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北京鸭Ⅰ型干扰素基因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为了进行北京鸭重组干扰素(IFN)类生物制剂的研究,根据现有鸭Ⅰ型IFN基因设计了引物对,用PCR克隆了我国标准品种北京鸭INF基因,定名为BDIFN-α开放框架(ORF)由576个核苷酸构成,编码191个氨基酸。BDIFN-α与鸭Ⅰ型IFN基因核苷酸同同源性为99.8%,在390位存在点变异,但在氨基酸水平完全一致。BDIFN-α氨基酸与鸡Ⅰ型IFN同源性在50.5%-51%,与狗、猪等哺乳类Ⅰ型和Ⅱ型IFN比较同源性低于39%,结果揭示了BDIFN-α为鸭类干扰素基因进化的一分枝。 相似文献
2.
3.
北京鸭干扰素-α基因的分子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 PCR法从北京鸭 (Anas platyrhynchosdoestica L innaeus)基因组中克隆了其干扰素 - α基因 (BJ- Du IFN- α)。克隆片段长 4 86 bp,编码 1 6 1个 Du IFN-α成熟肽。与已报道的北京鸭干扰素 -α基因相比 ,BJ- Du IFN-α在 2 85位发生了同义变异。将 BJ-Du IFN-α插入原核表达载体 p QE3 0 ,在 E.Coli JM1 0 9工程菌中表达了重组蛋白。经 SDS- PAGE、Western Blot和抗病毒活性测定 ,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 2 3 %,为重组鸭干扰素 -α(r Du IFN-α)。 r Du IFN-α抗滤泡性口炎病毒 (VSV)活性高达 7.9× 1 0 5U /mg。 相似文献
4.
鹅α和γ干扰素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鹅外周血白细胞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鹅IFN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进行序列分析.克隆到的鹅IFN-α和IFN-γ基因与GeneBank上已公布的鸭IFN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其同源性分别为IFN-α96.70%、IFN-γ94.9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IFN-α93.72%、IFN-γ93.29%.这为进一步研究鹅干扰素的生物学特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复合益生素(嗜酸乳杆菌+干酵母)对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60头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初产仔猪,分为复合益生素组(基础日粮+0.2 g/kg干酵母+0.4 g/kg嗜酸乳杆菌液)、嗜酸乳杆菌组(基础日粮+0.4 g/kg嗜酸乳杆菌液)、鱼肝油乳组(基础日粮+10 mL/kg鱼肝油乳)、基础对照组(基础日粮)4组,15头/组,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不同日龄、不同组别仔猪外周血总IgG、IL-2、IL-5和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从15~55日龄添加复合益生素增加总IgG、IL-2、IL-5和IFN-γ的量分别为102.76%、62.63%、53.71%和33.45%,明显高于其它组。可见,复合益生素能够更好的增强仔猪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在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及抵抗病毒感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索IFN-γ基因作为猪抗病育种中一种分子标记的可能性,采用PCR-SSCP及测序方法对包括军牧1号白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3个品种共481个个体的IFN-γ基因全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在猪IFN-γ基因的内含子1、内含子3、外显子4上各发现了一个突变位点,分别为T825C、T2730C、G5301A。除在约克夏猪中没有检测到G5301A突变外,各遗传群体内T825C、T2730C、G5301A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各个突变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均小于0.25,呈低度多态,说明猪IFN-γ基因较保守。 相似文献
7.
广西巴马小型猪IFN-Y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猪外周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培养15h后,提取培养淋巴细胞总RNA,应用RT-PCR技术扩增广西巴马小型猪Y-干扰素(IFN-Y)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cDNA全长558个碱基,包含501个碱基开放阅读框架,编码16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9.42ku。此cDNA与人、牛、山羊、马、狗和鼠的IFN-Y基因核苷酸比较,同源性分别为74.9%,86.5%,86.9%,81%,58.7%和63.3%,与其它猪种的IFN-Y基因核苷酸比较同源性为100%。 相似文献
8.
鸡γ-干扰素联合新城疫活疫苗对肉鸡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350只1日龄罗氏308商品肉鸡,比较不同剂量的鸡γ-干扰素(ChIFN-γ)在新城疫活疫苗免疫前、后使用以及与疫苗同时使用对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巨噬细胞吞噬指数以及鸡新城疫HI抗体滴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各试验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表现差异显著(p<0.05);与疫苗对照组相比,疫苗免疫后给药组SI优于免疫前给药组和同时给药组,其中两次免疫后给药组好于一次免疫后给药组,500IU/羽的使用剂量优于100IU/羽;ChIFN-γ在免疫的不同时期使用均能有效提高巨噬细胞吞噬指数;两次免疫后给药组较疫苗对照组能明显提高28日龄以后新城疫抗体滴度,表现差异显著(P<0.05);一次免疫后给药组和免疫前给药各组的新城疫抗体滴度及变化趋势与疫苗对照组接近;但同时给药组各日龄段的新城疫抗体滴度都明显低于疫苗对照组。本试验结果显示ChIFN-γ联合新城疫活疫苗使用有助于提高疫苗免疫效果,其使用最佳时机为新城疫活疫苗免疫后使用,使用剂量为500IU/羽。 相似文献
9.
将内江猪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刀豆素(ConA)的刺激下培养24 h后,提取总RNA,应用一步法RT-PCR扩增γ干扰素(IFN-γ)cDNA,克隆到PMD18-T载体,命名为pMD-N-IFN-γ,测序结果证明克隆的cDNA全长603 bp,其ORF为501 bp,编码166个氨基酸,与Genbank公布的IFN-γ比对,核苷酸同源性在99.4%以上,从而证实成功地克隆了内江猪IFN-γ基因。以pMD-N-IFN-γ质粒为模板亚克隆完整ORF区,连接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的EcoRI、XhoI两位点之间,经单双酶切鉴定,成功的构建了IFN-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IFN-γs。 相似文献
10.
细胞因子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和分析了动物细胞因子的基因克隆及其在畜牧兽医上的应用和对疾病的治疗,特别是有关IFN、IL、TNF、GM-CSF等几种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及广泛应用,在免疫佐剂、免疫治疗剂、构建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导入疗法、基因工程药物等的应用上显示了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