AGP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在通过对上海一发病猪群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和病理学观察的基础上 ,从发病仔猪肺脏、气管和脾脏检出并分离到 1株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 ,兼性厌氧。生化试验为 :接触酶阳性 ,氧化酶阴性 ,鸟氨酸脱羧酶、吲哚和脲酶阴性 ;生长需要NAD ,发酵果糖、半乳糖、葡萄糖和蔗糖 ;不分解D 甘露醇、D 山梨醇和海藻糖。用副猪嗜血杆菌的 1 6S小亚单位rRNA和tbpA基因的特异性PCR引物 ,通过PCR技术分别从该分离菌株扩增出 82 2bp及 1 9kb的特异基因片段 ,表明该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的番鸭疫病(暂名番鸭肝白点病)病原的发现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利用番鸭胚从患有软脚为主要临床症状,以肝、脾表现有多量白点,肾肿大、出血为主要病变的疫病(暂称不“番鸭肝白点病”)的雏番鸭肝、脾中分离到5株病毒。番鸭胚经病毒接种后2~5d死亡,胚体枕部、颈部、背部充血、出血,部分胚体肝、脾表面有灰白色小点,直径约0.5cm。病毒经适应后能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中增殖并传代,产生细胞病变。雏番鸭经人工感染后出现秘自然发病鸭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回收到病毒。经电镜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区猪源链球菌分离株的病原特性鉴定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1997-1999年从上海地区分离出15株猪源链球菌,结合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及血清定型等对其进行了鉴定。其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基本符合链球菌的特点,大多具有α或β溶血,生化试验结果不稳定。用国际通用的链球菌A-G乳胶分型诊断液和猪链球菌1、2型标准阳性血清检测5株分离菌,4株为C群链球菌,1株为2型猪链球菌,1株为B群链球菌,1株为D群链球菌,1株与A群和C群有交叉反应,7株不在其检测范围。小鼠对15株分离菌的敏感性有所不同。本试验表明,上海地区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已不再是单一的C群链球菌。对新出现的2型猪链球菌,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鸭副粘病毒强毒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采用鸡胚接种法从安徽凤阳某患病肉鸭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素株对鸡红细胞具有凝集性,并可被康复鸭鸭血清和NDV阳性抗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标准阳性血清抑制,结合血清中和鸡胚接种试验,病毒回归试验和免疫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确认为鸭副粘病毒。参照国际上规定的新城疫病毒毒力判定的标准及其方法,测定该分离株的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鸡及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48.9h,1.80和2.45。表明该鸭副粘病天线离株具有新城疫病毒(NDV)速发型相类似的毒力,属强毒力毒株,并定名为WF00D株。 相似文献
10.
罗非鱼链球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济南、泰安、枣庄、德州等地的几个罗非鱼养殖场发病的罗非鱼中,分离到一株G^ 链球菌。将该菌人工感染罗非鱼,证实为致病菌。对该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致病特性、对药物的敏感性等进行了试验,证明核菌为S.inia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